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卫中心张仁卿:电话常在凌晨响起……
红星新闻网 2020-02-14 07:02
张仁卿接受记者采访
从1月16日开始,他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既是“战士”也是“指挥官”;他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凌晨两三点经常响起;他的时间安排总是围绕着病人转,晚饭时间常常在9点过后……
他就是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党委委员、副院长,成都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副主任医师张仁卿。“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要有不胜不退的信念,要有严谨细致的作风,大家齐心协力,一定可以打赢!”昨天,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坚定地说道。
忙于抗疫 推掉了记者的采访请求
张仁卿非常忙,他所在的成都市公卫中心,是成都市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成都市所有重症、危重症患者都在这里接受治疗。2月9日,记者第一次联系采访,他在电话中这样回复记者,“公卫中心二期投入使用了,我确实没时间,不好意思,只有改天了。”之后在记者三番五次的请求下,他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张仁卿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已有32年时间,先后参加了2003年非典、2009年H1N1甲型流感、2017年H7N9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与省市专家组各位专家一道战斗。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他迅速进入战斗角色,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梳理应急工作中的各项流程,启动相关预案,成立“成都市公卫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医疗救治组组长,组建“成都市公卫中心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同时,他还担任成都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综合协调小组的专家组长,负责指导五城区和高新区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指导工作。
接诊患者 每天讨论患者的诊疗方案
每天早上7点半到医院,先把夜间病人的情况全部了解一遍,每个病人都做到心里有数,紧接着就是上午的查房,查房完了,下午又是和省市专家组的专家一起讨论制定治疗方案。“我们必须对生命负责,对每一个病人负责。”他说。
从接诊第一例患者开始,他就带领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及院内专家组按照国家卫健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的要求,第一时间对患者的诊疗方案进行讨论,严格落实省市专家指导意见,实行一人一方案,精准施治,全力保障患者医疗救治。
从接诊前的各种信息联络,到接诊后患者的医疗救治,从患者的生活、心理需求,到国家诊疗方案的快速更新,从收治患者每日情况的上报,到与省市专家组一道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讨论,时时处处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病人有危重、重症、普通型和轻型,张仁卿带领团队采取了分层收治的措施,危重和重症病人归入“尖刀部队”,也就是重症医学科和多学科团队,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对普通型和轻型病人,就打歼灭战,及时解除隔离康复出院。
连续奋战 没能陪在母亲病床前尽孝心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手机通话时间累计已经10多个小时了,话费都是一次充几百。”张仁卿说。作为专家组的组长,他要指导五城区和高新区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工作。病人凌晨两三点发病,医护人员都会打电话给张仁卿,无论多晚,他总会第一时间接起电话。
他每天晚上回家最早都是9点过,家里人很多时候都是菜等凉了也没把他等回来,“现在就他们先吃,我回去了一个人吃,边吃边和家人聊聊天。”张仁卿说,这是他难得的放松时刻。
春节前,他母亲就生病住院了,这次春节,他本想好好在母亲病床前尽孝心,多在家陪陪妻儿。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他连续奋战在医院,每天都在第一线,他说:“我是分管医疗业务的,又是一名党员,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
在他的带领下,医院精锐医护团队严格落实省市专家指导意见,实行一人一方案精准施治。同时,还依托“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成都)”组成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团队,开展中医、西医专家联合会诊,分析病例发病特点和症型,坚持“三因制宜”原则,形成“一人一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本报记者 何良 摄影 李冬
原标题:市公卫中心张仁卿的工作日常: 电话常在凌晨响起……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