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年未更址 老派出所演绎新故事

红星新闻网 2019-08-29 07:15

过去

■每年年终,派出所需要对辖区人口信息进行人工统一整理

■嫌疑人交代的所有信息都需要民警亲自前往实地核实

现在

■各类人口信息只需要采集后用电脑录入

■办案信息一输进电脑,各类相关的材料就能查阅得到

QQ截图20190829071214

20年前的望江路派出所

20年前的望江路派出所

“小颜!快回来帮着看看这个地方的数据!”“来了!”挂着木质牌子的望江路派出所门口,一头时髦卷发、眉清目秀的颜冬梅刚刚穿上新领回来的深绿色制服,兴奋地回应着老民警的呼喊。那是1983年的春夏交替之际,18岁的颜冬梅在那一年进入望江路派出所,正式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派出所门口响起的喊声还停留在记忆里,声波穿越时光的回廊来到现在,当年的“小颜”变成了如今的“颜姐”,依旧不变的,是还坐落于此的那个派出所。

武侯区公安分局望江路派出所,成立于1950年,是我市首批成立的派出所之一,那时它的名字还是培根路派出所。1960年前后,培根路派出所更名为望江路派出所,并一直沿用至今。69年时间里,望江路派出所从未变更地址,一直在这一方土地默默守护辖区的安全。今日,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个老派出所里的那些新老故事。

回望过去

一两个数据对不上 要查两三天

1983年5月,经过了半年的培训,颜冬梅和同批次入警的1200余名民警正式下所,进入各个派出所开展工作。颜冬梅所前往的,就是望江路派出所。说起当年为何选择入警,颜冬梅笑了起来,“当时年轻,女娃娃嘛,就觉得警服穿着帅气、好看,没想到一干就是36年。”

那时的望江路派出所仅有现在的一半大小,一条小巷子进来以后就是派出所大门,门口挂着一块写有“望江路派出所”的木牌。10多间平房,院子中间有个水池,即使已经过去许久,颜冬梅依然能回忆起她刚来派出所时这里的模样。上世纪80年代初几乎没有私家车,派出所近20名民警日常巡逻、出警要么靠步行,要么就骑车,永久、凤凰、飞鸽,这些记忆里的自行车品牌可是当时的时髦物品。“派出所里最好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边三轮’,旁边带个挎斗,一般外出执行重大任务的民警才能用。”颜冬梅说。

进入派出所后,颜冬梅做起了社区民警。现在看来只需要采集后用电脑录入的各类人口信息,在那个时候却是最让颜冬梅头疼的。每年年终,派出所需要对辖区人口信息进行统一整理,这一年的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迁入迁出人口各项数据,一两个数据对不上时常常需要两三天才能查清楚。“全是本子上手工记录的,一横排一横排一不小心就容易看差。好几次年终时,我都是和老民警们一起在办公室对数据,熬夜熬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弄完。”

跑一个案子 火车汽车马车步行全上场

和颜冬梅同一批下所的,还有民警董麟。最初,他被分往了小天竺派出所,在2003年才来到望江路派出所。董麟以前做过刑警,也干过治安警,现在因为身体原因主要在派出所负责一些后勤和社区民警工作。回忆起当年,董麟的话匣子便打开了。“现在查案子比以前方便多了,信息一输进电脑,各类相关的材料就能查阅得到。以前办了案子抓了嫌疑人,对方交代的所有信息都需要民警亲自前往实地核实,最多的时候一个案子跑了30多个地方。”原来交通不便,查案子跑30多个地方怎么去?听了记者的疑问,董麟笑了起来,“火车转汽车,汽车到不了就乘马车,马车下来再走路,路上就要用去好几天时间,出一趟差回来特别累人。”

不仅是交通不便,现在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能解决的事情在几十年前也无法想象。颜冬梅和董麟回忆,以前如果派出所要进行清查任务必须头天提前安排好,不然遇到有民警外出或有其他任务就联系不上,只能等到对方回来再进行其他工作安排。“以前连群众报警都要走路到所上现场来报,后来逐渐有了传呼机,又有了手机,现在通讯就很方便了,要想找人随时都能找得到。”

QQ截图20190829071220

QQ截图20190829071226

如今的望江路派出所,各类现代化、信息化警务设备一应俱全

如今的望江路派出所,各类现代化、信息化警务设备一应俱全

再看今朝

信息化现代化融入警务工作 为群众带来快捷便利

如今的望江路派出所,依然坐落于老马路10号。统一的蓝白相间颜色漆成的外墙,大门的右手边一块深蓝色的牌子,上面清晰地写着“望江路派出所”几个大字。进入派出所,干净整洁的院子,调解室、监控室、办案区等区域分工明确,各类现代化、信息化警务设备一应俱全,民警们正井然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办公楼从平房变成了小楼房,所负责的辖区也和以前有所不同。民警出警、外出巡逻执勤不再需要为了核实一个信息而远赴外地进行查询。

岁月变迁,各个公安派出所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成都范围内派出所的数量也从最初的几十个增加到了现在的上百个,覆盖了全市范围内的22个区(市)县。不论在哪里,只要看到那一座蓝白相间的小楼,市民们的心里都感觉分外踏实,倍感安全。

如今,派出所不仅承担起了接处警、侦查办理案件的工作,如何为群众提供更好更快捷的服务,也成为各个派出所的“必修课”。

民警为外籍人士服务 成都公安供图

民警为外籍人士服务 成都公安供图

“一站式”服务

公安业务家门口搞定

“一站式”服务,即派出所可以一站式办理户政、交通、出入境等涉及多个方面的公安业务,原本需要跑好几个地方才能办理完成,现在在派出所都能搞定。

公安“一站式”办证服务点是基于派出所的服务窗口,将户政、出入境、治安、交警、出具证明等公安业务进行整合,将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办证窗口,让群众在家门口的派出所就能办理。

践行“枫桥经验”

推动“一所一品”警务改革

目前,我市正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这对成都公安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成都公安围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积极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深入研究超大城市治理规律,以实施“一所一品”战略为支撑,全面融入社会治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的显著成效。

全市公安机关各派出所在继承发扬“枫桥经验”的基础上,推进“一所一品”和“一室两队”警务机制改革,深化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推动完善警企共建警民协防的社区治理模式,全力实现“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作为公安机关和基层社会安全和社区治理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派出所的工作直接关乎群众的平安。成都公安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实施“一所一品”战略。

警务理念从“管理”到“治理”,警务导向从“目标任务”到“治理效果”,警务模式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融入”;通过公安局长、政委“进社区”,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进班子”,“1+3+N”专群联动“进网格”三项载体和警务运行、人口管理齐抓共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派出所便民服务四项机制,全面将警务工作融入社会治理,推动警务理念、方式创新,全面促进公安和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工作提质增效。

“一站式”办理业务

户政业务:市内户口迁移、非主项变更、死亡人员户口注销、补发户口簿、新生婴儿入户;姓名、民族变更、更正;公民身份证号、性别、出生日期变更、更正;派出所辖区内居民身份证申领、换领、补领;市域内跨区(市)县、省内跨市州换领、补领;异地跨省居民身份证换领、补领;申领居住证;

出入境业务:受理成都市常住户口居民的护照首次申请、往来港澳通行证首次申请(含同时申请旅游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首次申请(含同时申请旅游签注)(8月1日起我省已暂停受理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签注申请);

车驾管业务:机动车所有人、驾驶人窗口用户注册、开通互联网办理业务授权、引导群众在线办理车驾管业务或拨打11185办理车驾管业务;

治安业务:申请养犬登记证;

证明出具:户口登记项目内容变更更正类证明、注销户口类证明、亲属关系类证明、被拐儿童身份类证明、捡拾弃婴(儿童)报案类证明、非正常死亡类证明、临时身份类证明、无犯罪记录类证明、其他类证明、户籍证明。

维护城市安全 护航城市发展

成都公安做了这些事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加快,压力和挑战也并存。公安,是维护城市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主力军。维护城市安全,做好社会治理,加快城市公共安全建设……成都公安都做了哪些工作,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打防结合维护城市平安

成都公安积极探索城市治理规律特点,围绕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工程百日攻坚行动,大力实施“一所一品”警务战略,推行公安局长、政委进社区,全面落实“一区一警”和“1+3+N”专群联动机制,积极创建新时代“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筑牢平安稳定的根基。

同时,科学谋划城市交通管理,落实成都“治堵十条”,创新推出“蓉e行”众治平台,形成城市交通管理的共建共治共享局面。以绣花功夫,成功破解华西医院片区交通难题,形成具有可复制性的“成都华西经验”。在机动车保有量高居全国第二的情况下,拥堵指数稳中有降,治堵经验全国推广。

平安不平安,群众看公安。成都公安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牵引,以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抓手,系统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依法重拳打击黑拐枪、盗抢骗、黄赌毒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刑事立案数逐年下降,社会治安满意度连续三年获全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综合排名前三,市民安全感不断提升。

多措并举护航经济发展

护航经济发展,公安机关责无旁贷。成都公安坚持把公安工作放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谋划,在人才吸引、东进战略、“三城三都”建设等多方面提供保障,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服务“人才新政”,28万青年人才落户成都;部分国家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获批,成都口岸过境免签外籍人士和取得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籍人士数量均有增加;积极走访“一带一路”重点企业家,为民营企业邀请、聘请的外籍人才办理签证。

围绕东进战略,成立空港新城公安分局,全面服务空港新城建设,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有力保障了各项建设的顺利实施;全面融入“三城三都”建设,成功举办第18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向全球推介成都、展示成都,并圆满完成9000余项重大活动安保任务,确保了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推动警务改革创新

改革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成都公安瞄准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以改革创新促进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推动警务模式转型升级、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近年来,成都公安将高科技、信息化技术引入警务工作,加速推进公安警务实战化转型升级。此外,成都公安还积极探索多警种合成作战警务模式,成立了省市一体化的“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等。

同时,全市168个公安一站式服务办证点已经基本覆盖我市全域,五大类公安业务都可就近办理。家门口的派出所就可以解决群众的办证需要,几年前,这是不敢想象的场景。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成都公安每一次警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都是为了让群众得到更多的方便和实惠。

今年,推出居民身份证办理第三方支付、缩短领取时限等多项便民服务新举措;开辟绿色通道,开展专项延时服务,主动为返乡农民工和中高考学生办理居民身份证;全面落实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推出“蓉e行”平台交通违法处理“学习减分”“预约办理”新功能。

本报记者 李旻

图片由望江路派出所和受访民警提供

原标题:老派出所演绎新故事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