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三家方舱医院的25天 她解锁了不少战“疫”技能

华西都市报 2020-03-02 07:19

方舱医生刘玉立。

刘玉立医生在工作中。

2月29日是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医生刘玉立来到方舱医院的第25天。以前同事眼里那个娃娃脸的小姑娘,在经历了这次抗疫之后,俨然已经历练成了一名优秀的“白医战士”。29日中午,刚开完会的刘玉立医生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分享她的“战疫经”。

首战

火线加盟武昌方舱,

她是第一批医生

“自从疫情来袭之后,我们大学同学群就经常讨论,前线是什么样,该怎么防护,听多了就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2月5日凌晨四点,刘玉立接到医院通知后果断报名,成为武昌方舱医院的首批医生。“只跟老公和婆婆说了一下就走了,父母都来不及讲。”刘玉立结婚刚满一年,“我去前线他们肯定担心,但我本身学医嘛,从很早就开始灌输给他们这种情况,也经常分享疫情发展,所以家人也都理解和支持。”

刘玉立说,学生时代自己也在相关科室实习过。“我相信我们国家整个医疗技术是过硬的,而且制度也很完善,所以很有信心能打赢这场战疫。”但初到方舱医院时,刘玉立经历了很多不适应:失眠睡不好的症状持续了两三天才逐渐消失,因为不是专科医生,如何治疗轻症病人也成了他们面临的难题。“当时虽然有指南,但没有针对轻症的,注射药物条件也达不到,只能口服药。口服药物的治疗疗程也没有统一的方案,好在后期都慢慢解决了。”

在武昌方舱,刘玉立感触最深的就是沟通的重要性。“在这里医务人员之间没有领导没有上下级,只有战友,作为第一批方舱医院,面对新情况其实是‘摸石头过河’,主要靠大家每次出舱后根据舱内情况不断的提出问题、个人建议,逐步形成成熟的流程和应急预案。此外医患沟通在这里显得尤其重要。第一批病友进舱后对舱内无法进行静脉输液表示十分抵触,甚至部分病友强烈要求出院。但是经过医务人员良好的沟通、鼓气后,病友们开始理解了,部分病友还主动提出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转战

接管汉阳国博方舱,

推出病人自治模式

工作近一周后,武昌方舱医院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刘玉立及一位同事“转战”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接管的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去武昌方舱时,因为我们是第一批,以前没有面对这样的疫情,也是第一次建立这样的方舱,进舱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我们没有办法完全预测到。虽然有专业人员培训我们,但还有很多细节只能靠进舱工作时发现再解决,比如最重要的院感防控,后面很快形成了院感防控员制度。到汉阳国博第一天时,院感防控员已经全部到位了。”

在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刘玉立和同事们一起推出了病人自治模式。“新病人入舱后,我们会鼓励一些身体条件尚可,热心乐于服务大家的病友,在病区小单元内担任单元长,在其他病友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帮一下忙,甚至他们会主动帮忙拿饭提水,主动做一些工作,有好的想法时给医务人员提一些建议。”说到这儿,刘玉立分享了一件感人故事。“工作二三个小时后护目镜会特别糊,但我们需要将舱内的手写资料和舱外做的电子表格一一进行核对,工作起来非常不便,有单元长主动提出帮忙,对我而言,单元长真的是太给力了,特别感谢。”

再战

武汉体校方舱,

尽量舱外解决问题

10天后,国博方舱医院越发成熟,“甚至有些单元长自己就会帮助一些病人开解心理,不能解决的再找医生护士。”2月21日,刘玉立及其他几位医护人员“功成身退”,又转战武汉体校方舱医院。“到了这边以后感觉更好了,病人已经通过新闻信息了解了方舱医院是什么样子,对我们都非常感谢,病友群也会发一些照片,有人感谢保洁,并提议自己把垃圾清理掉。”

借鉴了前面的流程制度后,刘玉立还着手进行一些优化。比如以前有病人需要物资,就需要经过舱内多个流程去申请,“现在除了舱内工作,我还和另外一个同事一起负责病友生活物资汇总,就自己做了一个微信小程序,需要什么直接填写,马上就能统计出来,减少大家在舱内的工作。”刘玉立还介绍说,“体校方舱信息化做得特别好,开舱第一天就有了电子病历系统,医生可以像在医院一样每天写电子病历。同时我院专门对病历系统也做了最大程度的简化,相当于只用做选择题和填空题,记录特殊情况。工作抓住重点,细节尽量简化,整个工作流程就会非常顺畅。”

经历了三个方舱医院之后,刘玉立作为战疫一线的“老兵”,总结了不少经验:“第一防护很重要;第二保持良好心态,不要太担心,不要防护过度,过度反而会增加心理压力;第三就是保证休息。我也经历了这样一个阶段,睡不着就想看手机,刷刷数据看看专家说了什么,当时还属于爬坡期,看了增加心理压力,你可以了解但不要过度。”

柯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荀超

原标题:转战三家方舱医院的25天

编辑:申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