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菁蓉汇创业“明星” 解码成都创新创业基因
红星新闻网 2020-01-03 07:19
今日,一年一度的菁蓉年汇将如期而至,2019年“创业天府·菁蓉年汇”将举行。2015年2月8日,“创业天府·菁蓉汇”正式启动,已经走过了5个年岁、1789个日夜,累计举办系列活动851场,带动社会开展双创活动7391场,1027家创投机构、3.2万家创业企业、超100万人以各种方式参加。
为“蓉漂”打CALL的创新创业平台,走出了一个个的“菁蓉创业之星”。记者寻找了5位创业“明星”,解码这座城市的“创新”基因,听听他们从“菁蓉汇”走出的这些年,有着怎样的创新创业的故事。
创业明星:陈俊宇
菁蓉名片 新业态
从实习招聘切入
瞄准大学生就业及职业教育等领域
如果按照最初的人生规划,90后的陈俊宇应该会如大多数学生一样,选择保研、工作。但笑称“爱折腾”的他,在看到大学生实习求职市场空白后,从大三开始,和同学一起创业。他的人生轨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2012年,陈俊宇与另外两名同学在微博上线产品“实习僧”。2014年,他们成立了公司——成都萌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抓住市场空白,从实习招聘切入的“实习僧”快速发展。2015年2月8日,作为“创业天府·菁蓉汇”创业梦想秀的首场路演项目,“实习僧”脱颖而出,获得了五位评委点赞认可,在路演项目中一举夺魁。
发展至今,萌想科技旗下已拥有多个针对大学生就业及职业教育等领域的校园市场产品:实习僧、HiAll、校园招、前辈学院、实习僧TV、极聘等。2019年10月,陈俊宇还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榜单。
创业明星:张明
菁蓉名片 新场景
探索将3D打印业务
向教育行业延伸
2013年,出于兴趣,迎着3D打印技术的浪潮,张明搭建团队成立成都墨之坊科技有限公司(Mostfun),致力做3D打印技术创新研发。经过两年潜心研发,2015年,公司自主研发的3D打印技术成功,并开始批量化生产,推动市场化。
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公司很快迎来爆发,除了顺利完成二轮融资,也与联想、Intel等知名品牌达成合作,团队快速扩大。目前,Mostfun团队也在利用技术优势,把业务向教育行业延伸,探索3D打印技术在科创教育领域的应用。
作为首届“菁蓉创业之星”,谈到“菁蓉汇”,张明感触很深,“‘菁蓉汇’是成都双创的窗口,对创业者、创投机构来说都是一个标志性平台。特别是路演、训练营等各类活动,给成都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宣传的平台,带来了实质上的帮助。”
在即将举行的菁蓉年汇上,张明还用团队的3D打印技术,为“菁蓉创孵之星”“菁蓉创投之星”“菁蓉创业之星”独家定制了3D打印奖杯。
创业明星:钟波
菁蓉名片 新定义
极米无屏电视
重新定义电视产业
专注于激光电视和智能投影设计、研发和制造的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仅用了5年多时间,就打破了外资品牌对国内市场十数载的垄断。2018年中国投影机市场出货量第一,2019年前三季度出货量蝉联第一。同时,用户已遍布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
这样一份“成绩单”背后,与创始人钟波始终坚持颠覆创新与追求极致的初心密不可分。2012年,钟波有着一份百万年薪的工作,他却毅然放弃一切,从深圳回到成都,选择从零到一的创业。
极米起步于一个毛坯房。“我们坚信未来的显示一定是没有实体屏幕的!”秉持着这样一份初心,极米潜心打磨产品,重新定义了电视产业。截至目前,极米先后25次获得CES最佳创新奖、iF设计奖、红点设计奖、Good Design Award、IDEA奖等国际知名奖项,实现了世界四大工业设计奖大满贯。
创业明星:赵宏杰
菁蓉名片 硬核科技
AI模块植入
提高卫星数据回传效费比
2019年12月20日11时22分,全球首颗以科幻机构命名的卫星——“科幻世界号”AI卫星(星时代-8)发射,标志着全体中国科幻人和幻迷们从此有了一颗属于自己的卫星。
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建设一个包含192颗AI卫星的星座,建成后将覆盖全球,实现小时级的更新,这颗卫星正是其中之一。国星宇航通过把自主研发的AI模块植入卫星,可以对所拍摄的照片进行处理,只把有效影像和数据传回地面,进一步提高卫星数据回传的效费比。
2018年5月,赵宏杰参与国星宇航的创建。入驻“菁蓉汇”后,国星宇航不仅得到了产业孵化的有机载体,更得到了事业深耕的广阔沃土。“作为成都创新创业的产业培育高地,菁蓉汇已经形成了技术水平领先、竞争实力强劲、成长空间优良的科技型企业群。”赵宏杰说。
创业明星:黄山
菁蓉名片 新突破
自主智能零售服务机器人
主动上前询问需求
2016年4月,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CEO黄山和她的团队参加了“创业天府·菁蓉年汇”蓉漂嘉年华活动,“羽毛球机器人”成为了她的首个亮相之作,而这也是她进入智能领域的一个突破口。
现在,黄山的团队成为一家专业的全自主服务机器人技术方案提供商,拥有算法、软件、结构、硬件层全面的机器人整机能力,致力于智能机器人产品以及行业标准化模块的研发、生产和服务。
其中,“FANBOT小贩”机器人,这一针对泛零售领域的全自主智能零售服务机器人已取得169项专利,服务超过55万人次,能够携大量商品,长时间在大面积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主动寻找目标消费者,自主上前询问需求,对商品和信息自主进行推广服务,并将品牌形象通过语音交互、屏幕互动、商品服务的方式更加立体地推广出去;还可设计多角度广告信息,实时数据监控,一键集控多台设备,从而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智能服务。
本报记者 宋妍妍 吴怡霏 市科技局供图
原标题:聚焦菁蓉汇创业“明星” 解码成都创新创业基因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