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草莓 种出乡村振兴新希望
红星新闻网 2020-01-17 08:07
成都日报2017年1月18日09版相关报道
盘湾村通过发展草莓种植产业,亩均增收近2万元
汽车从成都出发沿成自泸高速行驶,从三岔镇下,驶入宽阔的乡道,记者来到阔别近三年的高新区董家埂镇盘湾村村民胡光华家。
冬日暖阳下,宽阔平坦的乡道一侧,一座粉饰一新的整洁农家小院映入眼帘。“两年多前,这里还是坑洼的泥巴路、破旧的青瓦房啊。”记者回忆起两年前来到胡光华家的场景,凛冽寒风中这位朴实村民愁容不展的脸庞让人印象深刻。“是啊,这两年全靠种草莓,加入村集体合作社,我家不仅翻新了旧房子,还摘了穷帽子,鼓了钱袋子,过上了舒心的好日子。”谈及现在的生活,胡光华脸上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一颗小草莓,满满幸福红。在盘湾村,通过发展草莓种植产业,盘活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试点工作频传喜讯。据悉,目前,盘湾草莓种植面积达300亩,带动贫困户亩均增收近2万元。以草莓为主打产业的集体经济去年收入13.05万元,较2018年增长1630%。
致富路找对了
贫困户草莓种植亩均增收近2万元
在凸起的垄堆前半蹲缓慢前行,仔细查看堆上每片苗叶长势,像摘菜一样将生长“预期不好”的果苗摘掉……在盘湾村草莓产业基地的种植大棚内,胡光华和几个村民正熟练地给冬草莓进行“梳果”。“莫小看这个环节,这在草莓种植中属于技术活儿,对村民的体力、经验都有较高要求。一个经验丰富的技术工平均每天也只能照管2亩地左右。”高新区董家埂镇盘湾村第一书记胡登宇告诉记者。“目前是冬草莓的成熟期,平均2天就要收获一批果实。为了保证长出的盘湾冬草莓个头大,品质高、口感好、卖相好,‘梳果’这道工序尤为重要。”
“前两年靠着种草莓,每亩能增收近2万元,家里房子不仅翻新了,还多扩建了好几间,又添了不少新家具,这些好日子以前真不敢想。”给半亩地梳完果后,趁着休息间隙,胡光华告诉记者。“种草莓让我学会一门致富技术。有了技术,心头不慌,就有赚钱的底气。”摘掉贫困帽,胡光华整个人精气神十足。
一颗小草莓,不仅让贫困户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也承载了盘湾人满满的乡愁和前行的动力。
“这两年家乡的变化让我坚定了回乡创业的想法。现在政策好,机会多,只要肯干,不愁没有致富路。”自从回乡承担了修建村集体经济新的产业园项目后,年过半百的汪在全几乎天天往草莓产业基地跑,学习借鉴基地园区建设,那不知疲倦的创业干劲如同20多岁的小青年一样。
“在大家的努力下,从2017年起步,再到现在慢慢成长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让人惊喜,盘湾村的未来也有了更多期待。”胡登宇信心满满地说。整个上午,草莓大棚内不断传出的欢声笑语,承载着村民对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希望和期盼。
有了更大舞台
盘湾草莓今年6月有望在京东上线
草莓种植大棚内,2亩左右的土地上,间隔整齐的六垄坡地笔直延伸开去。凸起的坡地上,草莓果苗叶子蓬勃生长,苍翠欲滴,一颗颗如乒乓球一般大的冬草莓掩映在绿叶之间,有的通红透亮,有的略显青涩。拨开苗木叶子,记者摘下一颗通红的草莓品尝。随着香甜的果汁划过味蕾,口中一股清甜满溢。果肉紧实,口感细腻。
“这是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专家团队针对盘湾村的土质水质,特别选育的巧克力奶油草莓。春、冬两季都可以种植。从大棚规划到草莓品种的选苗、育苗,再到种植过程,均全程参与指导,专业团队的加入让盘湾有机草莓有了品质保证。”胡登宇骄傲地说。“这两天盘湾草莓作为特色农产品在成都市市级机关办公区展示,10天展示期卖了2000斤,销售额突破6万元。”
作为盘湾村“颜值”和“实力”担当的龙头产品,风头正劲的盘湾草莓,即将有更大的展示舞台。
“目前正和国内知名电商京东洽谈,准备联合打造京东扶贫馆。京东负责盘湾草莓的物流销售等整体运营。盘湾草莓有望今年6月登陆京东电商平台。这将极大助推盘湾草莓在全国的知名度。”胡登宇表示。“接下来我们计划在草莓产业中全程引入区块链技术,对草莓种植销售全程追本溯源,让市民吃上更放心的盘湾草莓。”
然而,在这位年轻驻村干部的心中,关于脱贫攻坚,还有着更远的思考和更大的抱负。
“扶贫要扶智,变输血为造血。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结合盘湾村实际推出乡村振兴项目,吸引更多人才回乡建设。目前除草莓、葡萄、柑橘等产业外,今年我们计划发展林下养鸡、农趣体验园,通过‘果蔬采摘+农耕体验+生态野营’感受农旅文化和休闲农业的独特魅力。”
小档案
盘湾村位于高新东区董家埂镇,面积2.1平方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农业户33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216人。全村以丘林地貌为主,地域内土质沙土为主,属蓄水保水能力极差的下等土壤。全村耕地面积1452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17亩。
盘湾村是2014年省定贫困村,于2017年实现“户脱贫,村摘帽”,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00元。现处于脱贫攻坚的“巩固提升”阶段,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00元。
记者手记
挥洒青春 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子
脱贫攻坚,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是对基层党委政府、各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甚至是渴望脱贫致富村民们的决策力、意志力、执行力的综合考验。帮扶项目好不好?群众收益高不高?产业扶贫怎么持续?智力扶贫如何融入?……这些都是脱贫攻坚中必须要解决面对的难题。在盘湾村,我们看到,以党建为引领,以壮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在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方面探索出自己的新路子。怀着脱贫攻坚,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里,有修路建渠,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脱贫攻坚夯实骨架基础的董家埂镇基层党委政府;这里有田间地头深入一线想点子、找办法,像胡登宇一样尽情挥洒青春才情的众多驻村干部;这里有因为心怀乡愁积极回乡参与家乡建设,像汪在全一样在不惑之年开启事业第二春的血性退伍军人;更有像胡光华一样渴望脱贫致富、对未来日子充满期待的曾经贫困户……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他们每一个忙碌而充满活力的日常,构成了盘湾村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大美蓝图的生动实践和真实写照。
本报记者 王丹 文/图
编辑:申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