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大变样 成都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红星新闻网 2019-07-23 07:17

79593114-e560-44ff-b89f-37fffe328973

1978年以前的30年让人民群众实现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改革开放的40年不仅实现了吃饱吃好、穿暖穿美,还兴起了居住、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现代服务等方面的消费,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昨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了解到,2018年成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27312元,比1954年增长196.2倍,年平均增长8.6%,扣除物价因素,年平均增长4.6%。其中,1978年前后的年平均增速分别为3.7%和11.7%,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2.9%和6.1%。2018年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0%,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下降30个百分点左右,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成都城镇居民生活从贫困进入到了富裕水平。

恩格尔系数由最高时下降36.4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前,食品供应短缺,购买食品都是凭票供应,吃饱成为重要的生活水准,1961年由于严重自然灾害影响,恩格尔系数达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最高,为69.4%。长期以来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多用“吃了吗?”到1978年,恩格尔系数仍然高达57.6%。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党和政府不断加大“菜篮子工程”建设,尤其是科技服务农业,健全市场供应和流通体系,品种繁多的食物极大地满足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居民用于食品的消费支出大幅增长。2018年城镇居民食品烟酒消费9012元,比1978年增长48.5倍,年平均增长10.2%,扣除物价因素,增长4.7%。经过70年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已经发生质的飞跃,恩格尔系数由1961年最高时的69.4%下降到2018年的33%,下降36.4个百分点。

衣着从单一向个性化转变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里,衣着就是穿在人们身上的历史。成都调查队的数据显示,1954年人均衣着支出9.0元,到1978年人均衣着支出56.1元,仅增长5.2倍,年平均增长7.9%。跨入21世纪,衣着对于人们生活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改变,衣着功能为适应个性张扬从而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到2018年,人均衣着消费达到2320元,比1978年增长35.9倍,年平均增长9.4%。

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镇居民的住宅面积小,居住环境杂乱,多数家庭几代同堂,居住条件极为简陋。1957年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5.7平方米,经过60年代生育高峰后,到1978年仅为3.1平方米。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不断加大城市建设的力度,特别是1998年房改以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取消了延续几十年的实物性、福利性分房制度,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全面实施,给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带来了重大转变。

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自有率达83.9%。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增加,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到2018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37.1平方米,比1978年的3.1平方米增加34平方米,增长11倍。居民住房从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逐步向宽敞舒适转变。

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普及现代化

城镇居民生活变化尤为显著的是家庭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改革开放前人们追求的是“三转一响”的“老四件”,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1978年每百户家庭的拥有量依次为104.2辆、42.3架、177.1只和69.7台;改革初期又转向以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1988年每百户家庭的拥有量依次为65.3台、82台、45.7台和65台。

2008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有电脑66台,彩电、空调及移动电话的拥有量都已超过每户一台(部),分别为134台、112台及175部,而洗衣机、电冰箱和淋浴热水器也基本达到或超过百户百台,家家都有,这些过去的高档消费品已经在城镇家庭普及。2018年,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人均1530元,比1978年的24.3元增长62倍,平均每年增长10.9%。

交通通信日新月异

送走“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历史,现代化的交通通信被普遍引入居民家庭消费。交通通信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交通费,二是邮电费,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交通通信支出仅4.1元,其中,交通支出3.7元,通信支出(邮电费)0.4元。到2018年交通通信支出为3279元,其中交通和通讯支出分别增加到2286元和993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了799倍、307倍和2189倍,年平均增长18.2%、17.4%和21.6%,明显高于收入和支出增幅。

21世纪,汽车悄悄进入平常人家。2018年人均交通消费支出2286元,占消费支出的8.4%。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60辆,比2008年增加42辆,这十年家用汽车成为拉动消费的支柱产业。

2000年以后,手机如雨后春笋般拥入寻常百姓家庭,到2018年,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量已达251部,一人多机已成常态。每百户家庭固定电话拥有量到2005年达到95部,之后拥有量开始逐年减少,2018年减少到34部。

医疗条件极大改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条件差,人们很少有能力用于自身保健的投入,生病只是简单的治疗而已。但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人民的身体健康。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医疗设施和科技的发展,医疗制度改革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居民对有病就医、无病防治的健康保健意识明显增强,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除看病就医的支出外,还增加了保健食品、滋补品、运动健身器材等的消费,从各方面增强体质,延年益寿。2018年医疗保健支出人均1528元,比1978年的4.1元,增长372倍,平均每年增长16%,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从1.2%提高到5.6%。

教育文化消费日渐突出

在衣食无忧之后,人们通过加大教育和文化娱乐消费来提高生存及发展质量。2018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909元,比1978年增长124.4倍,平均每年增长12.8%。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从娃娃抓起”成为重视教育的响亮口号,从扫盲识字班,到九年制义务教育,为70年的祖国建设培养了一批批人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加大和条件的改善,人们更加重视对教育的投入。知识就是财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求知识、学科技蔚然成风,教育支出大幅增长。成人教育也如雨后春笋般顺应社会经济发展。2018年人均教育支出1221元,比1978年增长259倍,平均每年增长14.9%。

随着收入增长,人们在吃饱穿暖后,更加注重享受型文化娱乐消费。居民家庭文化娱乐设备不断增加,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居民的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不断增长。2018年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人均1688元,比1978年增长90倍,平均每年增长11.9%。

本报记者 李艳玲 制图 曹劲松

原标题:衣食住行大变样 成都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