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土地保姆 在田里播撒希望

成都日报 2020-03-01 07:44

1

利用植保喷雾机等机械设备加强田间管理,小春作物长势不错

早春的川西坝子充满着勃勃生机。在成都市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内,一望无际的麦苗已经抽穗,金灿灿的油菜花次第开放,空气中都是春天的气息。

清晨,崇州杨柳土地合作社职业经理人王伶俐从床上起身,拉开窗帘看了看天气,“又是晴天,估计小春收获要提前,不能等了,得抓紧安排育秧。”

王伶俐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当了5年多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从小春到大春,从种子到稻谷,从植保到管理,从生产到加工……各项工作可谓驾轻就熟。可今年的春耕与往年都不同,由于疫情的影响,以前信手拈来的各项工作,今年足足提前了一个月来准备。“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的是一年的希望,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我要确保粮食增产增收!”

忙备耕

物资人手机械

提前一个月准备

早上7点过,崇州市隆兴镇的一片土地开始热闹起来。一台筛土机在来回开动,成块的泥土从料斗进去,经过传送带出来便成了细泥,可以填入育秧盘了——这是机械化育秧前的准备工作,而从这时开始,春耕的序幕也正式拉开。

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是成都市唯一以优质粮油为主导产业的功能区,王伶俐负责经营管理的杨柳土地合作社正是专业从事规模化粮油生产的合作社。从选种到育秧再到管理最后深加工成产品上市,整个产业链的生产经营都由合作社完成,而王伶俐正是各个环节的统筹者。

“育秧盘的孔是有标准的,我们要保证秧苗的成长,就必须用筛土机将粗泥筛细,去除石子、稻茬等杂质,才能填入育秧盘。”王伶俐向记者解释道,今年合作社一共有5000多亩优质水稻的育秧任务,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候,就得开始准备育秧,待5月1日前后小春作物收获了,就要确保有秧苗栽种下去。

5000多亩水稻的育秧,并不是一件小事,光是秧田就有60亩。为了如期育秧,春节期间王伶俐忙得不可开交:购买农资、预订稻种、协调机械、落实人手、安排加工……前段时间交通受限,人员紧张,王伶俐赶紧四处协调提前准备,各项物资全部确定后,她才松了一口气,“农事管理特别琐碎,但每个细节都不能疏忽。今年情况特殊,我们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将所有工作落实好,我这心里才踏实。”她说。

不远处一片麦田里同样热闹。只见一台植保机从两边伸出两条机翼般的长“臂”,缓缓地从地里开过,细密的喷雾便均匀地喷洒在地里。“这是专用的植保喷雾机,可以精准地控制农药的喷洒浓度和均匀度,避免了人与农药的直接接触。”据王伶俐介绍,2月底到3月初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温差变化大,要注意加强水肥管理,另一方面要预防蚜虫和小麦条锈病。“温度越来越高,这段时间我们时不时都要派人在田间巡查,目前合作社管理的4000亩小春作物都长得不错,田间管理要一直持续到收割。”

一边在两块地间来回跑,王伶俐一边还在安排着育秧需要的各种物资:薄膜、秧盘、肥料、机具……“土地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越是精心照顾它,它就会给予我们越多的回报。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我就得像保姆一样把我的土地照顾好!”

忙防控

农耕机具要消毒

田间劳作尽量拉开距离

正在忙碌中,一个电话打来,提前约好的农机检修人员上门了。经过几年的积累,合作社已拥有拖拉机3台、秸秆还田机3台、覆草机4台、插秧机9台、育秧流水线2台、施肥机4台,有些机具搁了一冬,马上就要迎来“上岗”的旺季,每年此时都要将农机检修一遍。于是,她细细地交代了一番,赶回了合作社。

已是中午时分。正午的阳光洒在大地上,成片的油菜花田透出金色的光芒。田间已有农民进行生产管理,整片土地充满了生机。看着这一切,王伶俐加快脚步,马上田间就要忙起来了,她还得赶紧把人员安排好。

作为土生土长的崇州本地人,找工人对王伶俐来说并不难。由于疫情期间粮油市场保供的需要,从2月上旬以来,合作社的粮食加工线订单陡增,她立马组织了10个本地人两班倒,从早上7点一直干到次日凌晨4点,才把80吨大米加工任务完成。这几天虽说稍微喘了口气,但只要有订单来,王伶俐马上就得安排生产,“特殊时期,又不敢人多聚集,只好把工作时间拉长。”

在合作社办公室,社员花名册、务工人员名单、上岗登记记录等档案堆了厚厚一摞。“我们现在对疫情防控依然十分严格,能上岗的人员基本都是本地人,前期我跟好几个村(社区)已经沟通过了,需要找人做工的时候,全部要依据当地出具的健康证明,包括春节期间的行踪等,同时,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所有机具都要消毒,人与人之间尽量拉开距离,尽可能地避免感染。”王伶俐告诉记者,她反复算了好几次,现在最少需要准备30人,“已经找齐了,都是当地村上的。”她说。

忙签约

从选种到生产加工

服务全产业链

当王伶俐回到办公室时,华地永盛集团的工作人员已经等了她好一会了。连寒暄都没有,两人拿出协议,核对无误就开始签约,2000亩水稻生产订单很快完成。

“我们电话都打了不下10个,逐字逐句都沟通过,确定好细节再约见面签约。”看到记者的惊讶,王伶俐笑着解释,“今年的订单都是这样,有的在田坎上就签了。”

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是成都市两个现代农业功能区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之一,正在探索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共营制”模式,聚焦提升高质量发展质效,拓展优质粮油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功能区专业化改革、差异化发展、市场化运行。王伶俐领衔的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正是这种新型经营模式中的重要一环。

“既然是现代化农业综合全产业链服务,我们就得有现代化专业的农业经营模式。”据王伶俐介绍,在业主的整体订单背后,她今年已签了几十份订单:按照功能区振兴“天府好米”的要求,合作社经过两年多的选育、试验,今年决定大面积推广中国种子集团和省农科院等专家选育的野香优、竹香稻、宜香211等优质稻米品种;为了确保粮油品质,从有机肥、绿色农药到各种生产资料都不能疏忽;管理上也要按照高品质的标准规模化生产、精耕细作,为此,合作社有一整套规范的生产流程,与许多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并时常组织培训;为了保证农民的收益,合作社还购买了农业保险、农业用工意外保险和农业履约保险,确保就算遇到极端事件(如不可抗力的天灾等)颗粒无收,农民还是能与往年的收入基本持平。

送走华地永盛集团的签约代表,王伶俐又接待了一位客人——中国人民银行崇州支行行长王喻。他专程前来了解合作社的经营情况以及融资需求。“这又为我们增添了信心。”王伶俐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合作社的情况、优势以及下一步的计划,“我们想真正成为一个能提供全产业链农业综合服务的专业经营体,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

夕阳慢慢地落下,将无垠的麦田染上一层金色。一阵风拂过,青色的麦浪荡漾开来。走在回家的路上,王伶俐不时抬头欣赏着这幅熟悉的美景,“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明天又是忙碌的一天!”

本报记者 陈泳 文/图

原标题:当好土地保姆 在田里播撒希望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