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 持续推动发展方式变革

红星新闻网 2019-12-31 07:08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读《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完善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现代治理体系的决定》

昨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完善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现代治理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行了解读。

《决定》提出,要“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推动发展方式变革”。“成都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揽城市工作全局,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规律,自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进行了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的重大探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以体制机制的方式将其固化、深化下来,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以细分产业定位形成比较优势,构建主题鲜明、要素可及、资源共享、协作协同、绿色循环、安居乐业的产业生态圈,是城市始终保持经济活力、走在产业前沿的重要保障,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制度基础。

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决定》提出,必须持续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良性互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是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稳定、基础设施、统一市场、司法服务、基础创新、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能力对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该负责人还表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类别需要不同的经济工作组织方式,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将集中力量办大事与鼓励分布式创新结合起来,打造有利于新产业培育的生态环境,降低个人和企业创新门槛。

“通过与国有平台公司、专业运营机构、行业领军企业合作,以主导产业为方向、以核心区域为依托,打造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高品质产业空间,政府从供土地向供平台转变,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实现企业得发展、政府促产业、国资获增值,大幅提升城市对未来产业的捕捉培育能力,形成接续不断的产业发展梯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是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组织方式作出了重大要求。

《决定》也提出,必须强化区域发展极核支撑,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是协同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必然要求。”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成都城市规模不断扩张,面临资源要素约束和环境容量趋紧的双重压力,原有的经济工作组织方式难以容纳、孕育新的经济活力,势必倒逼城市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产生深刻变革。

而产业功能区建设从小尺度上推进产城融合、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从大尺度上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是通过城市规模效应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中心城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的重要路径。

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决定》提出,成都要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产业发展导向,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新经济为引领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是协同实体经济与产业要素,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必然要求。”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产业以外生内向型为主,产业大而不优、根植性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以产业功能区为具体抓手的产业生态圈建设,聚焦细分产业匹配金融、人才、产业等政策,聚集头部企业、补齐缺链环节,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城市作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平台,围绕城市这个枢纽组织专业供应链体系、增强开放平台功能,围绕创新链关键环节组织科技创新资源、打造附着孵化平台,推动一系列重大开放通道、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试点试验等在城市落地,为塑造提升产业链优势提供了工作抓手。本报记者 杨彩华

编辑:申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