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沉浸式应用场景沙龙 看成都新经济产业生态

成都日报 2020-05-22 08:19

2

嘉宾在西门子智能制造成都创新中心实地体验

疫情期间,大批“成都造”的新经济产品在身边积极涌现,传统企业也在通过新经济手段获得赋能。成都应用场景的培育正取得阶段性成果,成都新经济2.0的时代正在到来。新经济企业该如何抓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机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成都可以提供哪些应用场景?在这场沙龙上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

昨日下午,由市新经济委主办,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华为成都物联网云创新中心承办的沉浸式应用场景沙龙在西门子智能制造成都创新中心举行。在这场以“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主题的沙龙上,新经济企业、行业协会代表与市新经济委、区(市)县新经济工作部门及产业功能区的相关负责人面对面,围绕企业在蓉发展情况晒成果,对产业的未来话期待。

一条智能生产线的实地体验

参会嘉宾们首先在西门子智能制造成都创新中心实地感受了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研发场景。例如,在西门子离散行业数字化示范线上,嘉宾们体验了一条“未来的制造生产线”。制作一枚印章,只需通过iPad下单,通过虚拟方式完成验证、优化,制作生产即可,整个流程仅需15分钟。

“在过去,生产一辆汽车,需要设计师将图纸设计好后,工厂将所有零件进行组装,再通过测试看是否达到要求,一系列繁琐的流程耗时耗力耗成本。”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而在西门子智能制造成都创新中心的虚拟测试实验室里,两台试验设备可以实现通过软件将整个流程所有物理特性相关环节进行仿真测试,做到一对一的参考,降低测试成本。

如果说西门子智能制造成都创新中心展示的是制造方式变革,那华为成都物联网云创新中心就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基础设施布局代表。中心依托华为在物联网管理平台、窄宽物联网等方面技术优势,通过物联网云平台面向西南范围内企业提供芯片、模组、云服务、解决方案支撑等技术服务。

今年3月,成都发布的《供场景给机会加快新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成都将发布城市机会清单落地应用场景,按场景细分领域举办场景沙龙、对接会等主题活动,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将应用场景转化为市场机会。新经济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沉浸式沙龙搭建智能制造场景构建主体间沟通交流平台,开展从场景解决方案到落地落实的全流程、开放性探讨,加强各主体对应用场景再认识,形成一系列推进智能制造场景构建的创新举措和办法。”

据了解,主题沙龙结束后,新经济研究院还将以沙龙研讨内容为基础,结合研讨领域内的相关研究,输出题为《2020新经济应用场景建设指南——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应用场景》的研究报告。报告包含应用场景发展背景、应用场景建设需求、应用场景建设路径及推动场景应用落地的发展建议等内容,为城市智能制造的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场景打造提供指导性建议。

1

卡诺普机器人

一家新经济企业订单的逆势增长

当西门子、华为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在成都布局智能制造时,成都本土成长的新经济企业也在“智变”中尝到了甜头。“疫情来袭,不少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率先意识到,以往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生产方式,很难经得起这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复工以来,不断有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咨询。”成都卡诺普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世海告诉记者,虽然很多原有的市场开拓活动都因为疫情被迫取消,但公司的订单数量已经连续两个月刷新历史新高,并在3月初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成立于2012年的卡诺普起初生产机器人控制器,2019年推出机器人整机产品。其机器人产品以服务焊接、冲压、搬运等工业细分领域的一般工业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客户为主。在邓世海看来,伴随劳动力的变化,由机器人代替重复的人工劳动力可以为企业带来很高的投资回报率,同时也能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谈及智能生产在成都企业中的应用时,成都电子信息行业协会秘书长贾晓钦坦言,“从工业4.0角度来讲,其实成都有不少企业整体制造水平并不是很高。从长期投入而言,智能制造的成本投入,前期投入太大的话,多久能收回成本是阻止企业智能化改造的一个重要因素。”她提议,希望未来能通过协会组织相应的智能制造设备或者提供智能制造的公司提供相关设备租赁,让小公司以小成本切入智能制造的赛道,享受到智能制造带来的红利。

一座城市的新经济场景营造

和现场展示的成都新经济产品形成呼应的,是忙碌穿行在会场中的各区(市)县负责人,互换名片、添加联系方式……其背后是为了让企业家更好地了解成都新经济的应用场景。“很高兴成都有这样的应用场景沙龙活动,搭建起了政企之间、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政企良性互动、行业跨界对话、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是政府和企业的优质桥梁。”双流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外,现场更是搭建起了互动的平台。”

这场沙龙只是成都新经济营造场景的一个案例。与其他城市相比,成都推动新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征是“场景”供给。“7大应用场景+N个延伸场景”的开放体系,是新经济在成都由概念走向现实的基石。“新经济既不是靠城市规划出来的,也不是靠补贴和优惠培育出来的。从给优惠到给机会,场景是新经济企业最需要的机遇。”对于场景的重要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专家朱克力如此评价。

新经济场景的营造,最鲜明的代表是“城市机会清单”的发布,将成都打造为“遍地都是机会、随时充满机遇”的“机会之城”。在发布四份常规“城市机会清单”+两份疫情时期的“特别清单”后,成都在3月31日的发布会上又一次宣布:成都将每月发布100个面向社会、触摸未来、链接应用的新场景;成都将每月发布100个硬核支撑、开放兼容、彰显个性的新产品。

早在2017年,成都就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委,并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开启新经济元年。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就是成都发展新经济最大的两个抓手。场景落地到成都,分为三个级:一个是城市级的场景,面向城市所承载的国家战略;第二个是产业级的场景,诸如人工智能+、清洁能源+、5G+、区块链等领域,像这样由技术延伸扩展出来的产业,打造出产业级的新经济场景;第三个就是企业级的场景,比如方所,在以前的印象中,更多地以一家书店而存在,现在被赋予了文创空间的意义。接下来,成都将继续深化这三级场景,并推出成都“场景营城”的具体实施方案。

本报记者 程怡欣 文/图

原标题:一场沉浸式应用场景沙龙 看成都新经济产业生态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