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红星新闻网 2019-11-11 07:31

红色基因,是根植头脑的精神信仰,也是赓续传承的使命担当,鼓舞着一代代空军人甘愿吃苦、无私奉献。扎根西部大地的人民空军,注重提炼红色基因鼓振精气活力、推动练兵备战,带动部队建设全面跃升。无数成绩卓著的优秀队伍在强军征程中竞相涌现,留下了“红其拉甫精神”“甘巴拉精神”“神炮精神”等一串宝贵的红色印记。

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

1965年,为了开辟通往西亚、非洲、欧洲的“空中丝绸之路”,我国决定在红其拉甫山口建立气象导航站。空军驻疆某部官兵在“一顶帐篷挡风雪,三块石头支起锅”的极寒条件下承担创建任务,圆满按时建起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成功保障周总理出访专机。组建以来,一茬茬官兵坚守于此,直至导航站在1995年完成任务后撤销,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留下了鲜红的印记,并于1990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气象导航站”荣誉称号,“红其拉甫精神”成为激励无数空军官兵的宝贵精神财富。

甘巴拉雷达站

1965年,为进一步连接西藏与内地、祖国与东南西亚各国的航空通道,在西藏地区有着“生命禁区”之称的海拔5374米甘巴拉山上,人民空军建立起了世界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组建50多年来,一代代官兵克服低氧低温、严重缺水的艰苦条件,担负航空兵驻训、进出藏航班、抢险救灾等飞行的引导警戒任务,截至2019年11月共引导航班48万余架次,优质情报率保持在99%以上。该站1993年被空军党委授予“甘巴拉模范雷达站”荣誉称号,1994年被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培育和形成的“甘巴拉精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

昆仑山上好四站

该站组建于1962年,是人民空军原康西瓦独立雷达营4站,驻地在海拔5700多米的喀喇昆仑高原昆仑山,山上终年积雪、含氧量低,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修建之初,官兵忍住强烈高原反应,挥锹砸镐,终于将雷达成功架设在人迹罕至的冰峰雪岭上,为空天预警架起了一张重要情报网。在气温低达零下40摄氏度的艰苦战备环境中,官兵们坚持紧贴实战、从难从严,苦练业务技术,先后圆满完成联合军演、体系对抗等重大任务的空情保障,取得优质情报率100%的好成绩,1964年9月,被空军党委授予“昆仑山上好四站”荣誉称号。

神炮中队

现为航空兵某旅飞行二大队,组建于1950年,曾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取得击落敌机6架、击伤敌机1架的优异战绩,在战场上迅速淬火成长。20世纪50年代,全军展开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原中队长鲍寿根在空军组织的空中射击、轰炸校阅比赛中获得空靶射击第一名,全中队共有9人荣获“一级射击能手”荣誉。1964年,该中队被空军党委授予“神炮中队”荣誉称号,在国庆70周年阅兵典礼中,“神炮中队”的旗帜飘扬战旗方队,接受检阅。

精神文明建设好六连

现为地导某营制导连,组建于1971年,自1979年以来连续40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基层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三等功10次,2003年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2008年被原总政治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调整改革后,这支部队转隶移防到边关大漠并换装新型导弹,部队战斗力逐年攀升,现已连续40年保持先进。

模范机务大队

现为航空兵某旅机务大队,组建于1965年,作为战机的“健康医生”,以“对国家财产负责、对战友安全负责、对战斗胜利负责”的“三负责”精神,先后保障过8种机型,完成了体系对抗、防空联演、高原试航、2009年国庆大阅兵空中安保等重大任务,探索出三代机保障的方法路子,有16项科研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1991年,该大队被空军党委授予“模范机务大队”荣誉称号,这是空军组建以来第一次给航空兵机务大队授予的高等级奖励,“模范机务大队”精神一代代传承至今。

机务维护尖兵中队

现为航空兵某旅机务二中队,组建于1978年,自成立以来南征北战、西进东出,圆满完成合同战术训练、一体化作战训练、“红剑”演习等重大机务保障重任,于1996年被空军党委授予“机务维护尖兵”荣誉称号。2018年,该中队所在旅改装国产某新型战机,该中队将“极端负责、精心维修”职业精神发扬光大,推动部队战斗力稳步向前发展,“机务维护尖兵中队”成为航空机务的一面精神旗帜。

原标题: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