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已建成绿道3144公里 建成新经济场景380个
成都商报 2019-09-28 08:02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世纪城天堂洲际大饭店举行。研讨会以“公园城市建设的研究趋势与实践路径”为主题,邀请了14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以及300余位社会各界代表齐聚蓉城,回顾总结一年多来的探索实践历程,研讨公园城市实践路径,探索增绿筑景、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展望公园城市建设研究趋势。
研讨会上,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介绍了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成都制定实施了国内首部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法规——《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开展全域增绿行动,启动增绿项目928个,完成营造林5.7万亩,开展“包山头”等植树活动735场次,栽植苗木48万株。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
除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沿绕城高速两侧也规划建设了133平方公里锦城公园,沿绕城高速内锦江段规划建设了33.8平方公里锦江公园。
2019年以来,成都建成各级绿道537公里,累计建成3144公里。“八街九坊十景”建设稳步推进,寻香道、猛追湾等13个街坊已开工建设。熊猫之都已完成北湖片区熊猫星球项目规划和核心区方案设计,核心区生态项目已开工建设。
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成都也注重价值转化,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锦江公园打造猛追湾望平坊、东门码头、大川巷等引领性项目,锦城公园建成特色林盘院落20个,建成江家艺苑等新经济场景380个。
重点打造沸腾小镇等社区消费新场景项目14个,加快建设生活性服务业项目134个,新开业盒马鲜生等社区商业新业态新模式店近600个。推动绿色空间体系与生活社区融合,创新提出“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建设理念。
专家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
要让年轻人也喜欢上公园
“以绿为底、以园为纲、以文为魂,这是实施公园城市的路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在研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表示,要调整过往城市规划建设“将绿地作为补充点缀”、“仅强调满足公园服务半径和指标要求”、“仅强调公园作为景观和游览空间”的规划模式和建设理念,而是要将绿地作为城市的前置性绿色基础设施,将公园系统作为关键性的结构性空间要素统领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态、秩序、节奏和特色。他希望成都在未来建设中,将城市空间与公园体系更好地结合,构建新的空间结构,“把城市轻轻放在大自然中”。他还建议,“可以在绿地公园举办音乐节,建设博物馆、体育馆等,一定要让年轻人也喜欢上公园。”
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院长陈明坤:
300米见绿 500米见园
“首先,要实现全域增绿,包括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植被覆盖面积的提升、城市绿地的增加、东部新城的生态建设、西部龙门山地区的生态优化、都江堰水域保护……这些都是重点关注的项目。”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院长陈明坤表示,有绿色基底才能称之为公园城市。要建立“公园+”体系,“把公园与城市各种元素和功能体系融合,建造新的场景体系。”
其次,要建设天府绿道体系,“建设可进入、可参与的服务设施体系,绿道要与农商文体旅等其他业态相融合,实现生态价值转化。”还要建设生态路网体系,让市民步行、骑行的可见场所都能看见绿色。“将绿地系统和城市的空间结构相结合,真正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严丹
原标题:成都已建成绿道3144公里
编辑:申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