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机会清单首次出川 第四批清单在杭州发布

红星新闻网 2019-12-05 07:25

推介会上举行精准对接会议

西湖畔,从“天府之国”来到“人间天堂”,一场着眼数字经济推动城市发展的推介会上演……昨日在杭州举行的“数字赋能·未来城市”成都机会清单城市推介会上,成都发布了《成都城市机会清单(第四批)》。而这也是成都机会清单首次“走出去”,来到长三角地区进行精准推介。

此次会议由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指导,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城市机会清单”首次出川选择杭州,希望将杭州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企业的先进技术与成都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机遇结合,促进两座城市优秀企业的交流合作。

“城市机会清单”撬动了哪些机会?

6家企业精准对接 现场达成合作

今年3月,成都在全国范围内首发“城市机会清单”,指向实体经济、公园城市、创新创业等10个应用场景,涉及7大类、450条供需信息。此次发布的第四批城市机会清单主要围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领域场景建设,在前期产业功能区及企业需求调研基础上,深入梳理功能区产业强链补链、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企业解决方案征集、项目协作配套、技术联合攻关等11大类、212条供需信息(详细供需信息可在成都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城市机会清单发布厅”查询)。

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在推介会上介绍道,“城市机会清单”由成都市政府在全国首创性提出,旨在通过应用场景项目化、指标化、清单化的表达形式,将新经济与城市发展需求有机链接。前三批次城市机会清单含1400余条供需信息,近800条需求信息中,实现规划编制、解决方案、资金需求等方面百余项信息成功对接,达成融资近86亿元。

一纸清单,成为成都探索新经济发展、推进场景落地的又一制度创新。一个个场景,将逐渐成为新经济成长爆发的原点。在昨日的活动上,浙江上上科技有限公司、中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福历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同成都锦江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完成签约,杭州艾米机器人有限公司与成都成华区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完成签约,醍摩豆(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成都壹祺云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和动脉网达成意向合作。

意向落户成都的中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历时20年研发的全球新一代的加密技术——CCKS密钥体系,是物联网、区块链的基础核心技术。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通过成都“城市机会清单”,中城智慧科技希望能够打造“成都通”,为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方案,并以成都为中心向周围城市辐射开去,服务城市、服务企业。

成都新经济企业的感受更为深切。昨日,四川谛达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许波特意赶到杭州参与推介会。“如今我们已经通过机会清单和100余家幼儿园达成了合作,希望能在杭州寻求到更多儿童教育内容的提供商、区块链技术应用合作伙伴以及城市推广合作伙伴。”许波告诉记者,以往,发布政策或培育产业,都是政府配什么菜,企业吃什么菜,城市建设也多是单个项目的碎片化招标。现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扶持,让企业提出来。政府和市场有哪些机会,企业在机会清单上一目了然。

首次出川为什么选择杭州?

探寻数字经济下的成都机会

成都和杭州,相隔近2000公里,此次机会清单发布为什么会选择杭州?“我们通过前期摸底调研,深入了解各个产业功能区的发展诉求,同时深度调研了各产业功能区代表企业。”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挖掘出代表企业在电子商务、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现代供应等细分领域有需求。“而这些领域正是许多杭州新经济企业的强项。我们以企业真实诉求为出发点,邀请了相关杭州新经济企业参会,希望为两地企业搭建交流的平台。”

其实,在成都新经济领域都不乏浙商的布局:今年3月,位于成都天府新区核心区鹿溪智谷的海康威视成都科技园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5年内,研发队伍将达到1万人,成为西部最大的安防产品研发基地。吉利新能源整车及泛欧亚零部件基地已正式落户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正在加快实施位于双流的圆通西南管理区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6亿元,主要打造集仓储物流、快件分拨、航空枢纽以及行政办公于一体的一个现代化物流园区。

成都和杭州不仅都是历史名城,新经济也是两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杭州作为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试验田,致力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而成都正在着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能够提供大量丰富的应用场景,并通过城市机会清单持续释放出大量的城市发展机会。在浙商的眼中,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成都有怎样的发展机遇?

“成都不仅经济发达,也是一座宜业宜居的城市。我看好成都作为网红城市从互联网下半场脱颖而出。”在阿里巴巴集团创新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卢维新看来,城市每天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如何打破数据孤岛,实现零成本的数据存储和高效的数据使用不仅是互联网下半场城市发展的机遇,更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途径。“以‘最多跑一趟’为例,不仅让政务服务更高效,这更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群众和企业少跑路的背后是无效出行的交通负担以及由此带来环境污染的减少。”

本报记者 程怡欣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申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