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龄70岁+ 成都这个老年乐团登上央视
成都商报 2020-01-12 08:02
1月10日,CCTV12频道《夕阳红》栏目以《老马路上的天籁》为题,用近半小时时间,介绍了成都这样一个老年乐团;他们平均年龄70岁+,从最初三五人开始组团,到现在发展到二十余人,他们用近十年的时间,“演绎”了退休后的美好时光……
这就是成都望江路街道老马路社区内的众人皆知的乐团——“马路天使乐友汇”。
↑《夕阳红》栏目拍摄花絮
社区表演还要请人?
退休老人自组乐团免费演出
1月11日,成都的阳光很好,乐团队长马治顺的训练场地便辗转到了望江楼公园。说起央视对他们乐团的报道,马治顺直言:“这两天大家发来的祝福、祝贺信息,眼睛都看花了。”但他同时也很高兴,“没想到我们老年人还能上央视!”
老马路社区紧邻府南河,是成都首个国际音乐社区,毗邻成都著名景点廊桥,桥两侧酒吧林立,每当夜幕降临,两岸便歌声四起。四川音乐学院在这里,成都城市音乐厅也紧邻,可以说,“马路天使乐友汇”乐团正是从这一片音乐的土壤中“熏陶”出来的。
↑《夕阳红》栏目给乐团颁发纪念奖章
马治顺是团长,也是乐团的核心人物。曾经在四川巴中工作的他,2006年退休后便到成都跟着女儿一起生活,今年已有73岁。
为何要组成这样一支老年乐团?马老告诉记者,当时来成都时,他发现社区表演节目都要靠花钱“请”,觉得很不理解,曾经做过老师、年轻时也很喜欢音乐的他,在2011年决定重拾年轻时的爱好,同社区内三五位退休老人组成了“马路天使乐友汇”乐团,为社区免费提供演出。
为何取名“马路天使乐友汇”?马老告诉记者,《马路天使》本来就是一部电影,“意义很好,也很有传播性。”其次,乐(yue)也可读作乐(le),“取其快乐的意义。”而最后更加贴切的是,“我们本来就住在老马路社区,所以乐团的名字就这样成了。”
成立近10年
有团员“一天不摸乐器就莫法生活”
据了解,乐团现在共有20余名成员,平均年龄70岁+,年龄最大的已有75岁,大多数都是退休教师,但音乐是他们共同的爱好。谈起组建初期,团长马治顺表示确实不容易,因为大家对乐器都不熟悉,所以为了鼓励大家,他开始号召大家,“不管中式、西式,只要会乐器都可以加入。”现在,9年过去了,除了乐队人数大增外,大家使用的乐器也越来越多,“二胡、电子琴、手风琴、三弦、中阮、笛子、小提琴、电吹管……”而马治顺也不“挑”,乐团里缺啥学啥,这几年来,凭着对音乐的热爱,他愣是自学了月琴、二胡、三弦、小提琴等6种乐器以及专业的乐理知识,也创作出50多首歌曲,在乐团中传唱。
↑唐桢毓
今年67岁的唐桢毓有点后悔自己加入晚了。“现在我一天不摸乐器就莫法生活。”她告诉记者,“早一点进来,就早一点收获快乐。”同时,她也坦言是音乐拯救了她。几年前她患病,原本一米七的个子,最后瘦来不到100斤,那时她都觉得自己没救了,“以为生命快到终点。”
3年前,偶然间得知社区有乐团,她有点动心,在马治顺的劝说下,曾经学过小提琴的她最终下定决心加入。她告诉记者,虽然才加入不到一年,但她觉得这是退休后最有意义的一年,“身体慢慢调整好了,记忆力、精神面貌也变好了。”现在的她,不打麻将,专心在音乐中,“朋友约我都要看我的排练时间,时间根本不够用。”
央视报道后更重视水平
请专业队员当团长
马治顺建团初心就是希望有同样爱好的人能走到一起,“共同的爱好,创造共同的快乐,使得老年生活更加丰富。”而现在,他看到不少团员因为有了音乐,心理状态也发生改变,这是他,也是大家的意外收获。
现在,乐团每周二或周五下午都会进行排练,有时,周五晚还会在丝竹路上进行公开演出。由于乐团中的歌曲许多都是自创,朴实的歌词、喜庆的曲风,也深受大家喜爱,乐团也因此频频代表社区,或是应邀参加各类演出。
这次央视报道后,乐团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马团长也开始思考,不能再做业余的了,“要慢慢朝专业靠拢。”乐团里的赵老师是专业的,他决定把团长的位置给他,“已经谈好了,年后他就接手。”但他表示,“并不是不管了,只是要找个人一起管,管得更好,更专业。”马老也表示欢迎更多有专业基础的老年朋友加入。
↑马治顺写的歌,在《夕阳红》栏目中播出
“你也别说老啊,我也别说老,老人自有老人的风貌……老人自有老人的美好,阳光下,白发飘,春风拂面似天骄……别说你老啦!”这是马治顺作词作曲的歌《别说老》,用快乐、美好、幸福,诠释出老年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唐桢毓说,进乐团后她找到了自己快乐的点,她觉得《夕阳红》栏目里说得很对,人不要因为年龄而受到限制,“你觉得在哪方面能得到快乐,就抓住时机,不要因为自己的年龄而放弃了自己的快乐……”
红星新闻记者 胡挺 章玲 摄影报道
原标题:平均年龄70岁+ ,成都这个老年乐团登上央视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