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大运”机遇 筑善治之城
成都商报 2020-05-08 08:30
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大运村等建设紧锣密鼓;大运会场馆及赛事沿线区域“两拆一增”旧貌换新……还有400多天,成都将迎来超万人规模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大”运会,“大”机遇。抓好“大”机遇,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治理水平,考验着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城市。5月7日,成都召开“凝聚社区发展治理新优势 激发办赛营城新动能”工作会议,以筹备和举办大运会为契机,深入开展城市共建共治共享七大行动,以社区发展治理之力为高水平办赛赋能,借举办大运会之机为高质量营城聚势。“跳出赛事办大运”的科学营城理念呼之欲出。
平心而论,疫情阴云仍笼罩在体育赛事头上。东京奥运会已延期至明年,全球多项赛事仍在停摆中。没有疫情的良好管控,就不具备赛事重开的基本条件。
作为管理人口超过2100万的特大城市,成都在疫情“大考”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成为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快、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
且看防控背后的一组数字:疫情袭来,全市4370个城乡社区迅速转化为4370个阻击“阵地”;48万基层治理力量参与一线防控;第二轮全覆盖排查仅用3天排查876万户、1994万人……疫情得到较好管控,让外界看到了成都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的强大韧性和张力。这也正是城市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
病毒正在重构世界。疫情过后,无论是社会组织方式还是经济结构,无论是社会治理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将发生深刻改变。面向未来,成都以创新场景营造构筑社区发展治理新优势,以完善智能治理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新效能,抢抓大运会办赛营城重大机遇,探索、完善现代城市的大城之治。
社区是市民的美好家园,也是城市的第一会客厅。大城之治的根本,在于最小的城市单元社区。市民的主要活动半径,在居家的10-15分钟步行范围,这也是“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的科学依据所在。随着城市发展回归人本逻辑,回归生活导向,传统社区空间正向融地域、生活、情感、价值等于一体的“场景”延伸,一个个社区场景拼接了生活的全貌和图景、承载着梦想的诗意与远方,场景营造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物化空间,成为社区发展治理的未来方向。
社区发展治理必然依托场景营造,没有场景,皆成空中楼阁。
“爱成都·迎大运”城市共建共治共享七大行动,“公园城市示范场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一马当先。其中提出实施社区绿道体系和场景建设,打造“上班的路”“回家的路”;锦江公园将打造6条滨江慢行街区示范段;实施社区公园体系和场景建设,启动“百个公园”示范工程项目……
此外,持续营造以智慧智能为基础的社区场景地图,以科创空间为形态的社区生产场景、以多元体验为特征的社区生活场景和以创业平台为载体的社区机会场景,打造智慧城市、智能社区,为不同需求偏好的人群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场景元素。上述生活场景的全方位重塑,以人的体验感和舒适度作为参照,提升城市社区对人的吸引力,本质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完善大城之治,当提高城市智慧治理能力,增强城市发展韧性。疫情之下,健康码、在线问诊、线上教育、远程办公、预约旅游、生鲜电商等智慧服务,陪伴市民度过特殊岁月,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前景。应看到,社区治理不能仅靠人海战术,靠工作的激情和双脚的丈量,更要依靠科技手段和智慧治理。
要提高城市智慧治理能力,加快构建智能化风险防控体系、城市运行保障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社区生活服务体系,有助于增强城市发展韧性。正如天府市民云、蓉易办等智慧平台所展示的强大管理效能一样,让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纵览公园城市示范场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社区环境品质提升共建共治共享行动、城市公共服务提升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等七大行动,远远超越了城市盛妆迎接客人的浅表意味,而是通过具有成都特色的大城治理,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弥补民生短板,提升市民素质。而这一切,指向都是“人”。毕竟,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而大运会,不失为一个契机,成为成都以赛谋城的加速器,城市治理的助推器,市民文明素质的衡量器。
以大运会为契机开展全民共建共治共享,让城市因为“我们”的参与,“蓉”光散发。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评论员 文阳
原标题:借“大运”机遇 筑善治之城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