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社区将适度调整规模 为居民提供这些民生服务

2019-10-24 13:51  来源: 红星新闻网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郭莹)10月24日报道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弱有所扶。《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今日发布,作为全国首个市级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规划》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提出将全市社区分为三大类型,营造七大场景,实行精细化智慧化管理。

22

在金牛区沙河源街道新桥社区,一系列时尚打卡点位让人耳目一新 成都日报记者 张青青 摄

未来将适度调整成都现有社区规模

本次《规划》中将成都市城乡社区划分为城镇社区、产业社区和乡村社区三大类型。其中,城镇社区为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以居住功能为主导的社区;产业社区为位于产业功能区内,以产业功能为主导的社区;乡村社区为位于城镇开发边界以外,农业生产农村生活融合的社区。

成都市委社治委社区发展处副处长陈超解释,社区类型的划分主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功能区规划等为依据,根据城乡形态、主导功能进行具体社区分类。将成都市城乡社区划分为城镇社区、产业社区和乡村社区三大类型,有助于实现社区精细化发展治理,这也是《规划》七大场景差异化营造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本次《规划》基于适宜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明确社区适宜的空间规模,具体为:城镇社区中二环内城市社区适宜空间规模03-0.5平方公里、二环至三环城市社区适宜空间规模为0.5-1平方公里、三环外城市社区适宜空间规模为1-2平方公里,场镇社区适宜空间规模为3-5平方公里;产业社区中园区型社区适宜空间规模4-10平方公里,楼宇型社区适宜空间规模为0.3-1.5平方公里;乡村社区中平原区域社区适宜空间规模为3平方公里左右,丘陵区域社区适宜空间规模为5平方公里左右,山区区域社区适宜空间规模为10平方公里左右。

《规划》还明确社区区划优化思路,将三类社区适宜的空间规模与现状对比评估,明确三大社区 空间调整策略。空间规模过小,则有条件合并;空间规模适宜,则现状保留;空间规模过大,则有条件拆分。在社区区划优化过程中,应以道路、河流等要素围合的完整空间范围作为社区边界。

为企业员工子女提供就近入学条件

城市的核心是人,而未来社区人群差异化特征将更加明显,针对社区内人群的差异化需求,此次《规划》也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潇透露,此次在三类社区的七大场景营造中,每一类场景营造都兼顾了一般化和差异化的举措。比如,在城镇社区的服务场景中,针对人群的差异化特征,提出了“全民友好,精准服务”的目标,在落实全面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基础上,针对老年人聚集的社区,提供尊老爱老的养老服务,包括推进家门口养老、互助型养老、高品质养老、智慧化养老。

针对青年人聚集的社区,提供时尚活力的青年服务,包括建设年轻化社区运动空间、多样化青年社交空间;针对少儿聚集的社区,提供关爱贴心的少儿服务,完善幼托服务、优学步道,打造亲子教育空间和“家长学校”;针对特殊人群聚集的社区,提供温暖共情的特殊人群服务,推动社区接入特殊人群法律援助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健身康复中心,开展社区帮扶,提供就业岗位;针对海外人士聚集的社区,提供国际友好的涉外服务,营造类海外场景、强化国际化服务、开展多样化的国际文化节庆活动。

在产业社区中,规划围绕就业人群在住房问题上的痛点,以“职住平衡”为目标推动配置适宜比例的住宅、人才公寓、宿舍、公租房等居住空间,在员工较为集中居住的区域设立共享会客厅、共享娱乐空间、共享洗衣房、共享厨房等;另外,就业人口以青年人为主,针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偏好,规划围绕园区、楼宇引入便利店、药房、理发店、健身房、餐饮店、银行、快递网点、洗衣店、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业态和生鲜超市、精品酒店、影剧院、特色书店、时尚购物等品质消费空间;针对就业人群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规划提出社区应为企业员工子女提供就近入学条件,合理配置中小学、幼儿园,推动园区、楼宇的幼托服务300米覆盖率100%,引导社区内教育资源接入名校名师远程辅导平台。

两大指标体系对社区治理进行评估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本次《规划》制订了相应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建立市级指标体系,构建涵盖服务、文化、生态、空间、产业、共治、智慧等7 大场景、18个维度、39个分项的社区发展治理市级指标体系,以市级指标体系为评估标准,每三年开展一次全市社区发展 治理成效动态评估,以引导全市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另外,分类建立社区级指标体系,引导社区发展。

记者了解到,市级和社区级的指标选取对上衔接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等相关指标,在此基础上紧密聚焦人的尺度和社区的尺度,主要筛选了与人的社区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标,如居民对社区生活的满意度、无障碍设施的公共空间覆盖率、超高速网络覆盖率等指标,以期通过对居民身边环境和服务的切实改变来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认同度。

同时,指标结合《规划》中七大场景营造,选取了彰显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特色且便于进行评估,能全面覆盖服务、文化、生态、空间、产业、共治、智慧七大社区发展治理场景的多个指标,保障社区发展治理各个层面的工作高效有序;其次社区级指标的代表性主要体现对“城镇社区、产业社区、乡村社区”三类社区特征的精准把握,在相同的发展治理场景下用不同的指标来体现不同类型社区发展治理的差异和特征,突出不同类别社区的发展治理重点。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