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城观山、碧水为邻、推窗见绿 成都交出高分生态答卷

红星新闻网 2019-08-15 08:04

“今日的成都蓝,无滤镜的美。”“雨洗过的天空,干净、明澈。”“在市区看到了像川西高原一样美的蓝天白云,太舒服了!”……成都的天空演着一幕幕精彩的“视觉大片”,时而碧空如洗,蓝色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纯粹而饱和;时而夕阳万丈,在城市的天幕上渲染下层次丰富的多彩云霞,随手一拍便是明信片;雪山冷不丁就在雨后澄明的天际“露面”,给热爱在城市“捕捉”雪山身影的摄友们留下惊喜与惊艳……在这样的天际下,连不少匆匆路人都不自觉地从“低头族”变成了“抬头族”,用手机记录下“蓝天幸福”,到朋友圈晒图分享。

越来越多的蓝天,越来越好的空气质量,这,正是成都生态建设成果最直观的体现之一。

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收获了251个空气质量优良天,同比增加16天;重污染天数6天,同比削减16天,这不仅创下2013年国家实施空气质量评价新标准以来最好成绩,还实现了PM2.5和臭氧年均浓度的双下降;而今年截至6月18日,成都优良天数已达132天,优良率78.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3天,半年优良天数和2013年全年优良天数持平。

这抬头可感的成绩背后,是全市“一微克一微克抠出蓝天”的努力:我市从推进环保督察、完善制度体系、持续防治污染、引入创新科技、严格监督执法等方面,深入实施“三治一增”,全面打响了污染防治“十大攻坚战”。

持续推进环境治理,我市通过铁腕治霾、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从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科技治霾、综合执法等方面发力,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越来越多。

引入创新科技,我市在全国首创非道路移动机械标志管理和机动车检验机构积分管理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发“大气污染源电子地图”,在全国率先建立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与防控院士(专家)工作站。

推进环保督查,我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今年3月以来,8个市级相关部门组建多个督查组,深入区(市)县开展暗访督查,发现环境问题点位252个,已完成整改151个,下一步还将重点加强对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的监督检查,以建立健全环保督查长效机制,确保环境问题不断有效解决。

……

生态建设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蓝天上,也体现在清水中。

晴空万里,微风和煦。家住百花大桥附近的市民孙襄沿着锦江南河段漫步,看着波光粼粼的清澈河面,悠闲惬意,“治理后,家附近再也看不到黑臭水沟了,现在我们与碧水清流做邻居,很安逸。”

推进黑臭水体整治,成都已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43段整治,并通过国家专项督查和专项巡查。同时,成都一直以来狠抓流域治理,全面开展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编制锦江、沱江、金马河水生态治理总体规划和工作方案,推动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

坐城观山、碧水为邻、推窗见绿……一个个鲜明的绿色符号,标注着千万成都人的生态福祉,也成为近年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见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成都将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把绿色浸润进城市的每一寸肌理,让生态成为市民们心中最朴实的幸福。

本报记者 缪梦羽

相关新闻:

四川1~7月环境空气质量通报 成都优良天数率同比上升8.9%

今年1~7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全省优良天数率为88.8%(未扣除沙尘),同比增加2.6个百分点;雅安、广元等9个市州的优良天数率超过90%。从成都平原地区来看,优良天数率同比增加3.7个百分点,绵阳表现最出色,优良天数率同比上升9.5%,成都紧随其后同比上升8.9%。

原标题:坐城观山、碧水为邻、推窗见绿…… 成都交出高分“生态答卷”

编辑:曾红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