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从合力布局枢纽到产业转型升级 抓住重点促落实
红星新闻网 2019-08-29 07:00
上次月度点评会上,郫都区、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4个区(市),市城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口岸物流办、市水务局4个部门“应考”晒成绩,相关分管或联系的市领导结合日常调研掌握的情况,进一步现场点评,查摆问题、剖析短板、把脉开方。比学赶超、竞相发展,互学互鉴经验已成为全市上下抓重点、带全局、促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这些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本报记者进行了系列回访调查。
提升能级
合力布局交通物流枢纽
昨日上午11点,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实现21个月封顶,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全面完工。记者在回访现场了解到,T1航站楼与T2航站楼之间正在紧张建设的GTC综合交通中心将成为高铁、地铁、出租车、大巴车无缝换乘的交通中心。这是成都抓“三重”工作,推动双机场运行格局尽早形成的生动实践。
好消息不断,提升城市能级,成都迎来新的历史机遇。8月15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公布,“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成都具备组织枢纽、流量来源和开放门户三大职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肖莹光说,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良好的口岸基础和物流分拨服务能力,成都将进一步释放“通道红利”,通过货物集聚拉动沿线航运、冷链、仓储等产业发展。
在国家政策利好下,成都国际铁路枢纽建设增添了动能和活力。记者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回访时获悉,8月9日,首趟“对称往返”中欧班列从这里始发,开往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然后原车返回。这趟首发电商货物专列,去程带动“四川造”玩具、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等商品远销欧洲,回程则无缝对接来自欧洲当地的进口建筑材料等。市口岸物流国际班列服务处处长刘胜介绍,下一步,将完善境内外网络节点布局和班列产品体系,加快集装箱共享中心、公铁多式联运转换中心等功能性平台项目建设,增强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功能。
再看看市民出行,成都的铁路公交化也有了新的进展。回访中,市交通运输局轨道处副处长潘宇向记者透露,备受关注的铁路枢纽环线,成都南到红牌楼的隧道双线贯通方案已形成,下一步将重点实施环线改造,环线将形成14个车站,“和现有地铁衔接,相当于新增一条环形地铁线。”与此同时,成贵铁路也将在今年全线贯通。
“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机场相比,我们在客货运吞吐量、国际定期直飞航线数量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针对当前航线网络优势不明显的问题,市口岸物流办民航发展处处长陆敬军介绍,将重点采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机场服务、做强主体支撑等措施,持续优化航线网络结构,提升航线运行质量,营造航线网络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航线拓展方面,将确保每年新开通10条以上国际定期直飞航线,借势用力推动形成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强大合力。”
做强优势
促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在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孙思邈康养文化小镇全新亮相,项目位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天府青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核心位置,还建成了紫薇三医堂和紫薇国学堂等六大板块。记者在回访中获悉,日前举行的都江堰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上,包括文化旅游、高端酒店、现代商贸等5个产业项目正式签约,签约金额达200亿元。
用好国家级金字招牌,以康养度假、医疗健康为主的康养旅游产业为首的前瞻性产业来引领,是都江堰市充分挖掘特有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要一招。
如何将生态价值有效转化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动能?记者在回访时了解到,都江堰市将紧扣文创娱乐、健康休闲旅游主攻方向,按照产业分工和资源禀赋,将规划布局文化娱乐、文创商旅等9个新型社区,并推动与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都江堰市旅游大数据中心联动。
做强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乡村振兴连片发展,简阳市正加快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记者走进平泉镇何桥村的蓝剑·牧马岛超级农场,新建的乡村道路平整宽敞,田间纵横阡陌,成片的农作物绿意葱茏。市民们一边品尝着农场推出的新品种西红柿,一边欣赏着农田独有的美丽风光……项目负责人林亚蓉介绍,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智慧化、规模化、产品质量安全化、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化“五化”融合,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600亩,标准路网3公里,正在安装物联网相关设备以及水肥一体化设备。农业转型升级、业态调整未来可期。
在彭州回访时,记者了解到,谋划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北航研究院、四川增材制造协会等10余家在彭单位被喊到一起开了个“圆桌会”,讨论交流刚刚完成的《航空动力与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优化升级规划》,以期兼顾生态与经济,实现人、产、城和谐可持续发展。向生态要效益,彭州将构建从中药材生产种植到加工贸易、康养旅游的“中医药大健康全产业链”;牡丹文化小镇、白鹿音乐小镇、龙门山·柒村民宿产业园等14个总投资123亿元的产业化项目,即将成为成都市山地生态康养旅游的名片。
补齐短板
创新突破壮链条解难题
上午8点,高新区泰悦湾小区的居民们陆续拎着几个袋子到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将手中分成4类的垃圾投放到对应窗口。63岁的吕玲女士说,最近1个月来,她养成了把餐厨垃圾分出来的习惯。
记者在该小区回访时发现,取缔了27个垃圾投放点后,小区新设4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环境变得更好了。小区物管经理李金锁告诉记者,小区住户对垃圾分类的支持率超过80%,不少单位来参观学习。但是1个月以前,这个小区单元门前标注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桶,形同虚设。
从分类垃圾桶的形同虚设,到支持率超过80%,其中的关键就是宣传发动环节的强化,党组织牵头,自治组织开展培训,小志愿者入户宣传,短板补齐了,重点链条得以强化,水到渠成。
“三重”工作就是要重点突破,做到“心中有蓝图、心中有重点”。面临“产城融合发展示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尴尬,郫都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正在加紧建设菁蓉湖项目、商业公园、购物中心,配建公共服务设施。针对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瓶颈,简阳市加强与成都兴城集团、城投、产投等市属国有企业合作,探索“片区开发、滚动发展”投融资机制,以片区开发模式推动聚人兴业。
为彻底解决部分区域污水溢流下河、雨污混流等问题,市水务局利用管道机器人和成都e河长APP对排水管道进行监测,“人机合一”高效精准守护锦江健康。
17日,一个颇具设计理念,体现人文主题的商业公园——石犀里在犀浦街道开街。记者在现场看到,独具一格的设计和多元体验消费场景吸引不少市民来拍照打卡。与石犀里一路之隔的悦尚中心,“总体规划为特色餐饮、娱乐体验、休闲生活、精品零售、生活配套等。”该项目总监王艳军介绍,该项目可拉动年轻消费客群,填补区域市场空白。这也是郫都区补短板强功能,实现“人城产”深度融合的缩影。
针对固废处置能力缺口较大的短板,市城管委加快固废处置设施建设,今年10月底,金堂环保发电厂将完成整体联合调试投入运营。同时,宝林、简阳、邓双、大林等焚烧发电厂均已开工建设,预计将于明年投入运营。
谋划新发展,成都围绕“三重”转,盯着“三重”干。“三重”工作法正引导全市上下找准突破口、拧成一股绳,集聚发展动能创新求突破,千方百计解难题补短板,按下城市转型升级快捷键,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李霞
原标题: “突破”与“补短”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