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 沉浸式体验 让你爱上它

成都日报 2019-10-22 07:38

演员一天走5万多步 让博物馆活起来

游客通过“沉浸式戏剧体验”,了解明代酒坊的面貌

游客通过“沉浸式戏剧体验”,了解明代酒坊的面貌

明代成都农业发达,酒业兴盛,在万里桥边,酒肆一间接着一间,1998年,全兴酒厂改建厂房,考古工作者在锦江边发掘出了明清的酒窖遗址。

在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来自国内外的游客通过一场“沉浸式戏剧体验”,穿梭回了明代的成都,一窥明代酒坊“前店后坊”的面貌。

昨日上午10时50分许,来自上海的游客吴女士推着行李箱来到水井坊博物馆门口,观赏戏剧后,她就将直奔机场。水井坊博物馆工作人员说,观众很多是年轻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观看演出。11点,“水井坊”古色古香的大门大开,观众们被“明代的酒倌”请进了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观众们吃了一惊,一对明代的父子正在客厅里对话,原来,这是颇为富裕的王氏家族,父亲想开一家酒坊,苦于没有技艺,游手好闲的儿子说,看我去学一手酿酒技艺来。

于是,观众跟着明代的王公子走进了繁华的锦官驿,卖糯米的,卖牛肉的,卖糖的,市井中吆喝声不绝于耳,虽然这是明朝的场景,但是他们所贩卖的糖和熟牛肉,观众还真的可以拿起一块品尝。

然后,观众跟着王公子来到水井坊,看他如何在店中拜师,又如何被师兄弟领着走进店后的酒坊,一一了解学习酿酒的技艺,整个过程,观众可以跟着他一起拜师,一起学艺。

十年过去了,王公子终于酿出佳酿,而他的老父亲却撒手人寰,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让成都持续了数千年的繁华。

“博物馆在我的眼中活了起来。”市民小王说,他是成都的一名白领,因为看到朋友发的朋友圈,专程来看这个沉浸剧。“以前我们逛博物馆,就是看实物,看介绍,似懂非懂,但是跟着演员们走了这么一遭,感觉就像自己穿越回到明朝,体验了一把拜师学艺,对于酿酒终于有了直观的理解。成都在明代就有了这么成熟的技艺,这么繁华的商业,真是令人自豪!”

“我们从非遗节首日启动了这个展览,将持续至非遗节结束。”副导演宋世尧说,“这些天来,观众络绎不绝,我们一场接一场地演,我一天下来要走4万多步,有的演员要走5万多步,因为头套、胡须过敏,很多演员都冒起了痘痘,但是成都观众和游客对于沉浸剧的肯定,让我们满怀激情地坚持将这部沉浸剧演下去。”

本报记者 汪兰 文/图

亲手制作一张书签 把成都漆器带回家

小朋友亲手制作漆器书签

小朋友亲手制作漆器书签

成都漆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漆器工艺之一,如今它又在新一代传承人和设计师的手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昨日记者在非遗节分会场看到,这里不仅展示着由国外设计师设计、成都漆艺制作的最新漆器作品,制作漆器体验课也让大人小孩齐上阵。大家亲手制作一张漆器书签,把成都漆器带回家。

昨日,成都漆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尹利萍告诉记者,成都漆艺还固守着最传统而古老的工艺:漆,从漆树中提取并熬制。这样的漆不仅对人体无害,还具有防腐、耐酸碱、抗沸水等特点。完成一件器物,从制胎到雕填、镶嵌、彩绘、脱胎、髹饰等,小工序足足有70余道,其中揩漆和推光要来回反复三次,方可呈现出温润的手感。一件简单的漆碗或漆杯,一个人往往需要3-5个月才能做出来。

“这次我们将让大人和孩子们体验如何制作漆器书签。”她介绍说,这是为了让体验者享受漆器制作的乐趣。

昨日,在经过了漆器历史、制作工艺等“理论课程”后,大家翘首盼望的互动环节正式开始。此次体验制作熊猫漆器书签,只见参与者在老师指导下,用砂纸小心翼翼地将“隐藏”在漆层下面的银片磨显出来。随后,大家用针笔将熊猫漆器书签的纹理“丝”刻出来。“雕银丝光”是成都漆艺代表性装饰技法之一,针笔一落,丝光闪烁,栩栩如生。“哇,你看我做的漆器好漂亮啊。”“自己做出这么精致的书签,以后我都要多多用它。”感受着漆器的精致,参与者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制作心得,感慨漆器精湛的工艺。

在本届非遗节上,成都漆器工艺厂还展出了“成都大漆驻地计划”生产的最新产品。据了解,在该计划中,7位中外知名设计师驻地到成都漆器厂,“浸入式”地体验古蜀漆艺的传统技法,感受成都的非遗魅力,“大跨界”探索成都漆器的更多可能性。

本报记者 王嘉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成都皮影传承人 要让孩子们喜欢上非遗

在天府小匠人传统技艺竞技比赛中,叶牧天的学生获奖

在天府小匠人传统技艺竞技比赛中,叶牧天的学生获奖

14

昨日,成都皮影市级传承人叶牧天带着他的5名学生参加了第七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天府小匠人传统技艺竞技比赛。5名学生都获了奖,75岁的叶牧天非常高兴,他认为,让孩子们喜欢非遗、学习非遗,非遗就不愁后继无人。

叶牧天退休前是成都木偶皮影剧团的员工,专门负责制作木偶、皮影、道具、绘景。2004年,叶牧天退休了,他退而不休,想坚持将皮影搞下去。“我退休之前曾经在学校表演过皮影,让孩子看看皮影怎么演的。后来我做的皮影越来越多,我就开始做皮影单人演出,到学校、社区去为大家演出。”叶牧天说。

叶牧天是成都皮影的传承人,叶牧天介绍,成都大皮灯影,是成都独有的皮影流派。皮影的地方特色很强,各个地方的皮影各不相同。成都皮影体形硕大,比北方皮影要大一倍,因为在成都,一年四季都可以在露天演出,所以皮影做得比较大,后面的观众才能看见。

叶牧天介绍,成都皮影还有一个特点是写实,成都皮影是清朝晚期形成的,受到西方文艺的影响。相比于北方皮影相貌变形夸张,成都皮影则与真人相貌接近,更加俊美。成都皮影手腕手指头都可以动,能够让皮影的姿态更接近于真人的表演。

叶牧天认为,皮影要与时俱进,主动改革,如果依然演传统戏,很多观众就不会接受了。如何赋予皮影新的内容和形式,又保留其传统艺术,很值得研究。

近年来,叶牧天开始在成都市少年宫授课,他开设了剪纸和皮影两门非遗课程。他介绍说,成都市少年宫目前有5门非遗课程,都很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叶牧天还走进高校开授皮影课,以便于成都皮影这样的传统艺术与动漫等现代技艺相结合,更好地为年轻人所接受,并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汪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传承非遗 沉浸式体验 让你爱上它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