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烟火气” 改出“新天地”

红星新闻网 2019-11-19 07:02

经过改造,新桂东片区旧貌换新颜

经过改造,新桂东片区旧貌换新颜

为社区适龄儿童提供公益服务的社区儿童活动中心

为社区适龄儿童提供公益服务的社区儿童活动中心

一排排的违建拆了,空间变得宽敞明亮,一盆盆整齐的绿色植物装点着美丽、整洁的院落,门前院内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居民在院子里喝茶聊天、看书下棋,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这些是新都区新都街道桂东路社区五四小区老旧院落改造后的真实场景。

近两年来,我市引领中优区域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新都街道新桂东片区在坚持片区推进、共享公服,打造有温度、有活力、有内涵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中交出了靓丽成绩单。

美形态优服务强自治 党建引领特色街区打造

五四小区改造前,院落基础设施陈旧、绿化无序,车棚破损,“几乎一楼家家有违建”,属于老旧院落改造的“硬骨头”。从过去脏乱差的老院落到现在居民安居乐业的社区,五四小区的变化,凝聚了社区党委、全体居民的创新、探索和努力。

“推进社区治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很重要,也是个精细活。”新都街道党工委书记姚勇告诉记者,改造中,街道和社区两级党委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改造规划方案及时向居民公布,大到招什么商业、建什么运动场,小到垃圾桶、宣传栏的设置,都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建议,通过居民议事会讨论商议,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滚铁环、下象棋、竹躺椅、滚弹珠……漫步在桂东社区民生巷,这些有年代感的画面给很多市民带来了怀旧的感觉。文化是一个有力的黏合剂。“借着治理背街小巷,把这里作为一个老新都人怀旧的巷子来打造,留住过去的生活记忆,留住一座城市的温情。”姚勇介绍,新都街道把民生巷定位为“时光走廊”,这些还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场景的绘画,唤起了居民的情感记忆。

同时,实施老街巷的业态再造——打造民生巷服务巷、儿童活动巷、养生服务巷、文化展示巷和茶文化活动巷5条公共服务特色街巷,形成5分钟公共交往圈。对东环路沿线进行特色街区打造,着重恢复具有生活气息的传统小手工艺,如修理、缝纫、理发等小生意在这里复活、集中,既是温馨服务,也是街坊们聚会的点。

“党建引领是工作推进的关键,社区党员带头拆违做宣传工作,在小区改造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新桂东片区桂东路社区书记李冬梅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社区居民、退休干部汤老先生是名老党员,所住楼栋有4个违法建筑,他不光带头率先拆了自己的,还找到了另外几个杂物间的使用人,给他们讲法律做工作,最终成功拆除了杂物间。

在姚勇看来,背街小巷承载的是群众的衣食住行、历史记忆,是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整治过程中,新都街道重点抓好三个方面,首先是美形态,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通过形态改善、微更新改造,努力让传统历史风貌“修新如旧”。其次优服务,规范商家管理,提升服务品质,方便居民日常生活。保留修理、缝纫、理发等民生业态,留住传统手工艺。最后是强自治。由居民推选“街长”负责街巷管理,沿线商家自觉参与“门前三包”等,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坚定“留改建”理念 封闭院落变共享社区

在新桂东片区,有一个新都街道居民都知道的印刷制版中心企业食堂,现在这里有了“新身份”——社区儿童活动中心。“新打造出的儿童活动中心,通过引入社会组织,以高校公益师资和学生志愿者为主体,为社区适龄儿童提供公益服务,让社区的孩子们聚集在这里一起玩耍、共同成长。”新都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新都街道还利用区法院闲置办公楼,在新桂东片区打造了天府之家,这里与社区儿童活动中心几乎同时整装亮相。天府之家由新都区国有平台公司负责改造运营,在保留以前办公楼的主体建筑基础上,对其外观形态、经营业态进行了整体提升。总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场所,2000平方米的空间配置给社区使用,2000平方米由平台公司统一招商,通过商业化运作弥补前期综合体改造投入。“这样既盘活了闲置多年的国有资产,也进一步补齐社区服务功能短板。”新都区委社治委常务副主任梁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姚勇告诉记者,在新桂东片区有机更新中,街道党工委坚定“留改建”理念,抓好“留拆改增优”重点工作。“留”资产,把长期闲置的厂房、办公楼利用起来,资源变资产;“拆”搭建,探索拆小院并大院,封闭院落变共享社区;“改”形态,实施微更新改造,“脏乱差”变“白净美”;“增”公服,完善公服设施配套,“设施缺失”变“服务优质”;“优”平台,探索区域化共建,搭建商家联盟、成都社区营造创生学社等多元主体参与平台,有力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本报记者 赵荣昌 文/图

原标题:留住“烟火气” 改出“新天地”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