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红星新闻网 2019-12-28 08:06

——从三个维度看成都经济迅猛发展

1

连续11季度

高质量发展

成都经济增速8%以上

2019年是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一年,内部改革爬坡过坎的一年,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

10月底,成都交出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47.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1%,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9个、0.3个百分点。这已是成都连续11个季度增速8%以上。

2020年是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是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决胜之年,也是系统开展“十四五”规划、谋划未来发展蓝图的关键之年。成都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上坚定前行?

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0年成都经济工作9个重点:继续大抓项目抓好项目、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速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聚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科技创新攻坚、加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本期报道将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三个维度,与企业、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学者一同探寻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

成都正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区域辐射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图为交子公园

维度1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新动能地基

成都制造为高能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船到中流浪更急,当前成都制造业面临的发展态势亦是如此。规上工业增加值,是衡量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指标。市经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8%,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三。

从全年走势来看,今年一季度成都规上工业增加值是8.3%,高于全国、全省,开局增速即高于年度预期目标,这是5年来首次。随后7个月里,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成都制造走过的每一步都不容易。新旧动能转换期,每一个增长点都要克服重重阻力,每一次新突破都需走出“舒适区”。尽管压力犹存,成都制造却在攻坚克难中夯实新动能的地基,支撑成都高能级城市建设。

3

京东方生产的柔性显示屏

释放价值链投资效应

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投资超额完成

成都工业经济的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与工业和信息化项目的投资密切相关,但又并非简单的投资拉动。在双流西航港经济开发区,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电熊猫的100英寸8K产品已于本月12日点亮。

中电熊猫项目不仅拉动工业产值增长,更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走向高端。“作为中电熊猫8.6代线的重要配套企业,我们的主要产品液晶模块控制器属于新型显示领域的核心组件,预计年产量达600万台以上。”成都熊猫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绍峰介绍,高端新型显示终端项目也是中电熊猫和双流的一项战略合作,将生产8K以上的高清电视。项目建成后,将年产整机100万台。

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内,京东方成都生产线同样迎来了产能释放期。比头发丝直径还薄的第六代柔性显示屏已经为企业带来明年的订单,明年产量将提升2-3倍。作为成都备受瞩目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BOE(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是中国首条全柔性AMOLED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二条已量产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

重大项目集中释放产能、满足市场需求的背后,是成都制造业瞄准高成长性行业的持续投入。今年1—11月,全市481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完成投资913.55亿元,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其中,京东方(成都)健康产业园等152个项目开工建设;英特尔骏马项目等加快建设;吉利BMA乘用车平台等151个项目竣工投产。

“我们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围绕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技术创新链,实施项目精准招引。”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局引进华为、格力电器、华鼎国联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实施“步步跟进、环环相扣”的全流程高效率管理,确保项目引进后落地精准、投入有力、产出高效。

提升产业链水平

打破路径依赖打开广阔市场空间

提升产业链水平,是影响成都制造业走势的另一重要因素。沿着传统路径,埋头加工贸易,企业只会感受到越来越重的压力。一旦打破路径依赖,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便拨云见日,市场广阔。

在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核心,建设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下,不少成都制造业企业在细分领域已悄然成为“隐形冠军”:专攻康复医疗外骨骼机器人的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公司的“下肢步行外骨骼”成为全国首批获得认证的外骨骼机器人;成都今创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占车辆内装国内市场70%的份额……

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以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为载体,加快建设以车辆制造及检修为主导的制修新城。在中车行业巨头的光环下,一些产业链配套企业的光芒依然不可忽视。成都今创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这个轨交行业中的“隐形冠军”,刚投产就拿下3亿元订单。

“除了车辆的框架、底盘,一辆列车内部所有你能看到、摸到的都是今创提供的配套产品。”今创成都公司总经理李志告诉记者,完成一辆车的内装,今创要提供3000多种产品配套。今创落子新都的项目,一年就要为500辆车提供内装配套,上百万的产品部件从这里出品。

近年来,成都市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明年我们将聚焦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为牵引的产业生态圈构建,持续推动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技术创新链整体成势。主动融入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明确工程重点,分类组织实施,增强自主能力;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维度2 聚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魅力成都底蕴深厚

规划打造世界级商圈

在分别前往北京、上海参加交子公园商圈精准对接会后,昨日,交子公园商圈重点商业企业前往深圳,继续举行“成都交子公园高端商圈(深圳)精准对接会”,向深圳企业展示成都新商圈的底蕴。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张萍秘书长说,世界级商圈需要世界级商业投资企业、世界级商业运营企业、世界级商业设计机构和国际一流品牌,这个以交子公园为基础,规划建设的世界级商圈,正在寻找世界级“合伙人”,共绘宏伟蓝图。

从中国西部消费中心、西南生活中心城市,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区域辐射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魅力成都正打造国际消费IP地。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消费还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首店经济夜间经济

成为成都消费的鲜明符号

成都,这座千年商都,从历史深处走来,正置身全球坐标,探索独一无二的“国际范、蜀都味”,建设一个兼具天府文化特色和国际时尚魅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首店,被认为是国际范的代表。2018年,成都成功吸引200家首店落户。进入2019年,“首店经济”悄然升温。来自成都零售商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成都共计吸引各类首店435家,超过去年首店数量的2倍。不仅首店数量实现飞跃,质也持续提升:Givenchy Kids全球首店落户成都IFS、华为荣耀全球社区科技体验馆全球首店选址成都量子光、Mercedes me全球第8间体验店亮相成都远洋太古里。

在别具一格的夜成都里,则能找到极具天府文化特色的点滴。今年9月,成都出台了《关于发展全市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在夜购、夜读、夜览、夜动、夜食、夜色、夜趣、夜游、夜靓、夜览十方面给出了明确任务,致力于打响成都夜间消费品牌,加快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从火爆的夜间超市到新兴的夜间博物馆,从24小时快餐店到24小时书店,从339卡丁车馆里的“速度与激情”到锦江两岸的灯火璀璨,成都的夜晚正呈现媲美白天的活力。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为成都消费提供强劲支撑

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绿道经济……新兴消费业态为人们在成都“买买买”构建了极佳的场景。来自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成都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970元,同比增长8.8%,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生活消费支出八大项中,教育文化娱乐增长迅速,占比比去年同期提升0.14个百分点。

增长背后源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在副省级城市中均排位第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6元,同比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90元,同比增长9.8%。

收入的增加提高了民生福祉,也让消费更具幸福感。正如人民日报社会版主编、本报首席观察员李智勇所言:“民生福祉既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老百姓既是各种民生保障的享受主体,也是生产主体,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提高浑然一体,密不可分。成都人民‘乐道’而不‘安贫’,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层面,生活都越来越丰富。”

维度3 加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开放创新

为外向型经济增添活力

今年以来,成都外贸进出口额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高于同期全国整体增速,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外贸快速增长,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彰显成都的开放态势,也反映出成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与活力。开放、创新,是一切经济活力的源泉。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开放和创新的推动力。

创新服务

增强企业在蓉提升产能信心

今年1-11月,成都高新综保区实现进出口3930.3亿元,连续19个月总量位居全国综保区第一,同比增长24.1%,占四川外贸进出口的比重达64.2%。这一系列闪亮数字的背后,蕴藏着践行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项创新举措。

“客带货”就是最新出现在成都高新综保区的一项创新举措。随着各航空公司运力紧张,企业出口货物时常出现落配、抢舱甚至无法安排舱位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英特尔成都公司向成都海关所属锦城海关提出了“旅客携带”通关需求(简称“客带货”),即针对企业特急货物,采用旅客携带方式出口。

英特尔成都在英特尔全球供应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英特尔马来西亚和越南工厂的上游企业,产品交付有着严格的时间要求。今年1-11月,英特尔成都进出口额达1843亿元,对四川外贸的拉动作用明显。

面对企业的需求,锦城海关帮助企业顺利开展了“客带货”通关模式,实现了监管服务创新。截至12月24日,锦城海关为英特尔成都办理了47票通关手续,货值约2813万美元。采用“客带货”通关模式后,企业从成都仓库装货到最终货物进入马来西亚或越南仓库平均时间仅22小时,完全满足企业24小时内送达的目标。

“客带货”通关模式大大地缓解了企业交货压力,增强了企业提升产能的信心。锦城海关表示,接下来将持续简化流程、优化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加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

4

成都航线不断拓展,为高端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开放通道

为全球资源配置提供支撑

通道畅,贸易兴。近年来,成都紧紧围绕全面加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功能支撑,聚焦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泛欧泛亚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持续增添活力。

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方面,成都今年以来先后开通了至芝加哥、温哥华、罗马、赫尔辛基、德里、伊斯坦布尔等国际定期直飞客运航线,以及至布鲁塞尔、大阪等国际定期直飞全货机航线,全年新开国际定期直飞航线达15条,创历年新高。到今年12月31日,成都的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将达126条,其中定期直飞航线增至73条,进一步巩固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四的地位。

今年,成都新开的航线遍布全球五大洲,不仅仅是“量”上的突破,在“质”上也向更高水平迈进。4月30日,成都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率先开通了直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航线,使得我国中西部地区与横跨欧亚的土耳其紧密相连;11月26日,成都开通了直飞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全货机航线,将推动更多“四川造”“中国造”出口至欧洲,也让丰富多样的欧洲造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航线拓展不断深入,也为高端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服务。在北美航线的布局中,成都已开通了6条客运直飞航线、1条全货机直飞航线,为苹果、英特尔、戴尔等企业的产品进出口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支持;在欧洲航线的布局中,成都开通了12条客运直飞航线、3条全货机直飞航线,连通法兰克福、巴黎等重要国际经济城市,有力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

在“陆上丝绸之路”建设上,成都着力加快打造7条国际性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海铁联运通道,架起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目前,中欧班列(成都)已联通波兰罗兹、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越南河内等欧亚国家26个城市,境内的上海、钦州等15个城市。经历六载耕耘,中欧班列(成都)开行持续处于全国中欧班列领先地位。成都作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地位日益凸显。

专家声音——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本报首席观察员霍伟东:

成都外贸地理结构与商品结构都在持续优化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本报首席观察员霍伟东表示,成都作为首位城市,外贸“领头羊”地位进一步巩固。仔细分析成都外贸结构,可以发现无论是地理结构还是商品结构都更趋合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成为拉动成都外贸发展的新动力。这凸显了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南向开放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不仅是出口,成都也有许多高技术产品的进口,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成都创新提供支撑。

他特别指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轮驱动,在成都呈现出协调、均衡的发展态势,这是成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成果。对外贸易的繁荣,彰显了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新一线城市的底气与优势。

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主席兼首席专家、本报首席观察员杨继瑞:

现代产业体系对挖掘成都经济韧性意义重大

现代产业体系,它以数字经济为主导,融合了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知识和信息产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这种产业体系是卓有成效的。杨继瑞认为,成都前三季度的出色表现,说明成都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上成就斐然。

杨继瑞告诉记者,成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效地规避了过早地去工业化,再走再工业化的弯路,特别是以产业功能区来发力,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树文化、优生态,重构人城境业的发展逻辑。特别是在注重建链、补链、延链、聚链、扩链、强链上下功夫,形成高质量的强优主业规模效应,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成都前三季度的良好表现,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形成的一次促进供给侧与消费侧有效对接、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成功实践。

“现代产业体系对于进一步挖掘成都经济韧性、后发优势是很有意义的。”他分析说,目前成都现代产业体系正处于发力阶段,未来需要久久为功,不断创新要素供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节能环保上下功夫,补齐功能性配套设施、交通人才等方面的短板。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相信成都未来会有更好的表现,更好起到“一干多支”中“干”的作用。

本报记者 程怡欣 李艳玲 杨富 张家华 摄影 张青青 吕甲 本报制图 陈杰 申娟子 江蕊松

原标题: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