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全市在地蔬菜300万吨 完全满足需求
红星新闻网 2020-02-06 07:34
青翠欲滴的“上海青”沾满了露水,娇艳欲滴的小番茄红透了脸,生鲜区的基围虾比前些天还便宜了……走进都江堰市幸福街道彩虹综合服务市场,各类蔬菜、猪肉、水果等食品品种十分齐全。“市场的东西琳琅满目,不怕买不到,价格也比较平稳,哪里还需要抢购囤积?买够两三天的就可以了。”精心挑选着新鲜的食材,市民刘芳的菜篮子里应有尽有,她正谋划着给全家做顿丰盛的晚餐。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在狠抓防控的同时保障居民日常生活供应有序?我市各级各部门深入种养基地、大型批发市场和重点零售商企业,组织企业代表就特殊时期食品仓储、采购链接、转运分销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创新合作渠道、完善供应链条,千方百计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供保价稳。
打通“农超”对接
有序保供市民菜篮子
“地里的菜收不起来,新春的苗种不下去,这可咋办啊?”受疫情影响,蔬菜产业工人短缺、外来劳动力减少,造成新都区军屯建利蔬菜基地100余亩甘蓝、莴笋不能按时移栽,而这批蔬菜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供应,还将对4、5月蔬菜供给产生隐患,这让建利蔬菜基地负责人朱尚轩暗暗着急,拨通了新都区农业农村局的电话。
“充足的食品供应是疫情防控的强心剂。”接到朱尚轩的求助电话,新都区农业农村局紧急牵头建立农超社,对接组织25家蔬菜种植大户(含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直供家乐福、红旗连锁等12家超市,55家农贸市场,联系16家蔬菜销售商定点收购、销售。同时,新都区还组建12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帮助蔬菜抢收抢栽,解决种植户在疫情期间用工难的问题,助力蔬菜生产。截至目前,新都区共上市10余个蔬菜品种2600余吨,蔬菜采收2000余亩。
在郫都区唐昌镇,榕珍菌业稳产保供的决心和战胜疫情的信念一样坚定。
走进榕珍菌业的鲜菇自动化工厂,一股温暖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隔着厚厚的玻璃,身穿工作服、戴着口罩的工人飞快地采摘、装箱。“这些是马上要送到白家(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濛阳(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两个市场的,那边是永辉超市的,每天都要40吨才够。”公司董事长助理徐健哲指着正在包装的鲜菇告诉记者。照目前的成本来看,企业每天都有亏损。“身为四川省农业龙头企业,我们应该尽到社会责任,力保蔬菜市场价格的平稳。”
“目前全市拥有在地蔬菜面积130万亩,产量在300万吨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市民的日常消费需求。”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益民菜市、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内的经营商家目前已经逐步结束休假,陆续返回市场投入货源组织和销售工作,市场的农副产品供应将越来越丰富。2月5日,成都益民集团旗下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蔬菜交易量6265吨,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蔬菜交易量2500吨;肉类交易量135.2吨。据悉,为确保市民日常所需肉类、蔬菜、水产等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安全放心,两大批发市场均积极动员商家返回岗位,组织货源、开展销售,并取得了实效,目前仅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已经有近400家蔬菜商户、150多家肉类商户回来上班,其余商户正陆陆续续回来。
医疗物资持续保障
确保战“疫”物资供应
2月3日下午,成都市科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科尔化工)消毒液生产线前,生产技术总监李均华按下按钮,该条生产线正式进入试生产。原本按照计划,这条消毒液生产线半年后才正式启动,但是为了保证疫情重要物资供应,公司暂停现有主营业务,将此条生产线提前启动。
战“疫”一线,离不开物资保障。1月27日,该公司就把技术人员全部召回,启动了消毒液生产线的筹备工作。从制定生产方案,到开展技术攻关,再到协调原材料,工作紧张有序开展。同时,在公司所在的青白江区,成都先进材料功能区管理委员会、青白江区卫健局等相关部门简化审批程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短短7天时间,公司就进入试生产阶段。
“目前,公司已经收到了不少订单,我们将加快生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李均华介绍,该生产线满负荷达产一天可生产消毒液约30吨,公司现有原材料可生产消毒液1000吨。
“材料及时安全送达!”收到这条平安短信,成都鑫昇利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鲜时勇松了一口气。20吨无纺布顺利从郫都区运至四川各大医疗用品生产企业,经再加工,将做成口罩、隔离衣、手术服等医疗用品,支援疫情防控第一线。
疫情发生后,作为四川省唯一一家专业生产医疗无纺布的高新技术企业,郫都区全力保障该公司复工复产,开通“绿色通道”,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输等困难,确保医疗救援物资第一时间供应。
“区上大力支持,我们加班加点,为救援物资供应争取了宝贵时间。”公司总经理鲜时勇说,“在员工微信群里发送相关信息后,大家都报名愿意放弃休假回来上班,我也很感动。”
企业对工人和厂区做了严格的防护措施,经过一天的筹备,大年初二,车间卫材生产线正式恢复生产。80余名工人轮班上岗,10余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生产,一天无纺布产量达到30吨,发往四川各大医疗用品生产企业,随后变成1000万只口罩供向市场。
本报记者 李萌 陈泳 赵一 王丹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