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成都蓝” 一大波硬核生态环境科技将落地成都

成都商报 2020-05-17 07:45

1

一夜的雨水后,市区出现“成都蓝”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勤 摄影

生态共建

去年,你的朋友圈被“成都蓝”刷屏过多少次?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不仅体现在朋友圈,甚至还迎来一次国务院办公厅的“官方”点赞。生态环境成绩“A+”并不是结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成都提出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下一步还有哪些新举措?

5月14日,成都市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在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将以更严格的标准、治理措施、监管考核推进成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而科技的力量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总投资12.8亿的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计划今年6月开建,中国环境科学院成都分院即将落地成都,拟建中日环保联合实验室,聚集全国、乃至全球环保科技力量发力生态环境改善。

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计划6月开建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成都环境空气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全年优良天数创下287天的历史新高,优良率78.6%,创下自2013年国家实施空气质量评价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今年,我们将以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目标。”张军表示,留住更多“成都蓝”,离不开全民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目前,《成都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已正式印发,绘制出今年蓝天保卫战的作战图。其中“建成加油站、储油库有机挥发物排放实时监控点60个”已经列入成都市2020年民生实事工作目标,同样被列入的还有“建成长江经济带(岷江、沱江)水质自动监测站10个”。

在张军看来,科技的手段,对处在攻坚期的成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十分重要。今年成都将进一步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等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值得注意的是,总投资12.8亿的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计划今年6月开建。张军透露,该实验室计划建设“六中心一平台”,不仅能够开展汽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气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研发,还将建设移动源西部数据中心,作为生态环境部移动源监管的数据中心和实验室的数据中心。

此外,中国环境科学院成都分院即将落地成都,将整合全国顶端生态环境科技力量在成都聚集;同时拟依托中国环科院成都分院和天府新区科学城科研资源,与日本共同在成都建设中日环保联合实验室,聚集全国、乃至全球环保科技力量发力生态环境改善。

成渝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东部新区环境保护规划编制

已经启动

“行政有区划,大气无边界”。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机遇背景下,成都与周边城市将在这一领域迎来怎样发展机遇?

在张军看来,加快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其主要任务首位就是实施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严格保护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建设绿色城市。

他还建议加大成渝区域联合防治力度,实行成渝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执法、统一监测预警、统一减排措施、统一保障。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大气、水、土壤、固废等方面污染防治和执法、监测、信息化、宣教等方面的技术研讨会,就共同关心的生态环境科研课题进行研讨。

张军透露,目前已经启动成都市东部新区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以生态优先,强调绿色先导,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同时,还将提前规划布局东部新区环保基础设施,靠前化解邻避效应,提升现代化生态环境管理能力,为公园城市大美形态贡献力量。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原标题:留住“成都蓝” 一大波硬核生态环境科技将落地成都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