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 逆势增长

成都日报 2020-05-17 07:40

1

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服务中心外景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是“前浪”司马迁对成都的美好寄寓。成都自古便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都,如今成都“后浪”不辜负“前浪”寄托,用一组经济数据演绎回应商业繁荣、书写扩大对外开放。

总额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速达两成,这是今年前4月成都外贸进出口提交的成绩单。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情况下,全国外贸进出口整体水平呈现负增长下滑态势,然而成都外贸运行却持续逆势增长,在全省发挥着“主干”引领作用。特别是4月当月,成都外贸以同比增速36.9%、环比增速16.3%的成绩,解答了这座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抗压韧性,及其动能活力。

开放,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活力源泉。2018年6月,成都召开的对外开放大会,明确提出要把握新时代机遇,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水平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如今,成都再次迎来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东部新区的两大战略开放平台,为对外开放注入新的内涵,推动着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新动能、新开放、新市场、新格局集聚成势。

新动能

开放型经济发展显韧性 成都“南”“北”携手冲上全国第一

5月15日,在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蓉港云仓内,望着货架上一排排即将搭乘成都中欧班列出口至俄罗斯的女鞋,成都国瑗鞋业有限公司副总李华平对未来发展满怀憧憬。

“有8个柜的货,都是出口至俄罗斯的女鞋。”李华平说,以前这些货都是走海运,去年开始成都工厂的所有货物全部改走铁路,搭乘成都的中欧班列出口至俄罗斯,每年出口货值超过8000万元。

在李华平看来,物流方案调整不仅减少了物流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给公司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以前走海运至少要20多天运输时间,现在走铁路最多15天就能够送到客户手中。”物流时间极大地缩短,也就使得企业原材料、产品周转效率更高,仓储物流成本降低,资金回笼更快,境外的客户也更加满意,进而提升企业出口市场竞争力,增强与境外客户合作的黏合度。

如今,依托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还让企业享受到更多的益处。“货物运抵保B内就可以申请出口退税,以前则需要客户签收后才能办理,同时还为企业提供仓储、运输、报关的全流程物流解决方案,给企业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李华平说。

开放,让外向型企业积势蓄能,也给开放型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尽管今年遭遇疫情全球蔓延,但是前4月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累计监管货值达80.2亿元,监管货值首次坐上了全国同类保税物流中心第一位的“宝座”。

三年磨一剑,今朝露锋芒。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于2016年11月正式封关运行。今年前3月,成都铁路保B监管货值还居全国同类保税物流中心第二位,而随着亚蓉欧国际班列日益忙碌的高密度开行,其业务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截至目前,今年成都的国际班列累计开行超1200列,同比增长45.5%,其中中欧班列开行超600列,同比增长78.8%,国际班列、中欧班列开行量双双持续领跑全国。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副主任戚玉静看来,今年以来,成都国际铁路港围绕全流程运输服务、贸易服务配套、保税仓储及金融服务等核心要素构建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了外贸企业的进出口时效,降低了物流成本,进而也提振了企业复工复产的信心。在疫情影响下,铁路港对外开放压舱石的作用正逐步凸显。

“前期成都国际铁路港跨境电商订单只有进口,没有出口,而今年的跨境电商总业务量中有七成是出口订单。”成都自贸通供应链业务部部长王平说。这一变化的背后,则是今年成都国际铁路港开展跨境商品出口128万单,中欧班列(成都)跨境直邮出口业务实现常态化运行,更多中国小商品通过跨境电商方式搭乘中欧班列卖到国外。

开放型经济发展中,成都的北面收获“全国第一”的同时,成都的南面也持续保持着“全国第一”。今年前4月,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1539.7亿元,在全国综保区中继续排名第一,同比增长23.4%,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67.5%。这是自2018年4月在全国74个综保区中站上首位后,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规模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成为拉动四川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

与之相呼应,前4月成都外贸进出口交上了一份亮眼答卷。据海关统计,前4月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016.6亿元,同比增长20.3%,占四川进出口总值的88.4%。其中4月当月成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36.9%,环比增长16.3%。成都用一组实实在在的数据,表达了在疫情冲击之下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抗压韧性,也彰显了成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动能和活力。

新市场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开拓外向型经济发展新天地

“补短板、强弱项, 加快建设韧性城市。”一场疫情把城市的抗风险能力推上了考场,2020年成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加快建设韧性城市”作为全年的一大重点工作。

在疫情全球蔓延影响下,成都开放型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怎样的韧性?保障韧性的支撑力又在哪?这与成都应时而谋、顺势而为加速培育新的市场有着密切联系。

近年来,成都不断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落实“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2019年,成都对外通道全面拓展,新开通国际定期直飞航线15条,国际班列连接境外26个城市,同时构建起了更加多元化的平台载体,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税区获批设立,双流国际机场进口肉类、冰鲜产品指定监管场地建成投运。

这些都为开放型经济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成都获评2019“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成都坚持“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实施稳外资外贸行动,推动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也为开放型经济发展不断培育新市场,为外贸企业开拓出新的蓝天。

在成都国际商贸城,小商品批发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店主万国龙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店,能把小商品卖到国外去,而且在短短半年内实现了200多万元的出口额。助力万国龙实现这样的创业梦想,正是成都的新通道、新模式,帮助他开辟了新的市场。

2019年8月,成都直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对称往返中欧班列开通,全程运输时间只需15天。依托这一通道优势,成都国际商贸城在西部地区率先试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由此打开了小商品走向国际的大门,让小微商户也能够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万国龙称,通过搭乘成都的中欧班列,把小商品卖到了境外的布达佩斯等地,销路一下子就拓宽了。

事实上,随着成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企业也加速了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成都外贸进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市场层次不断丰富,除了传统主要贸易伙伴得到巩固外,新的国际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获得不断开发和拓展。

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持续增长。今年前4月,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655.4亿元,同比增长46.3%,其中对越南、波兰和以色列分别同比增长82.5%、3.2倍和12.9倍。目前,东盟、美国和欧盟分别为成都的三大主要贸易伙伴。前4月,成都对东盟进出口445.7亿元,同比增长29.2%;对欧盟进出口406.5亿元,同比增长33.8%。

2017年7月,成都召开的产业发展大会,作出了“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的决策部署。如今,产业功能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14个产业生态圈正加速构建,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和建设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公园城市的重要载体。这必将为成都开放型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培育新市场、增添新动能。

新开放

两大战略落地 为向西向南开放增添新内涵

2020年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这是继2016年出台《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9年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来,国家再次对成渝地区发展作出明确指示,也体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中央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带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不断向更优城市群聚集,在东部沿海城市群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正向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迈进。在西部地区,成渝城市群的“双核”成都、重庆经济体量并不小,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西部地区亟须发展和东部沿海城市群量级相匹配的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第四极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大型企业,对国家战略是最为敏锐的,对抢抓战略机遇也是敏捷的。4月21日,新希望集团与四川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紧接着5月7日新希望集团与重庆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新希望集团进一步深化在川产业布局,加大在川投资力度,三年内在川总投资达500亿元,同时也将在重庆新增投资,实施新的产业布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利好,新希望集团将抢抓机遇,全力以赴推动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见效。”刘永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战略,也是四川省和重庆市发展的新一轮机遇。成都实施向东发展向重庆靠拢,同时重庆提出向西发展,形成了新的开放格局,正加速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圈。这带动了两个区域内企业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也形成了互动投资的新格局。

4月28日,又一重大战略开放平台落地成都——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千年之变终落子,东进三年终成区。根据批复,成都东部新区担当着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深入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在产业发展、开放合作、生态文明、城乡融合、公共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全面增强高端要素资源的集聚配置能力,打造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的重大使命。

“一带一路”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成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势与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有效拓展成都开放合作的“腹地”空间,为区域抱团开放、争取国家“话语权”提供契机,也为成都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入实施向西向南开放增添了新的内涵。

开放,让一个不靠海、不沿边的城市,正一步步实现华丽转变。成都,以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为指引,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加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虽然计划于今年9月底前正式封关运行,但是目前已签约引进创维、康佳、佩南顿、赤道供应链等项目66个,总投资超过230亿元,在谈重大产业化项目逾30个,彰显出成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吸聚力,企业对成都未来发展的倾注力。

开放,也让成都在全球不断扩大磁吸力效应。目前,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超过300家。来自成都海关的数据显示,成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且占比提升,成为成都外贸运行中的一大亮点。前4月,成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574.6亿元,同比增长24.4%,占比78.1%,比去年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

新格局

三大方面发力 重塑对外开放新格局

开放,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活力源泉。实施对外开放和创新发展,也是成都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能。

成都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优布局、促开放,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根据报告,2020年成都将在加快建设对外通道、不断壮大平台载体、切实加强开放合作三大方面发力。

在建设高效的空中通道方面,2020年成都将基本建成天府国际机场及配套工程,按照“两场一体”运营模式做好运营筹备;加快“48+14+30”国际航空大通道布局,有序做好国际(地区)定期直飞航线复飞工作,聚力国际航线拓展和重要航点加密航班频次;加大货运基地航空公司、物流服务集成商引育力度。在构建便捷的陆上通道上,成都将持续完善亚蓉欧班列网络节点布局、班列服务标准和班列产品体系;加快成都国际铁路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在壮大平台载体方面,成都将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争取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持续推进中德、中法、中意、中韩、中日以及新川等国别合作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国-欧洲中心”影响力;争取设立天府国际机场口岸,推动高新西园综合保税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积极申报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启动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

在加强开放合作方面,成都将深入推进与东盟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欧洲、南亚市场,持续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合作力度。同时成都将围绕重点产业持续引进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国际中小企业。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加快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市场采购贸易、二手车出口。

今年5月初,来自外交部的最新消息,我国政府已与西班牙王国政府就西班牙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达成协议,同意西班牙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截至目前,外国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达到20个,数量位列全国内地第三,中西部第一。

这是西班牙在中国内地设立的第三家领事机构。目前,西班牙在川投资设立企业30余家,包括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我省在西班牙投资项目2个。西班牙是四川在南欧地区重要的友好交流与经贸合作伙伴,近年来四川与西班牙在地方交往、经贸投资、汽车制造、交通物流、新能源、农业科技、旅游、会展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近年来,成都学习借鉴先发城市经验,充分发挥外事工作引领作用,推动全市对外开放整体跃升。坚持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交往圈”,加快高端国际资源聚集;用好自贸试验区、国别园区、领事机构、国际友城等重要外事资源,构建资源统筹和信息共享常态化机制,加快国际资源转化利用;以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为抓手,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交往,向世界展示别样精彩的成都。

一路向西向南,开放让成都枢纽辐射力、要素集聚力、产业引领力显著跃升,极大地提升了城市极核、门户和服务功能,通过打造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和中转枢纽,破除对外开放区位、平台、通道和空间制约,提升成都在全球城市中的经济地理地位,重塑对外开放新格局。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军伟: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将有效拓展成都开放合作的“腹地”空间

刘军伟分析认为,“四持续一突出”增强了成都开放型经济的抗压韧性,成都外贸进出口实现持续逆势增长。“四持续”即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国际通道网络持续加密、开放平台持续赋能升级、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一突出”则为外事资源优势突出。

例如,在开放平台持续赋能升级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国家级天府新区、自贸试验区,最近获批设立的成都东部新区等,平台开放发展能级不断提升,从而使对外链接、对内辐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对于成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未来机遇,刘军伟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有效拓展成都开放合作的“腹地”空间,为区域抱团开放、争取国家“话语权”提供契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从根本上改变成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势与场,由西部内陆地区转变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龙头和前沿。同时,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国际合作园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高能级平台密集布局,有利于成都集成各项创新政策,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夯实新载体。

本报记者 杨富 图据成都国际铁路港

原标题:乘势而上 逆势增长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