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总额连续21个月在全国居首位

2020-01-23 12:16  来源: 红星新闻网  

 

成都高新综保区

成都高新综保区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黄新宇)1月22日报道  今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获悉,2019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3827亿元(不含双流园区),同比增长24%,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7%,进出口总额已连续21个月在全国近百个综保区中蝉联桂冠,成为拉动四川省外贸进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据悉,2019年,四川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765.9亿元,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十,与2018年相比(下同)增长13.8%,高于同期全国3.4%的整体进出口增幅。其中,出口3892.3亿元,增长16.8%,高于同期全国5%的整体出口增幅;进口2873.6亿元,增长9.9%,高于同期全国1.6%的整体进口增幅。

聚焦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

助力电子信息加工制造业发展

201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成都保税物流中心基础上整合扩展设立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4.68平方公里。

近几年,成都高新区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以综保区为核心区域,聚焦“一芯一屏”主导产业,兼顾下游网络通信、智能终端等应用领域,确立功能区“芯”、“屏”、“端”、“网”四大产业主攻方向,形成了以综保区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在综保区的发展过程中,成都高新区秉承“围网内外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产业发展”的理念,依托综保区的产业基础,对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行围网内外统一规划、统一招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聚焦“芯屏网端”优势产业制定招商地图,按产业匹配度动态分级,锁定一批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重点招商;同时围绕重大项目构建产业生态链,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效高质量发展。

结合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的契机,成都高新综保区同步取得了较大发展,聚焦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强化产业生态圈配套建设。2018年,成功引进为京东方项目配套的日本出光兴产新材料项目入区;在土地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加快推进综保区现有企业增资项目落地,吸引企业实现国际国内产能二次转移,推动加工贸易做大做强。

2019年,成都高新综保区内有6个新增投资项目在实施,包括英特尔骏马项目、宇芯生产线改造和三期新厂建设项目、芯源系统(MPS)增资和研发中心项目、莫仕扩产项目等,签约投资额达到30亿美元左右。2019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规上企业产值2760亿元,同比增长17.5%。

同时,成都高新综保区鼓励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开展委托加工业务。区内企业健进已开展委内加工,承接了国内三家全球制药前十强企业的药品加工业务,帮助区外企业生产抗肿瘤注射剂产品。2019年,该公司接受委托加工业务实现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43%。

持续优化通关环境

持续优化通关环境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综保区入驻企业近40家,其中加工贸易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园区聚集了英特尔、德州仪器、戴尔、富士康、莫仕连接器等高端制造企业,拥有一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6座封装测试厂,区内外联动,形成由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配套项目组成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同时,苹果、戴尔的平板及笔电等智能终端产品也在此生产,成为全球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的重要生产基地。另外,区内有5家航空精密仪器制造企业和1家通过美国FDA认证的研发、制药企业。目前,园区土地利用率在95%以上。

“我们将以综保区加工贸易产业为基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建设加工制造中心,加快建设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中心,适时培育销售服务,积极营造高效、优质的营商环境。”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局综合保税区处相关负责人说。

成都高新综保区根据一区多园的实际情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主动改革创新,从2011年起先后创新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保障企业零库存运转,“区间结转”满足特殊区域间货物的高效流转,并在全国推广;实施智慧物流模式改革,构建“报关信息推送系统、光学号牌自动识别系统、电子运抵自动触发系统、‘提前申报+布控查验’”机制,进一步减少物流时间,节约企业成本,为企业运营打造更高效、更优质的通关平台。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底,成都高新综保区出口整体通关时间0.96小时,进口整体通关时间23.36小时,较2018年分别压缩36%、51%。结合综保区实际,积极复制自贸试验区先进创新经验,先后复制境内外维修海关监管制度、海关企业进出口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保税货物流转监管模式等,推广复制的创新经验中有关综合保税区的内容已全部落地。

编辑:董乐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