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景 新业态 赋予社区新活力

成都日报 2019-10-15 07:44

33

成华区和美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11

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推出“奶奶名厨”社区餐厅,助推社区互助养老

22

在金牛区沙河源街道新桥社区,一系列时尚打卡点位让人耳目一新 本报记者 张青青 摄

今年5月,王岚把自己的“熊猫咖啡”开在了新桥社区的府河摄影公园中。“不单兜售咖啡,还要最大潜力挖掘‘公园经济’,打造社区里集文商旅体功能为一体的‘健康驿站’。”从一开始,王岚就明确了咖啡厅的定位。

依托公园良好的生态场景,“熊猫咖啡”人气快速集聚:摄影俱乐部的成员总爱在这里切磋技术、交流经验,附近跑步、锻炼的居民也会选择在这里歇歇脚,已然成为一个新的社区居民聚集地。

营造社区新场景,推动社区业态生态升级。在成都,像“熊猫咖啡”这样的资源场景,正不断被盘活,成为推动社区发展治理的源头活水,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更具“国际范儿”“生活味儿”。

潮起来

高质量高水准国际化社区涌现

“除了‘熊猫咖啡’,新桥社区的‘网红’打卡地还多着咧。”在金牛区沙河源街道新桥社区,社区居民江容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社区最近就有件新鲜事——在府河摄影公园旁,多了一个时尚的打卡点:“天府黄”的外表看着颇有艺术风情,里面更是别有洞天,这里是国内首个雅烧伍摄味社区生活体验馆。走进内部,原木色的开放书架上图书满目,阅读区北欧风的桌椅赏心悦目,浓郁的咖啡香不时飘来,亲子区童趣盎然……

坐拥摄影主题公园、当代摄影艺术馆、摄影特色街区,还有一系列“网红”打卡地,新桥社区决定“打通”这些特色项目,努力探索形成以摄影特色、公园社区为主的“社区+产业+生态+商旅”的国际化社区发展新模式,让居民乐享“国际范”。

第一步就是让社区“潮”起来。综合考量国际化公园社区的建设要求,综合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新桥社区将新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搬迁到配套更加完善、交通更加便捷、环境更加优美的府河摄影公园旁。同时,借力“增花添彩”“两拆一增”和街区美化等项目,大力实施店招打造、道路黑化、绿植补栽,提升社区环境品质;还组织辖区44中学、小区物业开展社区“微更新”、环境“微提升”,运用涂鸦美学,将国际卡通人物绘入道路周边隔离石墩,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受到群众纷纷点赞。

实现可持续、不断聚人气,需要社区探索可持续发展治理的运营机制和商业模式,让产业真正“兴”起来。以“摄影文创”为主题,新桥社区构建汇聚培训、创作、影印、展览、交易、推广的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全市摄影文创产业高地。同时,引导餐饮、幼儿园等在硬软件配套设施中植入摄影元素,既丰富了业态,又突出了鲜明的摄影特色。如今,全国影印行业龙头特想集团西南区总部、萨尔加多全球首家艺术中心以及PARK艺术交流中心、国家非遗“林窑·雅烧”等一批优质摄影文创项目纷纷入驻,还计划每年在此举办至少25场面对公众的摄影主题公益活动和5场国际性活动,推动摄影产业集聚发展,让“摄影文创”成为金牛乃至成都的一张国际性名片。

兴起来

强化社区“自我造血”功能

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的叶婆婆今年83岁,她患有糖尿病多年,这段时间身体状况不好,老两口吃饭成了一大难题。“现在不愁了,给‘奶奶厨房’去个电话,到了饭点儿,志愿者们就把饭菜端到家里来了。”

叶婆婆口中的“奶奶厨房”,是黉门街道社区邻里相帮相亲的生活互助平台,现已正式升级,推出了“奶奶厨房”2.0版本——“奶奶名厨”社区餐厅,继续把“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除了老人,许多家住黉门街社区的年轻人也慕名前来“奶奶名厨”尝鲜。相比之下,他们更看重它的公益属性,一位姓王的小伙子说:“现在年轻人的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这样的社区互助型养老模式,既能够让子女在身边照顾老人,同时又能让老人和一些年龄相仿、志同道合的老人度过充实愉快的老年时光。”据了解,“奶奶名厨”20%的利润将回到社区基金,下一步将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

据介绍,“奶奶名厨”是由黉门街社区成立的四川黉门宜邻居民服务有限公司出资成立,是带有公益属性的社区商业。“这是我们探索社区治理的创新之举。在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中,我们特别注重‘发展’二字。围绕生产、生活、生态做文章,走出了一条社区发展治理新的路径。”据黉门街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于社区公司,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多个项目已经陆续开业,为这里居住的上万名居民带来了生活的便利。

市委社治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社区资金、人才资源不平衡等突出问题,成都力求通过完善社区经费保障激励机制,让基层有钱办事。例如,建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专项保障资金、激励资金双轨并行机制。2018年,成都市县两级直接向社区拨付15.9亿元专项用于社区发展治理,并推动设立社区基金(会)200多家。

另一方面,社会企业作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力量”,成都通过市场化方式,整合社会资源来解决社会问题,既丰富完善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能以商业运营手段实现“自我造血”,在兼顾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找到结合点,满足社会、社区和市民的多元需求,提供更多个性化和综合性的服务选择与发展路径。

活起来

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如同其名,和美社区在发展与治理中,激活资源活化社区,以“和”的理念聚集人心,以“美”的倡导提升品质,凝聚起发展合力,成为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示范代表。

传统剪纸、英语公益课、亲子活动、舞蹈课;健康讲座、免费义诊、旦角培训课……走进成华区和美社区,不仅有优美的环境,齐全的配套,还有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我们将生活美学、健康美学、文化艺术美学等完美融合,将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天府文化浸润有机结合,倡导和谐宜居的文化生活之美。”社区负责人的一番话,让很多参观者对于这个国际化社区投来羡慕的目光。

“在我们社区,根本不用担心退休后在家没事做,因为社区的活动任你挑,简直忙都忙不过来了。” 家住锦绣城四栋的罗奶奶每天都会来社区文化中心写字画画, 83岁的她在书屋里每天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

“为推动社区综合体更多元更持久地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引进了‘创女时代’这一枢纽型社会企业,作为服务载体‘运营方’和服务资源‘整合者’,通过‘提供资源+赋予义务’的思路吸引43家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参与,采取‘公益+低偿’的方式可持续为居民提供各类高品质服务。”成华区保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蒋怡表示。

以社区综合体为载体,大力发展社区生活性服务业,按照“标准化+特色化”原则,制定社区综合体鼓励类和限制类业态清单,在规划配套的基本公共服务基础上,着力拓展家政、维修、嵌入式养老、生活体验、首店、特色店、幼托等日常生活紧缺功能业态,打造产业链完整、活力度彰显、生活味突出的综合性邻里服务场景。

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已逐步成为成都居民的共同认知。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因为“人”的参与,对社区发展治理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化和再创造,社区才能产生持久的生命力。

“当前,社区发展治理已进入理论创新和发展实践的‘深水区’‘无人区’,纵深推进社区发展治理面临一系列新任务新挑战。”市委社治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成都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社区发展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同步提升,全面提高城市的宜居度和市民的认可度。

本报记者 张家华 杨华春 赵一 粟新林

图片由相关社区提供

原标题:新场景 新业态 赋予社区新活力

编辑: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