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 成都疾控的24小时

成都商报 2020-02-11 07:37

微生物检验检测中心收样室的工作人员正在检验

2月10日清晨6时许,成都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的电话响了,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疫情上报,接到命令后流行病学调查组成员带好个人防护等装备立即前往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送检。检测组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内对样品进行检测,完成检测后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应急指挥中心进行指挥调度、疫情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 冲在战“疫”最前线的成都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安排,成立了现场调查处置、综合协调信息、实验室检测、健康教育宣传、后勤保障等5个工作组,各司其职,24小时“连轴转”,一刻也不停歇,与时间赛跑,目标只有一个——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24小时分析监控

疫情最强大脑

指挥调度信息收集枢纽

2月10日下午2点过,在成都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们正对数据进行分析。他们很多人连续每日工作超过13小时以上,汇总分析疫情信息数据,研判疫情形势,协助制定相关重大方案,同时处理四面八方来的紧急文件,尽管满脸倦意,仍坚守在岗位上。

“这里要24小时监测疫情数据,汇总分析研判,并进行指挥调度,是应对疫情的最强大脑。”综合协调信息组组长、应急与业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庹晓莉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他们串联起疫情接报、出动、检测、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呈报、政府及市民关注回复全链条,成为指挥调度及信息收集汇总分析枢纽和智慧大脑。

24小时追踪调查

展开流行病学调查

不漏掉一个密切接触者

“某某医院上报一例疑似新冠肺炎,请前往调查处理,”传染病防制科副主任医师冯静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组的成员,时刻关注手机,生怕错过一条关键信息,无论白天黑夜,一旦接到命令,便以最快时间出动。到达报告医院后,小心谨慎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立刻投入紧张繁琐的流行病学调查。面对病人,冯静一遍遍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用专业知识尽可能寻找可疑的感染线索,详细询问和登记密切接触者,做到不漏掉一个密切接触者。

冯静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为后续针对性处置,详细调查发病后活动轨迹、接触人群、接触方式与个人防护状况等,这样是为了尽早发现并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人群,也便于后续专家组对病例进行综合判断。

24小时检验

不熄灯的实验室

病毒检测分秒必争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与疑似病例标本“零距离”的地方。各区县疾控中心送样人员将疑似病例标本安全转运至微生物检验检测中心收样室。收样组对标本的信息核对登记之后,由检测组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内依次对标本进行预处理、分装、提取病毒核酸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完成检测后及时将此病原学检测结果反馈给疫情指挥中心。

微生物检验科卫生主管技师陈振华是一名中共党员,在疫情初期就发来了请战书。实验室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经常做完检测已经凌晨一两点了,“我们都深知,早一分钟确诊,就能让疑似病人快一步接受治疗和隔离,就能尽最大可能减少疫情的进一步传播。”陈振华说。

24小时咨询热线

不漏掉一个电话

多种宣传方式科学防护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及时针对市民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成都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新增三个24小时咨询电话,中心电话接线员三班倒,坚守岗位,24小时保持电话畅通。“不管是吃饭、还是睡觉,只要电话来了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接听,一个电话也能不漏掉。”质量控制管理科科长、电话咨询组组长黄志说。据统计,从1月26日开通咨询电话以来,已接听100多种类型3000余个电话。

24小时待命

车轮上的防疫战

出动时总是第一个起身

在成都疾控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平凡普通,没有太多故事,也无需冲锋陷阵,但是出动次数越多,被感染的风险就越大。十余天来,他们共护送一线流调人员210次;运输物资、文件等无数次。他们是防疫车上的先锋队员,是成都疾控的司机师傅们。

李力师傅平日不善言谈,疫情突袭,他第一时间归队。15天,他几乎没回过家,25次出动,有16次在深夜。与时间赛跑,他一次次迅速把一线流调人员安全送达目的地。

疫情发生以来,后勤保障组全体人员加班加点,坚守岗位。他们保障应急物资、防护用品、食堂供应、设备运转,以高度的责任感,为一线的冲锋卫士保驾护航。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张肇婷 摄影记者 刘海韵

原标题:抗疫一线 成都疾控的24小时

编辑:申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