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题秩序与活力矛盾?三个关键词支招超大城市

成都商报 2019-11-24 08:47

城乡社区健康邻里关系塑造分论坛,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副总编任怀民发言

■两个设问

人类文明史就是良法善治的探寻史。如何让社区不变老?超大城市,秩序与活力如何平衡?社区发展治理,关键是什么?

■N个题目

11月23日,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齐聚成都,在“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都论坛”上探讨社区治理新发展、新理念。在参会专家看来,超大城市发展面临的普遍难题,如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空气污染等,很大程度上都需要通过社区治理的探索来破题。

■三个答案

现场,专家学者从案例到理念,从国际经验到成都实践,支招超大城市破题秩序与活力矛盾。其中,最关键的三个词语是: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和共建共治共享。

凡是基层党建做得好的地方党组织,都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能够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基层社区发展制度就会有活力,有秩序,各类纠纷相对比较少,市民的幸福指数相对比较高。——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王一彪

成都社区发展的关键可用一个“安”字来说明。安乐是目标,是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安宁是核心,民生有保障,服务有质量;安逸是关键,生产有速度,生活有温度;安全是底线,良序善治,睦邻友好。”——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晓萍

发展和治理,就是让政党、国家、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各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础之上,追求整体效果的最大化,在推动社区发展的同时,建构了社区秩序。从这一角度来讲,成都社区的发展与治理的做法就很“前卫”。——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郑长忠

党建引领是关键

基层党建做得好,活力秩序兼得

“这些年成都建立了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为重心,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支撑的社区治理。”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表示,人民日报的记者们在各地采访中也注意到,凡是基层党建做得好的地方党组织,都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能够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基层社区发展制度就会有活力,有秩序,各类纠纷相对比较少,市民的幸福指数相对比较高。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认为, 社区建设发展到现在,在发展治理中所涉及的事务已经不是基层能够解决,也不是政府或者社会哪一家能够解决,而是“涉及到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党组织四个层面,需要大家联动起来,缺一不可。”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副主任、教授祝灵君提供更广阔的思路,“超大城市发展面临的普遍难题,如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空气污染等,很大程度上都需要通过社区治理的探索来破题。”

祝灵君还列举当今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的几个共同点:有各种形式的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政府与社区及社会组织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服务、教育、环保等提升社区吸引力;重视政府在法律、政策上的支持与理念倡导等。

以人民为中心

让高楼社区拥有烟火气

在王一彪看来,推进社区发展治理,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王一彪表示,实践中成都市的社区发展治理,让高楼社区拥有烟火气,让城乡居民生活更方便,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温馨、安逸。这也直接证明了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必须瞄准人民群众所想、所忧、所盼,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姜晓萍持同样的观点。在她看来,社区发展治理最核心的是回应居民需求。姜晓萍用一个“安”字来说明成都社区发展的关键,“安乐是目标,是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安宁是核心,民生有保障,服务有质量;安逸是关键,生产有速度,生活有温度;安全是底线,良序善治,睦邻友好。”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吴晓林用走访感受来说明,成都是一个熟悉的城市。在此之前,他已经走访了成都70多个社区,“成都社区的生活气、烟火气、归属感,以及民众脸上洋溢的幸福感,对我的冲击挺大的。这在全国的社区并不多见,这也是符合成都当地文化的社区特色之所在。”

共建共治共享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专家学者们强调,党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但是并非“包办”。

在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看来,成都一个值得推广的特色,是形成了社区层面的民主协商机制。这种机制有助于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调动社区各方面力量参与治理,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治理成果的目的。

郑长忠则表示,发展和治理,就是让政党、国家、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各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础之上,追求整体效果的最大化,在推动社区发展的同时,建构了社区秩序。从这一角度来讲,成都社区的发展与治理的做法就很“前卫”,破解了改革开放以来社区发展和治理中的一系列的困境和难题。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还特别提到了成都基层群众自治作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支撑点,比如制定城乡社区议事会规则,指导村社区通过自治形成城乡社区议事会,引导居民群众把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写入村公约,拓展基层自治平台等,“成都的居民也因此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同时也是受益者。”陈越良说,这些创新做法和有益探索,走在全国社区治理的前列,为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提供可参考、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5个分论坛

聚焦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

除了设在成华区和美社区的主论坛外,“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都论坛”还在成都高新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和温江区设立了5个分论坛。昨日下午,记者兵分五路,揭秘各分论坛所聚焦的主题。

高新区分论坛/

产业社区治理 关键是“一核五基”

在成都高新区举行的“产业社区发展治理”分论坛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唐亚林表示,成都根据城乡形态、主导功能,把社区治理分为产业社区、城镇社区、乡村社区三大类型,是非常创新的一个做法,已经具有模板意义。

唐亚林以“功能性服务”“产业发展状态”“人城产融合状态”三大分类标准,将高新区产业功能区划分为成熟型产业社区、半成熟型产业社区、未成熟型产业社区。成熟型产业社区的社区形态主要表现为以熟人社会为主的“农迁安置与城镇化社区”和“平面化院落与商品房社区”,半成熟型产业社区的社区形态主要表现为以职住分离为主的“立体化楼宇产业社区”,而未成熟型产业社区的形态主要包括“高品质混合型发展产业社区”以及未来需要通过农迁安置方式而建构的“城镇化社区”。

唐亚林提出产业社区治理的总体框架:“一核五基”。“一核”指的是党组织引领;“五基”则包括基石制度、基层力量、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基因文化,尤其是基层力量,包括建好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队伍和商业精英、白领队伍,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推动社会治理力量落到最基层。

青羊区分论坛/

解密国际化社区营造理念

昨日,在青羊区苏坡街道清源社区举行的“国际化社区营造分论坛”上,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成都市城市设计研究中心总建筑师刘刚,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教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陈光,台湾联合大学建筑系教授兼创意统合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台湾社区培力学会理事长王本壮三位专家,分别围绕社区规划国际化、建筑形态国际化、国际化社区治理以及如何开展国际化社区营造进行了主题演讲。

上台分享的三位嘉宾来自充满老成都范的三个街道办事处——少城、东坡、苏坡。少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何媛在分享中解读了少城的“幸福密码”——深挖本土文化活力,打造消费新场景特色街区,成立商居联盟,保护少城“慢生活”的老成都味道。东坡街道社区发展治理中心主任鲁力分享了清水河社区按照“国际范、东坡味”的主题,打造全龄段文化教育型国际化社区的探索实践。苏坡街道清源社区党工委书记汤继刚分享了“网红社区”的成长记。

论坛现场,西南财大、电子科大分别向清水河社区、宽巷子社区授牌“留学生志愿服务基地”,青羊区司法局则向清水河社区、宽巷子社区授牌“外籍人士社区服务中心法律援助服务点”。(据成都日报)

金牛区分论坛/

“城市大脑”算出1200多个治理指标

在金牛区举行的智慧治理分论坛,突出展示了金牛区探索运用智慧手段推进社区发展治理的新路径,具体包括:率先搭建“天府市民云”区县平台、创新“大联动·微治理+融媒体”民意诉求处理模式、建立“孝行通智慧养老云平台”、积极开展智能平安院落打造等。

金牛区委社治委常务副主任袁楷表示,金牛区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建成了拥有金牛区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老百姓就近就能找到养老机构或贴心服务。金牛区还建立信息化平台,老百姓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或APP把诉求反映给政府。

清华大学博士、北京易华录公司数据湖事业部生态中心负责人宋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与金牛区智慧治理中心一起打造了金牛区的“城市大脑”。“我们已接入金牛区80多个委、办、局的所有数据,基于这些数据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建模算出金牛区1200多种指标,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计算分析,就可以发现很多以前发现不了的问题。”

此外,宋征提到,未来将把这样一个主要分析宏观问题的区域级“城市大脑”下沉,设置“小脑”专门针对某一街道或社区,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为社区未来解决问题提供策略。

武侯区分论坛/

一个生态圈,搞定社区的多元参与

“一项事物要长期发展,首先必须找到它发展的动力。社区治理也是一样,要将居民的需求跟社区资源、社会条件结合起来,抓准内生驱动力。”中央党校党建部原副主任、全国党建研究会副秘书长戴焰军在23日下午举行的“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都论坛”武侯分论坛上说。

内生驱动力,其实强调的就是一种可持续的理念。比如,成都市武侯区就建立了专门为社区治理打造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圈,从“钱从哪里来”到“服务谁提供”,再到“治理谁参与”,打造了一个社区发展治理的闭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导师徐家良认同这一观点,表示社会企业在未来基层治理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可持续发展生态圈的意义,也不仅仅限于更好地解决社区治理中遇到的问题,毕竟社区需要在治理中发展。成都从设立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起,便通过长远规划保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让资源注入成为撬动社区治理、居民参与和社会联动的支点。

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刘韬透露,该基金会“春耕计划” 资助项目投入170万元,挖掘并资助了一批预见成效的社区公益项目。除了政府和企业,社区居民也可以成为治理主体;社区也能注册社会企业,为居民提供服务解决需求。

温江区分论坛/

共建美好生活共同体 “社八件”值得借鉴

塑造健康的邻里关系,是当前社区发展治理当中的重要议题之一。23日下午,“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都论坛”之“城乡社区健康邻里关系塑造分论坛”在以邻里关系和谐闻名的温江区恒大城社区“蓉城驿站”举行。

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社区人员,恒大城社区着重打造了“资源共享平台、协商议事平台和组织孵化平台”,从平台和机制上,促进邻里和谐关系的构建。

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进程中,如何以“邻里”为基本单元,建设“家庭与家庭之间、楼栋与楼栋之间、小区与小区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市民与城市之间”的大邻里美好生活共同体,十分值得探讨。这也是温江区召开此次分论坛的主要议题。

论坛上,来自南开大学的唐忠新教授表示,温江区创制城乡社区健康邻里关系动员“社八件”,是很值得借鉴的做法。

自2018年3月开始,温江区面向全区村(社区)推行“社八件”:通过“组织提领口、居民大动员”的方式,实现每个村(社区)都拥有一套发展治理思路,创作一枚LOGO标识,传唱一首社区之歌,议决一部社区居民公约,新推一批社贤人物,孵化一个功能型社会组织,建成一个楼居院示范点位,塑造一处特色市民中心,并进一步向居民小区和街区巷道延伸。

原标题:如何破题秩序与活力矛盾?三个关键词支招超大城市

编辑:申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