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逸生活看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

红星新闻网 2019-12-29 08:01

成都人享受美食,享受美好生活

成都人享受美食,享受美好生活

桐梓林社区乐团在社区邻里中心排练

桐梓林社区乐团在社区邻里中心排练

成都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

成都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

安逸幸福

是成都留给世界的印象

是成都市民的真实感受

昨日上午,“文旅融合看东西”全国安逸体验官四川行活动在成都天府芙蓉园启动。来自全国的媒体、知名摄影师代表走进天府芙蓉园、武侯祠、锦里、望江楼公园、1906创意工厂等武侯区特色景点,全方位感受成都文旅盛宴。成都市民脸上洋溢的笑容被摄影师们频繁抓拍于镜头下。

走出成都,如果你在国内城市随机街访,“中国哪座城市最幸福?”很多人的答案中会有成都。知乎等平台上关于城市幸福感的调查和话题,成都一直都稳居榜首。

安逸幸福,是成都留给世界的印象,是成都市民的真实感受。

社区是市民的生活家园,也是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城市治理的基石、国家治理的重点。社区治则民心顺、社会稳、城市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进入新时代,成都肩负着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任务、承载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初心使命。面对现代社会经济高度组织化和社会高度分散性的特征,应对人口分布高集聚性、文化结构高异质性、生产要素高流动性、社会管理高风险性的阶段性特征,成都坚持以新思想引领城市发展方向,以新理念统揽城市工作全局,初步建立了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体制机制,持续巩固了党在大城市的群众基础,让2100万人口在成都生活安逸幸福。

1治理体制

加强党的领导

权责一致与职能整合高效协同

纵观中国城市发展,从社区建立之初,一直都需要一种统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力量来发挥作用。基层党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社区建设层面的体现。

2017年,成都在市委层面成立了专门机构——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首次在城市党委组织体系中确定一个综合部门承担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政治责任,统筹分散在20多个部门的“社区发展治理、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市民服务供给、共建共治共享”职责,有效破解“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权责失衡、资源分散”体制弊端。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认为,从成都的经验来看,成立专门机构首先构建了全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明确承担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职能的具体机构,构建统一领导、上下联动、各负其责、协调有序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格局。可以被视作党领导社会建设的体制创新和方式变革,构建了一种以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社区发展治理的新体制,实现了权责一致与职能整合高效协同。

2治理路径

以人民为中心

科学发展与人文关怀良性互动

昨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成都发布全国首个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项目荣获全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创新案例第一名。

城市是承载美好生活的主要场景,也是现代社会问题产生的源头。如何实现城市科学发展与城市人文良性互动,成都走出了一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科学发展与人文关怀良性互动的治理新路径。

成都秉持“城市的核心是人”的理念和“人城产”营城逻辑,重新定位社区发展价值和治理功能,并行摆位、一体推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为社区赋能。科学编制社区发展规划标准体系,以有机更新、立品优城建设宜人宜居、智能智慧的城镇社区,以乡村振兴、林盘保护建设望山亲水、乡风文明的乡村社区,以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圈建设功能复合、职住平衡的产业社区,让社区回归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促进社会平衡充分发展的价值本质,城市创新创业环境优势、人才可获取优势和宜业宜居优势显著提升。

3治理模式

公园城市理念

生态保护和价值转化梯次推进

今年8月,成华区和美社区公园城市示范街区作为成都首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亮相,引人关注。“我们的家园像公园”成为和美社区群众的心声。

正如其名,在和美社区的发展与治理中,盘活资源活化社区,以“和”的理念聚集人心,以“美”的倡导提升品质,凝聚起发展合力,成为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示范代表,也成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示范点位,让居民不出社区便可享受公园城市建设成效“红利”。

“我们的社区像公园!”市民用心声表达着对成都坚持公园城市理念,探索生态保护和价值转化梯次推进的治理新模式的价值认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建设从投入积累资源为主逐步转向与内生价值创造转化并重的新阶段,成都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时提出的“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重大要求,积极探索以生态价值转化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以公园城市理念引领社区规划,以生态廊道区隔城市组群,以天府绿道串联城乡社区,以“三治一增”美化社区环境,鼓励城乡社区利用绿色资源创造休闲运动生活场景和生态旅游消费场景,推动现代城市生活与绿色低碳理念相得益彰,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判断成为市民可感知的生态福利。

4治理机制

彰显城市特质

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双向互动

昨日,暖阳照耀成都,在以原创画廊为核心的艺术街区——成都锦江区大川巷·派叁画廊艺术街活动现场,瑞士艺术家安东尼奥现场表演油画“成都”;西里糊涂少儿艺术中心,一群小朋友正在体验绘画;熊猫邮局内,市民体验了手绘明信片,并现场邮寄;酱人工作室推出“小鬼当家·物尽其用”手工制作课;变形金刚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玩赏……

作为“夜游锦江”项目所涉11条街巷之一,大川巷经过街区改造、业态调整提升,治理机制探索创新,成为一条主导产业突出、建筑风貌雅致、文化品质鲜明,彰显生活美学、功能有机兼容的新街巷,更是成都生活城市特质彰显的新代表。

和大川巷同样实现“变身”的还有新都区新桂东片区。新桂东片区是由几个社区联合而成的独特联合体,社区改造期间,大到建什么、怎么建,小到垃圾桶、宣传栏的设置,街道和社区两级党委都通过居民议事会,引导居民全程参与,自主解决社区公共议题,激发居民社区共同体意识。

留住烟火气,改出新天地。在新桂东片区有机更新中,街道党工委坚定“留改建”理念,抓好“留拆改增优”重点工作。“留”资产,把长期闲置的厂房、办公楼利用起来,资源变资产;“拆”搭建,探索拆小院并大院,封闭院落变共享社区;“改”形态,实施微更新改造,“脏乱差”变“白净美”;“增”公服,完善公服设施配套,“设施缺失”变“服务优质”;“优”平台,探索区域化共建,搭建商家联盟、成都社区营造创生学社等多元主体参与平台,有力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大川巷和新桂东片区的“蝶变新生”,缘于成都重新定位社区发展价值和治理功能,并行摆位、一体推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为社区赋能,这也是成都秉承“城市的核心是人”的理念,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一个缩影,更是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机制创新最直观的体现、最有力的注脚。

5治理方式

防范化解风险

有为政府与有效治理协同高效

100天的行动,排查问题隐患近20万件,解决19.23万件,解决率98.78%,信访人数同比下降26.9%,群众满意率91.65%……

这是自今年3月起,成都推进平安社区工程百日攻坚行动的“成绩单”。该行动为城市安全进行了一次全覆盖、落到底的“体检”。

聚焦城市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拐点,聚焦市民的“急难愁盼”,成都以社区为载体,展开一系列重点突破、攻坚破难行动。

秩序与活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永恒动力,是社会发展治理追求的永恒主题。成都自古就是一座善治之城,从张仪筑城“立基高亢”到李冰治水“道法自然”,从文翁化蜀“礼仪兴焉”到诸葛治蜀“审时度势”,在“谋道”与“治城”的交互交融中成就了“天府之国”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治理方式的探索。

成都有着深厚的筑城智慧、独特的城市特质和先进的生活理念,历久弥新、传承发展。无论是“休闲之都”的安逸巴适,还是“生活城市”的惬意美好;无论是“时尚之都”的慢生活,还是“现代都市”的快节奏;无论是“文化名城”的蜀都味,还是“新兴城市”的国际范,都生动地诠释着一个真谛:城市治则百姓安、社会治则生活美。

大城市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巨型、最复杂的聚落集群,带来许多新的治理变量。成都坚持防范化解风险,探索有为政府与有效治理协同高效的治理新方式。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在全国率先推行建成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立社区工作者、市民群众和专业执法队伍协同治理机制,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成功探索“五调对接”“诉源治理”“无讼社区”等创新做法,构建起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综合治理双线融合体系,让风险在社区第一线化解、矛盾在城市最末端解决、共识在社会最基层凝聚。

6治理体系

创新智慧治理

科技赋能和能力提升相互支撑

大数据将如何改变一座城?成都提供了可能的答案。

12月23日,天府市民云平台注册用户正式突破400万。仅凭一个手机软件,成都市民只需一次实名认证,就可享受50余个部门(单位)提供的190余项市民服务,足不出户就可查询办理五险一金业务、开住房证明等等,甚至第一时间就能在手机上查到买房摇号的结果。

如此多的好服务,集成在一个APP上,显示了城市智慧治理的决心、智慧服务的魄力。今天,当天府市民云已经拥有400万注册用户并累计服务超1亿人次时,也意味着,它不仅为大城市治理提供成都经验,也让成都市民共享了智慧治理和智能服务的红利,更让成都科技赋能和能力提升相互支撑的经验得到了验证。

今年年初投入使用的成都市智慧治理中心,通过对城市运行状态监测数据的实时汇聚,城市异常的智能预警,关键问题的智慧决策,重大事件的协同处置,成为成都市的服务中心、治理中心和应急中心,发挥着“城市大脑”和“政务中枢”的重要作用,实现成都市城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科技变革深度改变了城市治理的理念、结构和体系。成都站在未来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治理角度,高起点规划建设智慧治理“城市大脑”,创新布局智慧治理应用场景,以新经济“六大形态”重塑城市治理新动能,以“七大应用场景”构建数字城市新空间,以产业社区为重点打造物理、数字共生共长空间,建成“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和网络理政“蓉易办”、天府市民云等治理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让数字服务成为市民获取公共产品的“新方式”,让智慧治理成为体现城市能级的“新蓝海”。

7治理气象

以文润城化人

思想引领和文明养成互促共进

全新的LOGO,专属开发的APP,成都中心城区最具文化代表性区域——少城片区经过整合文脉资源,打造天府文化新名片。并且围绕“视、听、娱、创”,以作品创作、影音制作、推广发行、版权交易、人才培训、金融服务等纵向产业链和动漫游戏、网络直播、线下演出等横向产业链,打造“制作+孵化、注册+发行、科技+创新、教育+培训、文创+金融”五位一体的文创产业生态圈。

少城承载着蜀都天府绵延不断的人文积淀,交融着市井生活和文化生命,是成都文脉的传承也是成都生活的窗口。作为少城片区两大核心载体,明堂二期和少城·视井视听文化产业园将于今年底明年初正式投入运营。

改进营城理念,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坚持“少拆多改”,留住文脉记忆、增强文化认同,凝练每个社区的独特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让人文之光、文化之美浸润城市每个角落。在城市发展治理中,成都把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旧城的有机更新结合起来,改造完善提升旧城功能以构建旧城新的形态和生态,挖掘历史文化和引入新的文化元素以构建旧城新的文态,引进引导市场主体建立各类文创园区以形成旧城新的业态。

此外,成都始终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城市工作,确保城市发展方向正确和路径科学。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市民生活场景,塑造以新思想新理念为内核的时代精神价值,引领新时代文明养成和思想实践。以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塑造社区特色、凝练精神价值、浸润生活方式。以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承载城市精神和理想追求。

8治理格局

共建共治共享

一核引领与社会参与同频共振

青绿色的老式内燃机火车头搭配红砖灰瓦的老式车间,5层楼高的卡通熊猫巨幅画像立于街角,整洁的街道两旁装饰着各类新潮艺术“涂鸦”,不少“网红”小景点吸引游人驻足拍照。

经典和现代艺术掩映交织,时尚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这里便是“重生”后的成华区二仙桥街道下涧槽社区。

作为成都“老资格”的万人社区,下涧槽社区以前属于中车成都公司家属区,居民超1.4万人。2015年开始,历史悠久的家属区开始进行企业分离交接工作,人多事杂,社区改造过程异常艰难。

“推动化解社区治理难题,一定要发挥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干部要带头示范。”二仙桥街道党工委书记邹涛说,社区建立了区域化党建机制,成立党建联盟,发动社区两委所有党员,一家一户登门做工作,并开拓思路,在社区选了一栋楼搞试点,展示改造效果。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认为,破解基层治理“条块分割、力量分散”难题,成都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化解了许多难题。成都探索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小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党建引领是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核心引领。成都还创新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推动市场主体、社会团体、全体市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建设共同体,在全国首创社区志愿服务日,引导1.2万家社会组织、220万名志愿者有序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基层组织引领、社会各方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新型治理格局。

本报记者 赵荣昌 摄影 张青青 胡大田 李冬 本报制图 陈杰 江蕊松

编辑:申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