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上工业企业100%复工 成都咋做到?
成都商报 2020-03-13 07:17
◎当前成都正在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聚焦企业和行业共性问题和痛点、难点,成立专班扎根基层,集中一个月时间帮助企业纾危解困。
◎12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陈志勇、成都软件产业协会秘书长程宏和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峰做客《新天府会客厅》,解读成都如何提供政务和政策服务,动态解决企业生产和经营难题。
成都市经信局局长陈志勇:疫情期间,全市在线教育、线上消费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成为成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提质扩能的良好契机。
成都市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 程宏:科技部批准支持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都软件产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将会来临。
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峰:在疫情冲击下,公司不仅按照计划举行了开工仪式,而且新车型项目建设内容不变,投资额度也不变。
几天前,一汽丰田在成都启动了一款新车型项目。对汽车行业而言,这算是持续一个多月的“战疫”中释放出的乐观消息。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峰还透露,在疫情冲击下,他们不仅按照计划举行了开工仪式,而且新车型项目建设内容不变,投资额度也不变。
在此次疫情中,成都工业展现了相当的韧性。2月26日,成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实际复工率就达100%,是全国较早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的副省级城市。截至3月10日,成都358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1.69万户工业中小企业复工率双双达到100%。
目前成都口罩生产企业由疫情初期的6家增加至42家,日产能由30万只增加到600万只。截至3月5日,日产量突破300万只。这些数字背后,有哪些成都经验?
“复”杂难题
复工的痛点和难点
80%以上集中在上游企业
对策:专员服务+专班服务;搭建八大援企服务平台
其实,四川一汽丰田汽车公司也受到疫情的影响。
工厂正式复工是在2月24日,但春节期间,就有两个“熟人”联系上了张雪峰,主动上门帮助协调解决问题。两人分别是成都市经信局汽车产业处处长文彬和成都市龙泉驿区经信局局长杨亚锋。
据悉,他们是成都针对工业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的专员。疫情以来,成都对3588户规上企业实施“一户一专员”服务,蹲点、驻点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对1.69万户规下中小企业实施行业协会专班服务。
四川一汽丰田复工时遇到一个不容忽视的“变量”——整车生产零部件的供应问题。张雪峰说,在公司现有产业链上,成都有26家零部件企业,如果复工,零部件企业需要和整车协同复工。这些企业分散在成都的几个区县,协调复工时间成了大问题。几天时间内,成都市经信局协调相关区县,最终根据一汽丰田公司复工的时间表,优先支持这26家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与整车厂的协同联动。这进一步坚定了一汽丰田启动新车型项目的信心和决心。
疫情期间,一汽丰田公司遇到的问题不是个例。成都市经信局局长陈志勇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工业企业反馈的各类困难和问题中的80%以上都集中在上游企业推迟复工、招工难招工贵、原料断供、物流困难、生产成本上扬、流动资金压力大、市场销售低迷等方面。
对此,成都推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除了专员,成都还搭建八大援企服务平台。针对企业发展需求,搭建产业链协作配套、原材料保障、关键环节(技术)创新攻关、金融服务、能源保障、交通物流保障、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化智能化保障八大援企平台。
“疫”中寻机!
线上需求激增
成软件行业翻盘的关键
应对:向企业征集城市应用创新产品;向社会公布280余项创新产品
如果说制造型企业是在“疫”中寻找信心,那么软件企业则是在“疫”中寻机。
比如,这次疫情直接推动了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居家娱乐等网络需求的激增,成为了成都软件行业“翻盘”的关键。
成都市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程宏表示,即使是线上需求激增,但大多软件企业依然面临复工难、下游客户未复工、项目招投标延迟甚至取消等困难,企业收入明显减少。
但此次疫情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和市民生活方式的变革毋庸置疑。用成都市经信局局长陈志勇的话说,全市在线教育、线上消费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数字娱乐、无人配送、健康诊疗、远程办公等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是成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提质扩能的良好契机。”
记者了解到,2月20日,市经信局、市财政局第一时间出台《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0条政策措施工业和信息化类项目申报指南》实施细则。2月26日,快速启动2020年成都市“首版次”软件产品认定及补助申报相关工作。疫情期间,相关协会、联盟共同向全市相关企业征集城市应用创新产品,分两个批次向社会公开发布了280余项创新产品。
机遇还在继续。就在几天前,科技部正式批准支持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程宏表示,成都软件产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将会来临。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邹悦 摄影记者 田宇
快评
一对一 面对面
推动畅通产业链
截至3月10日17:00,成都358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1.69万户工业中小企业复工率双双达到100%,员工在岗率分别达92.7%、88.6%。而早前的一份第三方报告也显示,全国15个新一线城市三大行业蓝领的复工进度,成都位居榜首。
“数字”满血复活的背后,是一座城市精准复工复产的创新逻辑。
疫情为经济社会按下“暂停键”,这是一种多年不遇的非常态。经济社会的自我循环打乱后,要步调一致地重启,难度前所未有。要破解这种非常态,按部就班、亦步亦趋肯定不行,必须依靠工作创新。
成都对工业企业进行“一对一”精准服务,正是这种创新逻辑的集中体现。疫情以来,成都对3588户规上企业实施“一对一”专员服务,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对1.69万户规下中小企业实施行业协会专班服务。行业不恢复正常,专班就负责到底,企业不恢复正常,专员不返回机关。
企业要复工复产,大体上要解决三大问题:人要回得来,原材料要配得齐,产品要运得出。每个行业有各自的特点,每家企业也有不同的困难。“一对一”专员服务,以精准对接实现精准帮扶,助力行业和企业精准复工复产。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服务案例,显现了创新的效果。而受益于城市营商环境,该公司春节后加码投资年产10万辆的新车型项目,显示出对成都疫后经济恢复的看好,以及对城市长远发展的信心。
复工复产是一盘系统棋,一旦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中断,便会影响复工复产。成都以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为抓手,重塑14个产业生态圈。产业定位更加精准,产业链条更加齐备。以汽车产业为例,短短几天内,实现了26家零部件企业与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等整车企业协同复工。
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推动产业生态链集成,经此一“疫”,路子会走得更稳。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评论员 文阳
原标题:规上工业企业100%复工 成都咋做到?
编辑:申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