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新时代 砥砺前行新征程

红星新闻网 2019-12-26 07:50

图为天府国际金融中心。 本报摄影部供图

图为天府国际金融中心。 本报摄影部供图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12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成都举行。

这也使得这个中国西南部城市受到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成都是中日韩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成都与日韩合作的加深,也折射出成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随着成都举办越来越多大型国际会议以及大型赛事活动,这座城市正加快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跨越,从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跃升。

时代也赋予成都新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起中国全面开放的宏大图景,打破“沿海—内陆”开放模式;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成都是“四向拓展”的起点,也是“全域开放”的支点。数据支撑“新门户”内涵:国际航线数和年度出入境游客均居国内第四、中西部第一;中欧班列(成都)境外站点城市扩增至26个……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成都践行新理念、追梦新天府的重要之年。

回顾这一年,硕果累累。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做强“五中心一枢纽”支撑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全方位变革发展方式,破除一切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着力打造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全方位完善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让城市更安全、社会更安定、市民更安宁;全方位提升生活品质,下更大功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广大市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思践悟笃行

坚定以新思想引领城市发展方向

在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市委宣讲团成员、四川大学党委委员、教授刘吕红围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各项决策部署、奋力开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局面等方面,结合成都实际进行了系统深入、全面准确的解读。

台下,肖家河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张琼的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街道在社区治理方面该如何做?这是张琼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把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就是要结合基层社区治理,加强制度建设,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基层发展的动力,最终是要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正在蓉城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当前的成都,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已进入用世界城市体系标定成长坐标、用市民美好生活向往擘画发展蓝图的全新阶段。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新思想内容博大精深,体系科学完备,既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为做好城市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观环境,面对现代社会经济高度组织化和社会高度分散性特征,面对人口分布高集聚性、文化结构高异质性、生产要素高流动性、社会管理高风险性的阶段性特征,如何寻求秩序与活力的平衡,如何保持社会的总体有序运行?

这就要求,必须遵循超大城市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和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大城崛起助力民族复兴。

11月23日,一场名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论坛活动在和美社区举行。让人眼睛一亮的是,此次论坛主会场放在社区。现场调研与理论总结互为呼应,专家学者与社区工作者互撞火花,彰显实践性、开放性、共享性。

对新思想新理念的学思信仰和创造力行,引领着成都发展方式的全方位变革、治理体系的全方位重塑、城市能级的全方位提升、生活品质的全方位改善。

建设“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持续推进东进战略开启城市格局的“千年之变”、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到产业功能区打造……一路走来,市委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确立发展战略目标、推进重大工作部署,始终贯穿着以新思想新理念统领城市工作全局的主题。

牢记初心和使命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村道两旁的树枝长得太快,已经严重影响车辆通行,也极容易剐蹭到汽车,希望能及时修整一下。”在温江区金马镇四友村院落坝坝会上,村民现场发问,直言村里行道树无人管理。

党支部书记夏先贵和村“两委”成员当面回应,并作出及时整改承诺,现场村民无不拍手称好。这样的形式,远远超过大家预期,坝坝会没有冷场,反而得到群众的热烈反响。

坝坝会、入户座谈、热线电话收集问题和诉求,再由干部认领,相关部门限期办理,“问题账本”件件都有了着落;党员自我剖析,相互评价,群众监督,成立联合裁判组综合评价,确保了检视整改取得实效;专项整改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同步发力、协调推进,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第一批开展主题教育的城市,成都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部署要求,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

组织620多名领导干部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学习,邀请中宣部专家作专题辅导,高质量举办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专题读书班,6位市领导带头交流学习心得,以常委班子成员谈体会、读书班小组讨论、集中交流发言等形式深化学习交流。

关注民情,致力民生,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市领导带头深入300多个点位开展实地走访、现场办公,带动全市参加第一批主题教育的95家单位深入开展蹲点调研。在决策调研、政策调研和督导调研中,全面梳理难题梗阻125个,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开展个案分析和难点攻关,解决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不仅在学懂上下功夫,更要在做实上见成效。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面对对标先发城市的成功做法,成都在服务人民、服务企业上仍存在差距和不足。

如何着力解决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让每一位市民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梦想的机会?如何着力解决好入学难、就医难等热点问题,让群众不再为入学、就医等事情操心烦心?如何着力解决好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让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瞄准这些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通过“为民服务解难题”,在群众“最盼”的地方赢民心,在群众“最急”的地方见真情,在群众“最怨”的地方改作风,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扎扎实实将主题教育推向深入。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始终怀抱为全体市民创造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贡献城市担当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建设美丽城市、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城市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认同感持续提升。

坚持高质量发展

由区域中心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

今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将形成三条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其中主通道两条经过重庆,一条经过成都,其核心就是重点发挥成都和重庆双核引领作用。”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综合研究室研究员、副主任樊一江认为,成都要精准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突出西南、西北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联系,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南全面开发开放等之间深度联动。

当前,成都正处于由区域中心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进一步积蓄冲刺世界城市能量的关键节点。互联互通的加快推进,让成都构建起以国际直飞航线、“148”高铁圈为基础的现代化、立体化的交通网络体系,增强与世界城市的互动和往来,成为串联中西部、联通欧亚、通达全球的国际区域性交通通信枢纽城市。

东安湖体育公园,未来将承担成都大运会最重要的开闭幕任务。其建筑形态取形飞碟,整体外形为弧形。“场馆非常漂亮,虽然还没有竣工但令人非常震撼,我坚信成都大运会能成功举办!”国际大体联国际技术委员会体操项目技术主席霍格尔·阿尔布雷希特由衷地感叹。

这座新地标,是贯彻落实市委打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加快推进体育赛事名城建设步伐的重要项目。从今年3月,市委决定在每个月月末听取部分区(市)县和市级部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环节推进情况汇报,并由相关联系或分管的市领导进行点评,以更好地推动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这是继现场办公会后,市委推动基层抓落实的又一项制度创新。“月度点评动真格,问题点评不能低于三分之一!”“晒实绩、比进度、找短板”,一项项重点工作,也是一张张“军令状”,展现了各级各部门“跳出成都放眼世界”的雄心。

站在马鞍山观景台向远处眺望,三岔湖碧蓝的湖水平滑如镜,明蓝映天。实施东进战略,是市委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成渝相向发展,推动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开辟成都永续发展新空间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推动成都由“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发展,实现城市格局千年之变具有深远意义。

营商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亦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发展基础。市委将今年确立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成都主动对标、深入分析先发地区成功经验,出台《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的行动方案》及10个行动计划、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5条、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7大政策等配套文件,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着眼未来,成都正积极主动运用国家开放战略和政策;充分运用驻蓉机构、企业及国际“友好城市”资源,发挥它们在西部地区的引领作用;搭建境外投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吸引更多企业汇聚成都,进行高素质的创新创业……

成都用世界城市体系标定成长坐标,顺应时代的进步和人本的需求,以可持续的方式建造城市,努力保持城市的休闲特质、生活品质,用“安逸巴适”去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市民精神更丰富、生活更多彩。

本报记者 杨彩华

原标题:凝心聚力新时代 砥砺前行新征程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