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复工不掉“链”

成都日报 2020-03-11 09:23

一名乘客乘坐复工返岗专车时,进行体温检测

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管委派出“专班”为企业“贴身服务”

在彭州市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成都华融化工顺利复工

得知彭州市相关部门帮忙在内蒙古找到生产原料,并协调沿途各省、市解决了相关运输卡点的问题,成都华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电石等原料紧缺、物流运输困难以及员工缺乏防护用品、就餐不便、员工返岗等诸多困难,竟然都在彭州相关部门的协调下一一解决了!“没想到政府这么‘给力’,不然我们肯定没法顺利复工!”企业负责人感叹道。

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能否正常经营,不仅取决于自身,还受制于整个“生态环境”。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复工“卡点”:原材料采购、上游零部件配送、员工返岗……千头万绪的复工环节,不仅是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是对各地营商环境的一次“大考”。

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我市各区(市)县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精准施策,积极协调原材料供应地和上游配套企业,成立服务专班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从产业配套到经营许可,从疫情防控到生产恢复,从物资到用工……按照“补链强链”的原则,曾经的“卡点”逐渐疏通,企业复工路上的各种障碍被一一扫清。

缺原材料? 整条产业链同时发力

和成都华融化工一样松了一口气的还有位于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的博世电动工具(成都)有限公司。据公司总经理杨启明介绍,博世电动工具(成都)有限公司是博世电动工具全球生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订单几乎遍及全球各地。由于欧美等地圣诞节过后便开始了一年的工作,每年一季度都是博世电动的旺季。工厂今年原本计划1月31日开工,但受到疫情影响,许多供应商复工日期未定,整个原材料供应链受到影响,博世蒲江工厂只得推迟开工。

眼看着订单交付期限越来越近,怎么办?

“我们再努力也不可能让博世单独复工,必须从整个产业链上着力”,据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博世成都工厂是合作区产业生态圈中的引领性企业,在300公里内的本地配套率已达到了50%以上,对当前形势进行迅速判断后,部门和园区立即作出了方案:分组分头协调产业链上的多家配套企业,争取同时复工!

经过摸排,园区内博盛精密机械、东洋碳素、瑞博电子科技、景星塑料磨具、盛美镁业、博深精密制造等一大批与博世相关的企业其实都希望早日复工,可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员工情况不明、交通运输受限、原材料供应不足……县经科信局、产业功能区管委会联合县人社局、各镇(街),为企业开展就地招工服务,及时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和本地群众外出务工难问题;充分利用“中欧跨国采购平台”等,多渠道为合作区企业链接国际国内配套供应和产品销售信息和资源;积极协调属地寿安街道、社区,妥善解决企业员工住宿、生活等问题;协调华夏幸福、合联等产业运营商,及时解决企业员工提前居家观察、生活住宿等问题,实现了园区内供应链及配套企业同步复工,增强了区域产业生态圈的发展动力和效能。目前,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内,以博世为龙头的精密制造产业链已100%复工,整个产业生态圈正在通力协作,抓进度,全力追赶生产任务。

缺复工条件? 成立专班“贴身”服务

在我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位于成都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的四川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成为全省新冠病毒检测的“强力援手”,日检测标本量可达2000份。

“能够成为‘强力援手’,这与成华区和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管委会的支持密不可分。”公司副总经理黄平博士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疫情发生后,企业便紧急召集28名专业人员迅速投入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研发工作中。与此同时,功能区管委会积极开展外围工作,协调开辟标本运输专用通道、划定专用停车场、完成周边环境整治,“这一系列的举措,为我们创造了安全可靠的检验检测外环境。”

原来,四川金域是金域医学集团在川的全资子公司,拥有省卫健委批准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为四川超过1000家医疗机构提供2600多项检验、病理等综合服务。“疫情期间,针对核酸检测资质问题,成华区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成立工作专班,帮助我们协调解决办理证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月19日,我们顺利取得了市卫健委批复,成为全川4家首批新型冠状病毒第三方检测机构之一。”黄平告诉记者,在管委会的大力帮助下,四川金域在员工排查、物资准备“双到位”后,于1月29日正式复工,有效确保了在川医疗机构标本高效检测,累计检测医疗机构送检的各种标本5万件。

体温检测仪器出现数据偏差、性能不稳定怎么办?写字楼公共环境通风性能是否良好?面对复工复产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管委会派出“专班”为企业“贴身服务”,积极发挥园区企业优势,协调四川检验检测创新科技园内10余家专业检验检测机构发挥自身优势,成立检测检验服务队,义务为防疫一线提供仪表仪器校准鉴定、公共空间空气质量检测等服务。在一批批企业的“硬核”科技实力支撑下,如今,功能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1694家企业和23个在建工地项目已全部实现正常生产。

缺生产员工? 复工专车开起来

看到武侯区金花桥街道组织的“春风行动”企业职工返岗专车开来了,眉山市东坡区尚义乡27名务工人员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在街道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大家通过了健康检测,做好了档案登记,办理了复工许可证明,还领到了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启程前往位于武侯区文昌西路38号的公司——那边企业的车间已经做好了准备,正在急切地等待着工人们返岗生产呢!

与这辆返岗专车几乎同时,一辆公交车也稳稳地停靠在位于武侯区的西部智谷门前。10余名乘客有序下车,在入口测体温登记后,进入到园区各自的企业。“有了这条公交专线,上下班方便多了。”周莉是西部智谷园区内某企业的员工,她告诉记者,乘车时只需要在APP上点击“上车签到”,接受司机的体温测量后就能免费乘车。

西部智谷是武侯区重点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入驻企业500家。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园区企业面临着共同的困难:公司复工需要大量员工,如何保障员工的安全通勤?得知企业们的困难,武侯资本集团联合成都公交集团,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摸排出人流较大的点位和路线,先后定制开通了连接地铁10号线簇锦站,地铁5号线科园站以及地铁4号线成都西站的线路,园区企业员工只需扫码下载“智谷汇”APP即可免费乘坐,最大限度地满足园区企业复工复产后员工的出行需求。为了控制人员密度,定制公交的载客人数做了相应规定,一车不超过25人,车辆行驶中全程开窗通风。记者注意到,定制公交车内还配备了消毒毯、免洗手消毒液等设施。截至目前,园区企业复工率已超过90%,返岗员工近万人。

除了用复工专车将员工“运”进来,我市各地还纷纷创新“云招聘”“视频看车间”“网上签”等方式,为特殊时期的企业和人才间搭起桥梁,一方面保障了企业用工,同时也促进了就业稳定。

记者手记

有人说,当灾难降临时,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恰好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疫”,也是对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的体现。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如何做到战胜疫情和经济建设“两不误”,对一座城市来说,无疑是营商环境的一次重大考验。一边严防死守,做好人员的登记管理,落实防控措施;一边积极围绕企业需求精准服务,助力企业迅速复工复产,一场经济保卫战在成都打响。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经济保卫战中,从省、市到各区(市)县,立足成都市疫情发展实际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要素,围绕企业需求实施精细化管理,从整个产业链、生态链着手,帮助企业落实政策、解决问题、推进有序复工复产,相信在打赢疫情防控战“疫”的同时,天府大地也将迎来一个经济社会全面复苏的春天。

本报记者 陈泳 赵一 粟新林

原标题:成都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复工不掉“链”

编辑:申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