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提速 成渝共唱 “双城记”

成都日报 2020-04-17 06:58

悬挂“中欧班列(成渝)开行突破10000列”标牌的列车驶向欧洲

悬挂“中欧班列(成渝)开行突破10000列”标牌的列车驶向欧洲

上月17日,川渝两地召开了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这也是继今年1月3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专题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后最高规格会议。

当日的会议明确了川渝两地将围绕提升内联外通水平、打造西部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等7个方面落实多项重点任务。

一子落,全盘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更进一步,成渝协同、协力、协进、融合发展。

未来,成渝共同期待!

新的目标定位

两地合作动作更加频繁

2月28日,成都国际铁路港与重庆万州港共建东西相向的水铁多式联运网络,港投集团与万州港口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依托万州港打造成都国际班列最便捷的东向出海口;3月16日,重庆国际物流枢纽管委会与成都青白江国际铁路港管委会、青白江海关达成意向,将在通道口岸、产业招商、开放创新、机制协同等四方面开展多项合作;广受关注的成渝中线高铁已确定今年开建,已建成的成渝高铁将提速改造,实现成都到重庆1小时内到达……

成渝合作,近来动作频繁。其实看历史,成渝合作近十年来从不缺乏互动,两地联手已经走过了3个阶段——经济区、城市群、双城经济圈。

从2011年的“成渝经济区”到2016年“成渝城市群”,再到如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又有了新的目标定位。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云中看来,这恰逢其时。“从区域发展来讲是需要的,而且成渝也有这样的条件。甚至可以说,在这个时点上,成渝是西部条件最好的地区。”刘云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认为,从总体来看,建设双城经济圈,是落实区域发展新理念、新思维的具体举措。当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强化重庆和成都的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作用。

相向发展格局

共同支撑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区域发展的同时,西部地区急需打造动能更加强劲的极核,助力全国经济动能转换,成渝地区一直以来都被寄予厚望。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和重庆的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超过6万亿元,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成渝两座城市唱好“双城记”。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给出了明确定位,即“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李霞分析认为,“这对成渝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成渝地区要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是规律使然、特征所在、趋势所向、现实所需。”

李霞进一步分析指出,当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成渝城市群是典型的以成都、重庆为核心动力源的双核城市群。

“成渝地区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且相向发展态势明显。同时,地区内还面临着提升发展能级、推动城镇体系优化、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增强枢纽通道连接能力、提升双向开放水平的现实需要。”李霞表示,这些都赋予了成渝地区探索新型区域发展模式的使命。

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除了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外,还需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

这意味着,成都需要发挥更大的溢出效应。

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下,成都这座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正在不同层面体现。来自成都市政协课题组的调研报告显示,2018年,成德眉资四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79.2亿元,占四川省比重高达48.9%。去年7月以来,四市共同制定了五年行动计划和项目表,成德、成眉、成资分别明确了25项、29项、34项重点工作任务,形成了区域规划等8个同城化发展重点领域具体任务。四市同城化从理念到实践,已实现“破冰”。

另一方面,成都向东发展的决心不变。成都向东,重庆向西,两座城市相向发展。而这种“相向发展”,正在为整个区域带来更多的发展良机,未来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让人充满期待。

本报记者 赵荣昌 宋妍妍

成都国际铁路港供图

原标题:合作提速 成渝共唱 “双城记”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