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红星新闻网 2019-09-18 08:10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政务服务专区大厅  本报摄影部供图

昨日,由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举行,省委改革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围绕“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进行了解读。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确定的256项改革任务,已完成226项,部分完成30项,合计完成率93.1%;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之后,陆续新增改革任务321项,已完成113项,部分完成138项,合计完成率63.7%;省级层面累计出台专项改革方案749个,推出了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创新举措,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各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

【认真贯彻】

对中央出台的改革方案 做到无缝对接上下协同

四川认真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把抓改革落实作为重要政治责任,确保中央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对中央出台的改革方案,做到无缝对接、上下协同。截至目前,中央深改委(组)会议审议通过、需要四川对接的301个专项改革方案全部纳入对接,目前已完成对接247个,其余54个正按进度抓紧对接落实(其中有20个方案国家层面尚未正式出台);中央及国家部委部署在四川的176项改革试点,已完成118项,继续推进37项,停止或退出21项。多措并举,确保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在四川全面落地、开花结果。

【大局谋划】

聚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突破

我省坚持在大局下谋划推进改革,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突破。在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方面,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不断完善。

同时,加快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作用充分彰显,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公证“最多跑一次”、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3条经验,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铁银通”铁路运单金融化创新、“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3个案例在全国推广。中德、中法、中意、中韩、新川等国别园区建设,“中国—欧洲中心”、中国(四川)东盟自由贸易合作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从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达3800多列、排在全国各城市之首,“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加快形成。

在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方面,统筹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任务;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在持续优化乡村振兴制度方面,扎实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四川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成果位居全国前列,成都农交所产权交易量位居全国同类平台首位。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出台污染防治改革方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等19项改革方案,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取消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生态脆弱贫困县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全省5916条河流、所有湖泊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体系框架。

【着眼创新】

推出一批打基础谋长远的改革举措

立足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我省着眼体制机制创新,聚力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打基础、谋长远的改革举措。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我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全省行政许可事项精简至68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取消。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推动“一网通办”。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565.6万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7.3%。

同时,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效推进。出台电改实施方案,启动建设一批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电力市场化交易取得积极进展。对土地实行分类管理和差异化供给,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市域内流转和贫困县节余指标在省内流转。全面推开营改增,据初步统计,预计2019年全省新增减税降费额769亿元。

此外,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要突破口,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

改善民生】

突出抓好事关民生福祉的重要改革落实

四川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聚焦什么、推进什么,让群众分享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改革红利。其中,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加快缩小。全省有176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占比96.17%;其中通过国家认定的165个,占比90.16%。

同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围绕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不断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药品流通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全国率先完成抗癌药省级集中专项采购,纳入国家降税范围的103种抗癌药价格平均降幅11.42%。

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我省通过持续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截至2018年底,全省有5766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加快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在司法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方面,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全面实施,司法权运行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在全国率先开展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和规范刑事诉讼案财务管理处置改革。

【加强党建】

持续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

我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用力正风反腐,进一步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探索专业化干部人才选拔方式,实施干部递进培养计划,推进差异化考评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出台强化农村、产业等7个领域党建工作意见,采取“三分类三升级”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探索提出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五步工作法”,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

同时,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有效落实,探索建立约谈、述责述廉、“一案双查”等有效机制。省市县三级监委完成组建,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探索省管企业、省属高校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改革,推进监察权延伸到全省所有乡镇(街道)。

热点点击1

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我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取得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重大改革成果。其中,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该项改革是针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省人大常委会修订完成《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提出“实施国有单位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按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则依法确定职务科技成果权属”,为推进改革试点提供法治保障。科技厅会同省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先后出台《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关于扩大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支持高校、院所开展改革试点。

该项改革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由单纯的国有改变为单位、个人混合所有,将“先转化”改变为“先确权”,将成果转化的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改变为成果的所有权,通过对科研人员给予成果产权奖励,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问题,有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改革试点单位已由20家扩大至45家,试点内容也从原来的3项扩大至6项。西南交大、四川大学等试点单位累计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400余项,作价入股创办企业60余家,带动企业投资近30亿元。

热点点击2

两家企业正在申报科创板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增强市场包容性、强化市场功能的一项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举措。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我省正在申报科创板的企业共两家,还将积极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申报科创板。

今年7月,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四川证监局、科技厅联合印发《四川省科创板工作推进方案》,建立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同时,印发《四川省财政金融互动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明确给予科创板上市企业同等的省级财政激励政策,鼓励各市(州)、县(市、区)出台科创板上市配套支持政策。下一步,我省将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100家科创板重点”企业入库筛选标准,突出“科创属性”,对入库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跟踪科创板申报企业进展、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抓住成都市及成都平原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开展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培育。本报记者 杨彩华 

原标题: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编辑: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