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因“非典”结缘 双警夫妻再次共上抗疫一线
华西都市报 2020-02-21 07:30
王磊在防疫卡点参与路面抗疫勤务。
王磊的妻子张英。
晚上9点多,资阳交警支队秩序与事故预防处理大队民警王磊,在复核完一起肇事逃逸后顶包的交通事故后,匆匆赶到办公室。正用键盘敲字时,旁边的电话响起,他看了一眼,接通了女儿的又一次来电。
“爸爸,你什么时间回家?我等你吃饭呢……”“快了、快了,我忙完工作马上回来。”挂断电话,王磊继续工作。当晚,他到家时已是深夜,女儿早已蜷缩在沙发上睡着。
“当时确实没办法,我老婆也是警察,也在上班。”2月20日,谈起抗疫期间这段略显心酸的经历,王磊却很坦然。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他与张英相识、相知、相爱,并最终结为夫妻。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打响后,王磊与张英响应上级号召,双双奔赴抗疫一线。
最自豪
与妻子并肩在抗疫一线
2月20日,当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资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见到王磊时,他正在忙着整理一份疫情期间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实施方案。“主要是为方便群众,推进事故定点快速处理和网上无接触快速处理相结合的新举措。”
作为交警支队事故预防处理业务的直接责任人和基层驻点下派民警,疫情发生后,王磊一方面要承担支队事故预防、复核、处置和群众接访等业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参与基层大队的路面抗疫勤务。而妻子张英所在的资阳市公安局拘戒所实施全封闭式管理,为减少人员流动,实行15天一轮班勤务,吃住全在单位。“虽然工作地点、内容不一样,但都是抗疫一线。”王磊说。
而王磊女儿正处于小学升学阶段,家中老人又长年行动不便需人照料。为保证抗疫工作不受影响,不增加家庭压力和负担,王磊每天早早起床做好饭菜,给女儿交代好学习和生活事项后,便急匆匆赶回岗位。“一般是弄一些‘硬菜’。”王磊笑道,女儿很懂事,中午吃过饭后都会把碗筷洗好。
最幸运
17年前的“非典”与妻子结缘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在防控方面我比较有经验。”2003年“非典”,王磊当时是资阳市巡警支队民警,疫情发生后,他成为资阳第一批也是唯一一批在高速卡口隔离点执勤的4名民警之一。“当时去还是有点担心,单位还给我们买了保险。”
而恰恰是这次执勤,让王磊与当时在派出所工作的张英认识。“当时相当于我是在前线,她在后方,有时间就会给我送吃的、穿的,感觉很暖心。”王磊说,也正是从那时起,两人相识、相知、相爱,并最终结为夫妻,2007年,可爱的女儿出生。
17年间,王磊的工作从巡警支队到秩序与事故预防处理大队,而张英也从派出所到拘戒所。谈起这段“非典”时期的缘分,王磊直言很幸运。而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份经历对他来说又是一种神圣的责任,“使命的召唤吧,我有义务冲在前面。”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王磊和雁江交警大队的同事在路面防疫防控执勤岗位上,日均检查引导车辆300余辆,处置各类事故10余起,上传下达各类信息100余条。
最亏欠
女儿总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情人”,而王磊却觉得自己并不是一名合格的父亲。
“她运气其实很‘差’。”王磊说,2007年11月女儿出生,6个月后遇到了“5·12”汶川地震。那时,他转岗至事故处理,每天需要跑现场,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出去50-60次。女儿白天只好由爷爷奶奶照看,晚上妻子下班后又接回来。“从小到大,我基本没怎么照顾过她,感觉很亏欠。”
疫情发生后,妻子也需要值班,每当女儿打来电话告知家里情况、询问爸妈什么时间能回家时,王磊内心的亏欠感愈发强烈,但他还是会平静地安慰女儿:“快了、快了,爸爸忙完单位的工作马上回来。”不过女儿毕竟已经12岁,有时也会忍不住小声责怪。
王磊更担心的是怕女儿无人辅导成绩会下滑。“平时成绩都在全班前十名,但想读好一点的初中,必须更努力。”好在2月16日,张英完成第一轮15天勤务回家轮休,也让王磊吃了颗定心丸。
最期待
疫情结束后带女儿去北京
疫情当前,警察不退!这是在资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驻地写着的一句话。
采访结束时,王磊一直强调其实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双警”家庭,他们只是尽了一名警察的义务,谈不上伟大,只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女儿一直想去北京,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里转一转。”对于未来,王磊也有着自己的打算,他计划等女儿小学毕业时,一家人到北京旅游,既是完成女儿的心愿,也是补偿自己作为一名父亲的“亏欠”。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原标题:17年前因“非典”结缘 双警夫妻再次共上抗疫一线
编辑:申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