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机遇 加快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成都日报 2020-05-17 07:28
时代是最大的机遇,趋势是最强的力量。自2017年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抉择以来,成都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加快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独角兽企业从0到6家,新经济企业从18万家增至36万家,新经济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新经济活力指数、新职业人群规模均居全国第三……经过三年的创新开拓、渗透融合与探索蝶变,新经济已成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推动者、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创造者、高效能治理的有力参与者。
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机遇,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成都接下来该如何着力?这成为了代表委员和新经济企业一线关注的焦点。
张晓振
市人大代表 张晓振:
成都的新经济发展 正呈现出蓬勃态势
“当前,新经济在成都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今年的市两会中,新经济发展无疑仍是代表们关注的热点。市人大代表、成都多元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振便是其中之一。张晓振告诉记者,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将为更多的新经济企业提供广阔的空间。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张晓振认为,成都需要在金融服务、风险投资特别是在生态链的引导上发挥优势,同时定期发布的城市机会清单也将给新经济企业带来诸多机会。“特别是5G的应用和新基建的建设,将为成都新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张晓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有相应的金融匹配、政策匹配、人才匹配等,包括生态链的打造。
与此同时,他认为,成都的新经济消费能力也将为新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动能。“诸多王牌企业都看好成都新经济,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有优秀的研发力量,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成都拥有极强的消费力量。”在张晓振看来,这些消费力量对新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引领作用。
“目前,中央提出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明确支持成都东进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张晓振说,这给成都新经济企业带来了一次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也将为新经济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张晓振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将使得许多生产要素产生流动。“比如人才流动、技术要素流动等,这些将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他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两地的新经济企业也将有更多交流,可以相互借鉴,相互成长,相互补充。
林宇航
市政协委员 林宇航:
创新新经济应用场景 赋能产业持续发展
市政协委员、成都数字医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九三学社社员林宇航此次带来了与文创、医疗等产业相关的多个提案。扎根新经济领域的他,对这一议题颇有见地。他认为,要注重培育本土的新经济龙头企业,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配套企业的发展,提升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能级。同时,在创新新经济的各种应用场景中,要下足功夫,结合夜间经济、绿道经济、公园城市的发展,尤其抓住东进这一机遇,运用5G和数据中心,赋能本土新经济产业持续发展。
“而文创、文旅、文博产业,正是新经济六大形态中创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展现形式。因此,促进文创、文旅、文博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更能助推成都‘三城三都’的建设。”在林宇航看来,成都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当前各方面政策优势支持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更要抓住机遇,做好天府文化的跨界融合,把天府文化与文博文创文商文旅以及现代服务业相互结合起来,推进重点领域和载体建设,打造附加值高、原创性强、成长性好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
他进一步提到,在今年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文创文旅的方式,来激活城市消费,“比如,现在多个城市推出了消费券,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这些新经济的技术手段,科学设计出文旅消费券,从而撬动新经济产业,拉动产业链发展。”
此外,他还认为,健康医疗大数据是新经济的又一业态。“我们应该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机遇,提供医疗卫生新基建的体系建设,包括生物技术、基因技术以及生命科学的研究,从而推动基于公共医疗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许波
四川谛达诺科技有限公司CEO 许波:
供场景给机会 成都走出不一样的逻辑主线
成都新经济企业四川谛达诺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诺小方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成为了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后勤服务团队中的明星产品。在会场的通道入口,一台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入场人员的体温数据。该公司CEO许波介绍,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研发出的产品,小诺健康机器人目前用于企事业单位、园区、商场的即时体温检测,除成都之外,在北京、武汉等国内多个城市都能看见它的身影。
成都新经济发展一直重视“产品赋能,场景营城”。从给土地转向给场景,从给优惠转向给机会,政府不直接指定倾向性的产业路线,而是以新思维和新应用场景,引导市场优秀的要素聚集到新经济领域和新产业赛道。换言之,城市“机会清单”,就是把城市的机会发给企业,让企业在场景中获得最佳发展机遇。
2020年,成都将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助力消费升级,释放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城市新机会,为万千市民提供更多美好生活新体验。
“政府公开资源,企业不分大小,不分公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去年3月,四川谛达诺科技有限公司入选了成都市首批城市机会清单。许波对这一模式表示认可:“清单发布后,上海交大、大阪大学相关研究人员主动联系我们开展技术合作。”
“供场景、给机会,成都走出不一样的逻辑主线。”许波认为,成都发布的《供场景给机会加快新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将开启成都新经济的2.0时代。“它以市场化手段将城市的发展战略、公共资源与企业的市场机遇对接融合,强化新经济企业创新产品(服务)的应用推广,释放发展机会。”
本报记者 宋妍妍 田程晨 王李科 赵荣昌 摄影 张青青
原标题:加快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