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公布后 成都什么行业最具“韧性”?

成都商报 2020-04-25 07:37

4月23日,成都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

截至当日24时,成都确诊病例清零;也是这一天,成都公布了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最受关注的GDP总值实现了3845.57亿元,同比下降3.0%。

这正是疫情下,每个城市无法回避的AB面:既要承受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要在疫情防控下,尽快恢复经济活力。

怎么做?对成都来说,找到最容易复苏的行业,远比整体提升更加容易。而在整体下行的时候,逆势增长的数据就越能显现出某一细分领域的韧性,以及潜在的机遇。

从3000字的成都经济一季报中,我们找到了这三组逆势“飘红”的行业。

14.1%

外贸

外贸,无疑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领域。即便是外贸强市广州,一季度的进出口总额也因疫情同比下降5.1%。

从目前披露的全国数据来看,进出口增长保持正向增长的副省级城市并不多,第一是济南,第二则是成都。

根据济南当地媒体报道,2020年一季度济南市外贸比上年同期增长20.7%,其中对外贸易商品范围的拓宽是重要原因,比如新增的原油、煤炭两个商品,进口额分别为6.3亿元、2.9亿元,还有超过2.1亿元的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值。

成都的逆势增长,原因之一同样在于外贸结构的调整升级。根据成都市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成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1%,从产品结构看,成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增长17.9%,占进出口总额的71%。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66.8亿元,增长11.5%;电子技术产品、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42.6%、31.1%。

但与济南不同的是,成都的进出口目的地也在不断优化中。数据显示,成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欧盟、东盟贸易额分别增长43.8%、31.2%、19.9%。

这一变化也可以从物流端的数据发现。根据成都市统计局报告,截至今年一季度,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规模连续24个月在全国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一。此外,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班列开行799列,增长36.3%,其中中欧班列开行447列,增长92.7%,运输货值126亿元。成都国际铁路港跨境电商交易量首次突破百万单大关,增长近21倍。

如果考虑“一带一路”和南向开放的政策支持,可以说,成都向西、向南开放成效明显,如果依托三地背后的大市场,与这些地区的机遇释放,可能将继续激发成都外贸进出口额的增速。

事实上,自2016年底止住外贸进出口“双降”势头、进口增速首次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以来,成都外贸增速始终保持着高位增长,且对GDP的影响权重也越来越大。

不过,在日前举行的“一季度四川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曾俊林也发出预警——“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外部环境趋紧,尤其沿海一带的连锁反应传导波及到四川,四川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11.0%

高技术制造业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成都的工业出现了较大的分化。

一季度,成都工业增速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三,而不同行业的数据增减,显示了城市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比如,疫情之下,口罩等医药类制品成为刚需,成都的医药制造业增长9.8%,口罩产量增长6.6倍,为防疫防控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随着复工复产供应增加,以及餐饮类行业可能迎来的报复性消费,3月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分别增长1.5%、18.4%。

同时,闷在家里的宅经济也迎来机遇,线上交易与互动成为潮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

尽管上述三类经济形式大多因疫情而起,但下述行业的发展则更与其韧性有关。

比如,成都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9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分别增长14.5%和11.2%。

此外,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电池等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倍、1.3倍、38.3%,显示了成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在新经济领域的表现,也显示了其韧性——远程办公、线上教育娱乐等行业发展较快,1~2月,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6.6%、18.9%,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3%。

复工的速度,也显示了成都的城市活力。

2月26日,全市3588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100%全面复工,是全国较早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的副省级城市,3月当月37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数据显示,3月成都工业增长6.2%,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较1~2月收窄6.2个百分点。

成都工业企业能在短期内复工复产,既有城市工业基础本底,也显示了工业企业对成都的信心。

137.44

投资意愿指数

投资也在部分行业表现出“逆势”反弹。成都一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2%,但3月增长幅度10.4%,带动降幅较1~2月收窄17.1个百分点。

其中,服务业投资增长5.8%,增速较1~2月提高23.4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个百分点。

随着新基建的兴起,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成都“补短板”领域投资加快恢复——3月,成都公共服务、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分别增长22.3%、8.9%,增速分别较1、2月提高33.8、35.2个百分点。

同时,随着6、10、13号等多条地铁线路加快建设,轨道交通项目完成投资超过100亿元。大运会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超过13亿元。

此外,一季度成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4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141.68亿元,增长1.7%。外商直接投资(FDI)2.5亿美元。新批或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外资项目13个。

融资方面,成都的数据也显现了逆势增长的态势。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成都新增信贷投放156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796.83亿元,增长8.2%。企业发行债券直接融资717.43亿元,增长39.5%,同时发行疫情防控债券17笔,总融资130.9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及四川省、成都市一系列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政策措施的带动下,企业在蓉投资意愿不断提升。数据显示,3月成都投资意愿指数为137.44,环比、同比分别提高16.11和39.04,总体呈现稳步上升发展趋势。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邹悦 实习生 袁蓠芊

原标题:一季度GDP公布后 成都什么行业最具“韧性”?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