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有门道” 居民生活“好味道”

红星新闻网 2019-11-23 07:57

泡桐树街升级改造,居民生活品质越来越高

泡桐树街升级改造,居民生活品质越来越高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居民幸福感 本报制图 江蕊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居民幸福感 本报制图 江蕊松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并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部署,为我们在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成都把社区发展治理作为一项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事业,把社区的发展和治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整合各方力量推动社区发展,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推动城市治理方式的根本转型,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市民生活更有质感,让这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更具魅力。

整合资源

引入社会组织

高品质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社区点击

各种活动很丰富 总有一款适合你

舞蹈培训、健康讲座、传统剪纸、英语学习、亲子互动……用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提升居民幸福感、认同感、凝聚力,是成华区保和街道和美社区的一大亮点。和美社区成立于2013年,辖区内共有18座商业楼盘,现有居住人口8万余人,是一个典型的新型商住社区。居民经常说,住在和美社区,你永远不会有闲着的时候,只要愿意参加,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社区活动。

社区之治

服务“打包”进社区 感受家的氛围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突破口。如何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提升居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高品质服务进入和美社区,得益于成华区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做法。据了解,为了给居民持续提供优质服务,社区引进了枢纽型社会企业“创女时代”,为社区居民量身定制专属社区服务。通过“提供资源+赋予义务”的思路,截至目前已经吸引了37家社会组织及企业,开展了24个生活服务类项目,每周都会为居民提供数十个免费公益活动和课程,其中包含了家庭亲子、文化教育、文体艺术、康养护理、文创生活、农业生鲜六大板块。

与此同时,社区群众也积极参与其中。比如社区Logo“小和”“小美”,就是充分征求民情民意,由辖区“双报到”党员牵头设计的,社区公众号“和美潮生活”也是由年轻人自发创建的。和美社区邻居节、和美集市、和美年会、和美嘉年华、和美趣味运动会等活动都得到了居民们的支持。

围绕社区居民诉求,成华区以构建“基本服务政府兜底、公共服务多元输送、专业服务市场为主”的社区新格局为发展方向,紧扣痛点,探索出一条商住社区的发展治理有效模式。

“我们通过创新社区治理新模式,打造让社区居民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的邻里中心和温馨家园,建设全天候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社区之家。”保和街道办事处副书记蒋怡介绍,该社区已初步形成了党建引领下的“三联治理”工作机制——用“商居联盟”整合链接资源,用“众创联盟”发动群众参与,用“社团联盟”提升服务能级,把高品质服务打包进社区,送到居民家门口。

针对社区商业资源丰富的特点,保和街道办事处牵头,对辖区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了以“和美公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一园六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体,为群众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同时,按照市委关于社区公共空间“可进入、可参与、可共享”的要求,对社区公共空间进行了亲民化改造,变柜台式服务为面对面服务,把最大的空间让给群众、最小的场地用于办公,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家的氛围。

在和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记者注意到,这里集成了市、区、街道下沉的8大类28项政务服务,能有效满足居民和单位对党务、政务、社会服务和企业服务的需求。社区还积极推广线上服务,教居民使用成都市天府市民云APP等,让市民轻松通过手机办理公积金、社保、挂号就医等180余项个人服务。

结合实际,和美社区还探索形成了把组织体系建起来、居民自治转起来、能人贤士找出来、居民群众动起来、社会组织引进来、区域资源聚起来、公益热情燃起来、社区文化活起来的“八来工作法”,搭建了960先锋荟、商企联盟“和商汇”等平台,充分整合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打造出宜居宜业宜商宜旅的新型社区样本。同时,推进“市场+公益”,丰富服务内容;“中心+小区”,扩大覆盖人群;“服务+孵化”,增强造血机能,这样的社区综合体运营新模式,提升小区活动覆盖面和群众参与度。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服务进入我们社区,为大家带来各种便利、实惠。社区名副其实——健健康康、和和美美,居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在和美社区居住多年的居民黄大姐说。

创新机制

推动解决社会问题

商家居民共治共享良性循环

社区点击

商居互助互利 矛盾解决了

“我们运气很好,来到泡桐树街就遇到这么多好事情,免费品尝了很多东西,这里商家和居民其乐融融,住在这里太幸福了。”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宇文和女朋友对青羊区宽巷子社区在泡桐树街举办的欢乐集市赞不绝口。

近年来,随着泡桐树街的不断升级改造,居民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不到500米的街道聚集了78家商户,管网堵塞等问题时有发生。其中,泡桐树街20号门口的8户商家与居民的矛盾尤为突出。

当时,院落内排污管网堵塞,商家与院落居民的矛盾一触即发,争吵不断。关键时刻,商家冯伟主动站出来,积极和院落居民沟通协商、与关联商家商讨,本着互惠互利、互助共赢的原则,最终达成了共识,由商家和居民共同出资清淘院落排污管网,其中,商家支付了绝大部分费用。

社区之治

搭建“商居联盟”平台 商家居民“一家亲”

商家和居民协商解决排污管网堵塞问题让宽巷子社区书记吴丽萍和同事找到了化解商居矛盾的新办法。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作为,积极收集商家、居民的意见。很快,一个旨在发动街内商家、院落居民多元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商居联盟”成立了。社区工作人员、商家代表和居民代表组成的管理小组,建立了“商居联盟”微信群和月例会制度,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及时化解纠纷,解决问题,促进邻里和谐。吴丽萍表示,“‘商居联盟’成立之后,商家和居民关系融洽了,变成了‘一家亲’。”

吴丽萍还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与商家对接,发挥党员商家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党员主动亮身份、亮承诺,在店铺内悬挂“党员先锋模范岗”“商居联盟治理岗”标志。“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商户加入了‘商居联盟’,‘商居联盟’也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吴丽萍说,这种模式,让商家与居民的矛盾有了沟通对话的平台,商家、居民都有了治理话语权。

此后,在青羊区委社治委和少城街办的支持下,“商居联盟”进一步完善——社区建立了由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税务、交警、街道社区各部门以及商家代表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组成的共建共治领导小组,将以前的“商居联盟”1.0版本升级为2.0版本。

根据居民的合理诉求,领导小组制定了涉及各部门管理要求的责任书,对商家统一行业准则和规范,签订责任书。同时,派出所负责提供法律支持服务,组织社区、商家、居民代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把琐碎问题协调解决在萌芽时期,最终达到商家与居民间互相理解,共同治理社区。商家也利用端午、中秋等节假日免费做活动,与社区居民互动,形成良性循环。

环境变美了,人气变旺了,商业发展了,泡桐树街成为一个文明街区,甚至引来全国各地相关政府部门观摩学习。

社区“微更新”

扮靓社区环境

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

社区点击

“文化长廊” 景长情更长

社区外侧斑驳老旧的墙壁已经粉饰一新,信息栏上街巷文化等极富当地特色文化的资料让人不禁驻足细品。街巷一侧,曾经的闲置空地变身为一个微型小花园,新增的绿植景观和创意盆栽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分勃勃生机……经过两个多月的打造,“文化长廊”社区“微更新”项目让简阳市老城区——简城街道政府街社区从以前的老旧社区蜕变为居民心中美好社区样板。

“简城街道政府街地处简阳老城区,随着成都东进战略的实施,使得简阳的建设和发展更加快速。实施社区‘微更新’项目,改善了社区环境。”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社区变美了,居民参与建设的热情更高涨了。

采访中,记者还来到了邛崃市固驿镇春台社区。走进春台社区梨园居小区,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停放有序的车辆、干净整洁的地面、疏密有致的绿化景观、川韵十足的脸谱……小区的每个角落都透露着温馨。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春台社区主导实施,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的“共缔梨园”计划。作为老旧院落,停车难和社区绿化缺乏管理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区居民。解决小区停车难,成为该小区提升院落景观和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

社区之治

打造特色精品街区 提升生活品质

“城市的核心是人,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是检验社区发展治理成效的最终标准。当前,我们正加快建设高品质幸福美丽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和‘城山相映、人水共生’的活力文明城市,尽快实现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简阳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简阳市持续优化社区服务,不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让社区更有温度,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着力营造社区环境,推进老旧院落、棚户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以及特色精品街区、特色小镇、林盘聚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切实以环境的美化、绿化“扮靓”社区,提升社区形象和宜居度;探索构建“一核三治、共建共享”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组织,积极筹备社区(微)基金,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扩大社会参与面,受到当地不少社区群众好评。

依托“共缔梨园”计划,通过社区工作者、楼栋长、热心居民、社会组织等,引导居民参与小区管理难点讨论,提出了“专人劝导、权威劝导、组队劝导”一套停车劝导机制,对小区电瓶车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管理劝导。新建约500平方米电瓶车停车棚。建立安全充电区,引进专业公司安装。与此同时,社区还整合服务资源,完成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深化“互联网+垃圾回收+收益反馈”机制,建立了垃圾分类回收机制……

整合资源实施社区“微更新”项目,通过营造更加美丽的社区环境,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像这样的例子在我市还有很多。

武侯区黉门街是一条历史文化老街,黉门里社区坐落于此。这里以弘扬国学文化为主线,着力打造集国学文化、美食体验、音乐休闲和社区治理于一体的特色街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要将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有机融合,把更多的老旧建筑、地下空间打造成为面向市民服务的公共空间。

金牛区新桥社区根据许多居民喜爱摄影的诉求,以府河摄影公园建设为载体,引进了一批社会企业、文化公司,建设文化空间、发展摄影产业,形成了以摄影文创为主题的开放型特色街区,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难题解决了,脏乱减少了,社区美多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更愿意参与到社区建设的决策、实施、管理中来,在提升社区环境品质,增强居民归属感的同时,也提高了社区的治理水平。

本报记者 李自强 王丹 本报摄影部供图

原标题:社区治理“有门道” 居民生活“好味道”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