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心城区所有再生水厂提升治污标准

成都商报 2020-02-17 07:13

“病毒是否会通过废水进行传播?”“疫情期间出水水质是否达标?”“再生水都去了哪儿?”带着这些市民关心的问题,16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成都市排水公司生产管理部副部长胡跃,解读疫情防控期间再生水厂的“非常”措施。

重点监测粪大肠菌群数

稳定优于国家标准

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本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8座,运营规模200万立方米/日。疫情发生以来,所有再生水厂每天检测“粪大肠菌群数”。

“活性新冠病毒在废水中究竟具不具备传播能力,目前还不是很明确,所以我们很谨慎,按最严格的标准在加大消杀。”胡跃说,再生水厂的所有出水都会排入水体,为进一步保障公共卫生及河湖水环境安全,所有再生水厂均采用“紫外线消毒”“次氯酸钠消毒”二重消毒灭菌方式,确保水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病原体全部灭活。

“根据检测数据来看,我们的各项出水指标稳定优于国家标准,请广大市民放心。”胡跃介绍,公司委托成都监测站对“粪大肠菌群数”进行每日检测,目前出水中粪大肠菌数量小于10个/L,而国家标准为1000个/L,各项出水指标稳定优于国家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同时,疫情发生以来,市排水公司所属的再生水厂已全部实行半封闭管理。“我们把非工作人员都拦在外面了,只有工作人员才能进入。”胡跃说,所以进入水厂的员工都是经过先期排查筛选的,必须是春节期间没有离开过成都范围内且身体健康的才行,同时他们每天都要经过多次体温监测。

消毒水用多了?

强化加氯消毒工艺管理

疫情发生后,生活污水的监测指标到底有没有变化?

“家家户户用大量消毒水进行消毒,可能造成生活污水里的余氯含量比较高,根据监测结果提前研判和调整优化工艺参数。”胡跃说,在过去,余氯监测是不作为日常化验分析指标的;面对疫情,增加了进出水余氯浓度检测频次,一旦检测到进水中存在过量余氯,将通过调整曝气、回流等方式进行应对,确保二级处理单元正常运行。

加强消毒工艺单元管理,各厂确保紫外消毒系统完好、正常运行的同时适当增加次氯酸钠消毒药剂投加点位和投加剂量,并加强对出水余氯管控。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原标题:中心城区所有再生水厂提升治污标准

编辑:申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