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各区(市)县结合主题教育做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
红星新闻网 2020-01-11 07:37
为农民工群体送温暖、解难事,锦江区力争建设“有温度”的建筑工地;实施“三个结合”,青白江区全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引、育、助”三位一体,新津县打通服务农民工“末梢神经”……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都各区(市)县聚焦稳定就业、工资发放、随迁子女教育等热点难点,全方位保障农民工群体合法权益,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
锦江区:
提升农民工归属感
建设“有温度”的建筑工地
“没想到这么快就给大家提供了新的休息场所,有了组织好暖心,在这座大城市工作生活也逐渐找到了家的感觉。”在锦江区一重点项目在建工地上,建筑工人陈超不仅对新增的几处休息场所很满意,更为工地党组织回应诉求的高效率点赞。
“锦江区通过做好‘三个同步’,提升三类服务,建强三个机制,为农民工群体送温暖、解难事,力争通过建设‘有温度’的建筑工地,不断增强农民工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推动主题教育做深走实。”锦江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透露。
据悉,目前锦江区已构建街道党工委、工会、用工企业“党工企”三联动模式,实现组织同步建设、人员同步配备、阵地同步打造,全区已新建建筑工地党组织14个,新增农民工会员1275名,规划建设建筑工地“劳模工作室”“职工之家”等党群服务中心12个。通过社区党委延伸服务、群团组织精准服务、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的便民服务职能下沉,提供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司法调解、上门问诊等便民服务2813人次。通过建强党群活动组团开放机制、工地党群联席会议机制、机关党员定点联系机制,广泛推行“微党课+工前会”“微组织生活+业务培训会”,全区党员干部深入工地92次,累计办理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34件,办实事好事52件。
青白江区:
深入开展“三个结合”
全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日前记者获悉,青白江区人社局联合青白江区公安分局等相关单位为118名农民工追讨回工资147.3万元事件从百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我省“2019年度农民工维权十佳优秀案例”。
这只是青白江聚焦农民工关注的难点热点,开展“三个结合”全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以实际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的一个生动事例。据悉,为切实增强农民工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青白江区将普法与维权结合,开通“互联网+劳动保障”维权渠道,开展送法律进企业、进园区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开展“法治夜话”45场,覆盖1350余人次,发放“维权联系卡”,畅通当事人举报投诉渠道。坚持自查与排查结合,根据“政府主导工程项目”“企业主导工程项目”“重点监管企业”3本台账,动态开展农民工工资拖欠等违规行为排查。坚持解欠与疏困结合,突出问题整改。组建区—乡两级解欠工作组,对排查、举报发现的欠薪案件逐个研讨,组织人社等开展欠薪追讨,依法严惩欠薪企业。加大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现场及网络的检查力度,通过规范用工管理、合同管理、专户管理从根源解决欠薪问题。对涉及农民工欠薪案件坚持“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原则,为讨薪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的仲裁服务。迄今已帮助农民工追讨回被拖欠工资458.1万元,涉及农民工675人,涉及农民工工资1398.51万元。
新津县:
推动“引、育、助”三位一体
全方位抓好农民工服务保障
“现在家乡变化好大,发展也迅速,家门口就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岗位,真是迫不及待想回乡定居。”在年前的一场专场招聘会上,在外打工多年的李想在老家新津县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像他一样,通过招聘会铺路搭桥实现回乡创业的优秀农民工有240余名。
“我们借主题教育期间系统查问题、合力抓整改契机,推动‘引、育、助’三位一体,扎实抓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新津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津县实施“津桥”计划,建立劳务信息不定期交换机制,开展跨区域专场招聘、“一封家书”等行动,引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津英”计划,围绕破解返乡失业、回家待业问题,策划推行“以需定培、以培供需”的“订单式”“委托式”培训模式,针对性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指导15期,培育新农工、新厨师、新农民1000余名。探索建立“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合孵化模式,培育106名创业带头人。实施“津盾”计划,创建“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障”动态监管平台,对全县70余家施工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实行动态监管,开辟农民工劳动争议、法律援助“绿色快速通道”。建立农民工投诉举报联动处理机制,接待农民工来电来访法律咨询855人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13次,检查用人单位135户,为150余名劳动者追发工资870余万元。本报记者 王丹
原标题:聚焦热点难点 全力帮困解难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