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做大临港开放型经济 转型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

红星新闻网 2019-08-26 07:28

8322929c-c385-42f9-86f7-77a87977e627.jpg

通过实施预约通关等方式,成都铁路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b18d7d44-37af-484e-9ebc-07f7d072a2da.jpg

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

1c66401d-7448-4281-b4e0-4f14ace5f2a5.jpg

发展临港开放型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核心档案

建区时间

1960年

青白江区成立

地区生产总值

2018年 475.1亿元

2017年 421.5亿元

2016年 359 亿元

城市名片

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区(连续七年)、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十强(连续十年)、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区、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连续两年)、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

70年历史进程中,总有一些城市要承担起新中国奋进的历史使命,青白江是这样一座城。

新时代的浪潮中,会有一些城市在谋求高质量发展中成为新时代的“宠儿”,青白江便是这样一座城。

青白江,曾是国家“一五”时期在西南建设的第一个工业区,1960年,因国家重大工业项目川化、成钢而建区。近年来,因为中欧班列(成都)的开行、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和自贸试验区改革,青白江成功由老工业基地华丽转身为“陆海联运枢纽”,转型为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成为成都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窗口。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实现成功转型

内陆城市到开放前沿的城市之变

2013年,《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出台,青白江区名列其中。在川化工做了大半辈子的肖光甄及大儿子和二女儿一下子慌了,“产业结构调整,这不是意味着我们的饭碗难保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哟?”

这样的担忧,弥漫着当时整个青白江。但机遇没让青白江人有太过漫长的等待。2013年4月,第一趟蓉欧快铁(后统一为:中欧班列)满载货物从青白江驶向波兰罗兹,成为了连接中国西部内陆到欧洲腹地的新通道,青白江一跃从内陆城市,变身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成都国际铁路港也成为成都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窗口。

2017年,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成为四川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重点发展国际商品集散转运、分拨展示、保税物流仓储、国际货代、整车进口、特色金融等口岸服务业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内陆地区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重要支点。

经过六年多来的运行,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量3840列,占全国1/4,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上半年,进出港货值449亿元,同比增长77%。班列开行量、外贸额等班列多项核心指标继续蝉联全国领先梯队,运输货值及重载率增速全国第一。今年1—7月,成都国际铁路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42.84万标箱,同比增长12.86%,位列全国铁路港首位,巩固了在全国陆运领域的“核心地位”。

中欧班列货物越拉越多,通过中欧班列进出口的货物品类也在不断增多。班列带动货物由服装鞋帽、化工品等初级产品逐渐向汽车零配件、整车、磁悬浮铁轨、纺织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适铁适欧的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经分析显示,与2018年1-7月同期相比,化工类产品、汽车零配件、金属制品,企业自备箱等品类都有明显增幅。

其实,纵观历史印记不难发现,青白江自古是成都出川的重要门户。现在有了中欧班列(成都)、成都国际铁路港、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的加持,青白江是全省对外开放“桥头堡”名副其实。

在肖光甄的记忆里,老工业基地、攀成钢、川化是十多年前贴在青白江身上的历史“标签”,如今都已是过去式。青白江插上了区位优势的翅膀,推动“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发展,从一座老工业基地华丽转身为“陆海联运枢纽”,极具开放型、国际化的城市气质。

所谓,一港兴而百业兴。青白江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正日新月异。青白江高标准规划了“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空间发展格局,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申报设立纳入中央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方案,即将获批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一带一路”金青新大港区,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建设国际一流铁路港、打造“蓉欧枢纽”作为重中之重,把发展临港开放型经济作为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畅通道、促贸易、聚产业、优环境”的发展思路,以港聚产、以产兴城。充分发挥国际铁路港枢纽优势和核心带动作用,高标准打造互联互通内陆开放门户铁路枢纽,推动青白江由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加快转型。

关键词

高能级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

讲好发展国际化故事的城市之谋

蝉联“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首获“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如果说今年的营商环境建设哪家强?青白江区绝对是成都区(市)县的翘楚,一系列大奖,既是外界投资者对青白江区发展潜力的看好,也是彰显着“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的“城市内涵”。

今年,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为此,青白江区委、区政府确立了高能级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的奋斗目标,选择在“国际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努力讲好国际化青白江的发展故事。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测评指标体系,学习借鉴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经验,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难点、痛点、堵点,反复研判,系统谋划,出台《关于高能级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的实施意见》等“1+10+N”政策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组建审批和营商环境局,强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统筹推进,企业开办、建筑施工许可、获得能源、跨境贸易、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迅速提升。

青白江区深层次改革创新促进简政放权、便企利民。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审批许可权改革,16个部门998项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划入审批和营商环境局,事项集中度达90%以上,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实现审批总时间从20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工作日。创新实施园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全域推行“区域评估”,实现项目签约后2个月内即可开工。实施企业开办“一个窗口通办、一次认证通行、一套材料通用、手续一次配齐”等“四个一”模式,企业开办最快实现“3小时领照、8小时营业”。简政放权改革有力促进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提高,有效激发市场活力,2019年1-7月,全区新增市场主体25478户、同比增长251.81%,增幅位列全市前列。

高水平载体建设推进招大引强、区域合作。52万平方米欧洲产业城标准化厂房、28万平方米综合保税区多功能标准化厂房和智能仓储年内全面完成,新华全球购落户开业,国际金融、商事等800多家服务型企业入驻港区。与12个市州建立“蓉欧+”东盟班列基地,与98个县(市)区推进产业合作,“出口结算在港区、生产基地在市州”产业模式加快构建。金青新“一带一路”大港区规划建设加力提速,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功能等一体化步伐加快。

多领域对外交往加强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深度叠加通道枢纽和交往门户功能,赴欧洲开展中欧班列(成都)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与GVT物流集团、荷兰鹿特丹港务局联合签署《跨大西洋海运与中欧班列(成都)联运合作备忘录》,提升中欧班列(蒂尔堡—成都)线路范围内一系列综合项目合作。“蓉欧+”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全球物流技术大会·中德企业闭门峰会、欧洲产业城·2019国际工业4.0论坛等成功举办,“国际范儿”不断增强。

新模式市场监管促进公正执法、社会共治。在全国首创区级“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平台,创新建立“一单四库”,开展跨部门“双随机监管”,切实解决了任性执法、多头执法、执法扰民、执法不公等问题,形成了“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

高效率贸易通关增强竞争优势、经济活力。全国首创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率先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中欧班列(成都)获批开展“安智贸”试点。通过实施“预约通关、集中办理”“对装直卸”等方式,成都铁路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通关到达时间由300小时缩短为109小时。港口全面施行线上订舱、电子化作业和信息化通关,90%实现智慧化无人操作。青白江海关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模式,口岸运营单位建立了全年24小时三班倒工作机制,确保及时响应国际货物转运、配合海关查验等作业需求。全面开展清费降费专项工作,构建规范的收费标准和透明的公布机制,已实现口岸和保B通关作业“零收费”,切实降低企业外贸成本。中欧班列(成都)和国际铁路港凭借通道和口岸优势,形成了青白江独特的营商环境核心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

三大产业功能区

助推青白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功能区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和建设“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公园城市的重要载体。当前,青白江区正坚持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核心,以创新要素供给为保障,高标准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欧洲产业城和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建设,以产业功能区塑造城市未来新形态,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成都青白江出发,中欧班列(成都)可以连接境外站点25个,国内互联互通直达覆盖沿海沿边城市14个,一个国际班列与国内班列紧密衔接、互为支持的物流大通道网络格局以青白江为原点四周散射,一个开放型港口产业功能区已然成形。作为成都市首个以铁路口岸为基础设立的产业功能区,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已经招引了招商局集团、中远海运、盒马鲜生、菜鸟等85个物流商贸重大产业化项目落户,综保区28万平方米的多功能标准化厂房和智能仓储正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沿线有31个国家的企业签约落地,法国、意大利等6个国家馆投用,高品质临港服务业集群发展。下一步,还将持续织密成都国际班列运行网络,推进波兰谢米场站收购工作,增加海外站点。做强开放口岸平台,推动粮食口岸正式投运,推动新增装卸线、多式联运中心等开工建设,持续增强陆海联运枢纽的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强化“运贸产”一体化发展,围绕木材、整车、肉类、跨境电商等商品贸易,加大定制化班列开行;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枢纽节点城市联系,加强与驻蓉领馆对接,打造“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加快临港服务业产业园建设,夯实承办国际性会议承接载体;积极对上争取市级商贸、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在功能区发展,让广大市民享受到更多的高品质生活。

欧洲产业城是我市高瞻远瞩,唯一一个“白纸画图”而生的产业功能区。主要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业深度合作。以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为主导产业,规划总面积40平方公里,着力构建“适铁适欧、两头在外”进出口加工贸易产业生态圈,全力打造一座生态优美、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现代化产业新城,目前正加快建设“蓉欧”智谷总部大楼、人才公寓、三甲综合医院,“一带一路”职业培训学院、高端国际社区及商业配套正加速落地,全力提升城市能级和区域价值。在产业聚集上,则以产业链全景图为引领,对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和资金对接平台,形成绿色低碳、协作共生产业生态圈。

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124家主导产业规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86亿元,占全市新材料收入25%。显赫的成绩背后,是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作为成都市唯一一个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聚集了成都巨石、天马轴承、江河幕墙、翰江新材料、成都台玻、成都台嘉、桥梁公司等诸多行业领军企业。目前,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正坚持聚焦主导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重点培育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功能型金属材料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生态。突出生态价值和经营城市理念,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改造,努力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力争2022年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打造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2025年工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全面建成国家先进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据悉,青白江今年主要经济指标延续去年以来的高增长态势。1—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等7项指标居中心城区第一,GDP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等15项指标排名中心城区前三。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下行压力加大的大环境中,青白江GDP连续4个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8个季度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

原标题:青白江:做大临港开放型经济 转型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

编辑:曾红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