青羊法院发布金融审判白皮书

红星新闻网 2019-07-19 07:11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去年,成都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面建成立足四川、服务西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西部金融中心。今年是我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昨日下午,青羊区人民法院召开《2018年度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新闻通气会,向社会发布2018年青羊法院涉金融类案件的审判执行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据悉,青羊区作为“省级金融服务集聚区”,拥有全市近30%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金融产业增加值也位居城区首位。为积极回应金融领域改革创新中的司法需求,发挥金融审判职能,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金融交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力保障区域金融稳定大局,青羊法院结合2018年金融审判工作实务制定并发布审判白皮书。

提出4大对策 规范金融交易

据悉,本次发布的金融审判白皮书是以青羊法院2018年受理的金融类案件为蓝本,通过数据分析及案例,发现金融类案件特点及审判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

据介绍,2018年青羊法院新收各类金融民商事案件5654件,占民事案件新收案总数的35.92%,收案标的金额达37.84亿元。案件以金融借款合同、信用卡、追偿权案件为主,占金融民商事案件总数的97.70%。执行案件以金融借款、信用卡类为主,占金融类执行案件的96.28%。目前,涉银行财产类案件,实结案件平均周期为70天。

经过统计和调研,青羊法院归纳金融民商事案件的主要特点为:金融借款合同案件保持高位运行,保险类案件低位运转,票据、证券期货类纠纷案件体量较小,互联网金融案件呈上升趋势,担保方式多样性发展,涉诉案件送达周期缩短。

法院在案件审理中发现了金融机构存在的不少问题,如传统金融借贷领域,个人经营性贷款风控滞后;强担保而弱化信贷资质审查;联保、互保加剧“担保圈”风险;忽视“贷款提前到期”证据固定;怠于行使抵押权减损债权实现能力。银行卡信贷领域,无预警断贷加剧信贷矛盾;汽车消费贷间接收取高额资金使用费,搭售附属产品收取多种费用等隐形问题浮出水面。保险、融资租赁领域,保险代理人虚假宣传、承诺等违规营销积弊仍未消除;网销保险举证薄弱;融资租赁名不符实。互联网金融领域,民刑交叉问题仍较突出;P2P平台居间行为失范;网络支付方式引发新型盗刷。金融消费者权益领域,“隐蔽性”侵犯致权利失衡;后续服务弱化降低用户体验;金融消费者自身成熟度不够等。

对此,白皮书引导规范金融交易,提出了建议:强化风险经营和管理水平,突出数据治理和应用升级,严格担保审核监控,注重风险文化的制度保证;规范、优化金融产品运作,破除信息失衡壁垒,提升技术创新驱动安全效能,积极回应小微市场需求;提升诉讼能力助力金融债权,优化合同模板,建立时间节点提示清单,做好充分的诉讼准备;多层面增强金融消费者获得感,强化制度性规范,提升金融服务理念,加强自律监管,构建金融消费者教育长效机制,完善金融消费纠纷处理机制。

加快建设金融法庭

推进金融纠纷“诉源治理”

据悉,近年来,青羊法院立足辖区金融产业的先导优势,基于“金融改革、区位经济、法院改革”三大层面考量,围绕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三化”改革思路,不断加强金融审判工作机制改革创新,建立金融审判工作联席机制,优化“立、保、审、执”工作流程,通过“一书一意见”延伸职能服务,组建专业审判团队集约审理金融类案件,借助智审平台强化办案科技支撑,形成金融类案件全流程、集约式、智能化办理。

青羊法院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持续以人员专业化、办案专业化、机制专业化为主线,优化完善金融审判工作机制,助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探索建立金融审判专家辅助制度。向社会借智,引入行业、院校资源参与金融审判,充分发挥金融审判专家智库作用。升级完善金融智审平台。向科技借力,实现案件要素式批量起诉、电子智能送达、在线庭审、裁判文书自动生成等,推动金融类案件信息化、智能化审判模式。完善金融案件多元解纷机制。向机制借效,持续推进金融纠纷“诉源治理”,进一步完善金融纠纷诉调对接。加快建设金融法庭。向政策借能,结合青羊区位于金融腹地,并向东西两翼延展的地理特点,积极筹建专业化金融法庭,集中行使金融类案件的审判职能,充分发挥司法服务与保障作用。

本报记者 晨迪

编辑:申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