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70后、80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年的味道

红星新闻网 2020-01-22 07:04

李园华做出行准备

李园华做出行准备

刘成海书写春联

刘成海书写春联

对于过年,每个人的理解或许不同,但“团圆”是不变的主题。不同年代的人眼中,年味是从哪里来的?昨日,记者采访到在成都工作生活的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听听他们记忆中最深刻的春节记忆,这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心中那份温暖的回忆呢?

60后

过年关键词:串门儿

始建于1951年的下涧槽社区,是原成都机车车辆厂的生活区,也是60后王春艳长大的地方。“那时候机车厂有一万多人,每到过年时,都是极其热闹的。”虽然当时物质条件不够,但在过年的时候,所有人一同庆祝的情形却非常热闹。“我的父母是北方人,所以过年还是一定要吃饺子。大家串门玩也没有什么礼物送,就端上自己做的菜,抓上把瓜子、花生,一起热闹热闹,这也算是互相拜年了。”

在王春艳的记忆中,每逢过年,厂里都会在除夕举办灯会。那些手工灯笼没有如今机器制作的灯笼精致,却是过年时最亮眼的点缀。穿上新衣的孩子们围在一起猜灯谜,猜对的人还会有铅笔、橡皮等奖品。大年初一,我们这些小孩子还会跟着厂里组织的队伍,出去扭秧歌、送春联。“今年是孩子的高考年,我们没有安排新年的活动,就在家陪陪老人和孩子。”王春艳说道。

70后

过年关键词:穿新衣

“我们小的时候过年,最期待的莫过于穿新衣、走亲戚了。”成都画家刘成海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他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一户人家的孩子多,基本都是四五个。“所以过年之前,妈妈都会给我们缝一件新衣服,大年初一的早上,大家都穿着妈妈缝的新衣服上街。新衣服的款式基本都是中山装,颜色也以黑、灰、蓝为主。虽然新衣服也很容易撞衫,但大家还是很开心。”

过年得压岁钱,是让孩子们格外快乐的事情,刘成海说,自己小时候收到的压岁钱都是一两毛钱。“你可不要小瞧这一毛钱啊。”刘成海笑着说道,“在我们小的时候,一毛钱可以买12个转天炮,还能买很多水果糖。所以大家领到压岁钱,都欢欢喜喜地买上一串转天炮,然后把它拆下来,一次就放一两颗,能放好几天。”

80后

过年关键词:压岁钱

80后的李园华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当提到小时候过年的情形,他脸上还是浮现出孩子般的笑容。他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过年期间,放鞭炮、滚铁环、游园会、走亲戚是他记忆中不可或缺的场景。那时候小孩子能收到的压岁钱一般是5元、10元,“有一年我最多收到过80元的压岁钱,高兴了好久呢。”

大学毕业后,李园华来到成都工作。自己有了收入,每逢过年,他也为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准备压岁钱。在成都工作生活了十多年,李园华过年都要回老家。不过今年,他们一家做了新的决定——自驾游。李园华将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驾车去昆明、大理、攀枝花和西昌游玩。“原本是在西昌的朋友邀请我们去玩,我和老婆一合计,干脆今年过年自驾游,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而且如今出门游玩很方便,食宿方面都已经在网上预订好了。明天一早,我们一家人就出发。”

90后

过年关键词:走亲戚

“过年的气氛,大概是从公司放假开始的。”正在准备回老家的郑佳笑着说道,自己一早就买好了车票,并且在网上买了零食套装,准备带回老家去。“我小的时候,也特别期盼大年初一穿新衣。除夕那天洗完澡,还会先在床上试试今年的新衣服,然后再满意地叠好放在床边,就等着第二天穿上新衣出门。”

郑佳说,自己小时候不理解大人非要带着她走亲戚,如今长大了却十分怀念。“小时候,大部分亲戚都住得不远,听说谁家买了新电视,做了好吃的,几分钟就到他家去凑热闹了。如今想要约个饭,都得花上很长时间。”她回忆说,小时候一拿到压岁钱,几个小伙伴就约出来,你买烟花、我买零食,一起欢欢喜喜地玩游戏。一直到饭点,爸爸妈妈出来找人,自己才回家吃饭。吃完饭后,一群小伙伴又约上了。

00后

过年关键词:抢红包

李园华的大儿子李成蹊,今年13岁了。对于这名00后而言,传统的过年方式,并不对他的胃口,因为自己不缺新衣服,也不喜欢到处串门走亲戚。“现在收红包也有好多方式啦,去年很多叔叔阿姨给我的压岁钱,都是微信发来的,我自己还抢了不少微信红包呢。”他说道,自己最期待的事情,是过年期间,和平时难得见面的小伙伴聚会,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最爱的漫画、最新的电动,一聊起来乐趣无穷。

作为一名学生,李成蹊的假期当然有补习班的陪伴。同时,这次期末考试进步很大,爸爸奖励了一部手机给他。李成蹊告诉记者,今年的寒假作业已经快完成了。“今年我们一家人去云南玩,虽然暂时不能和朋友们见面,但是自驾游肯定很有意思,我已经开始期待了。”

本报记者 李雪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年的味道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