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做好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区

成都日报 2020-05-25 07:41

QQ图片20200525074116

每位农民眼里都有对城市繁华的憧憬,每个城市人心中也都住着一个“田园梦”。

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梦想,却将在我市郫都区完美融合——通过注册登录“共享田园新农人”小程序,认养土地或支持乡村特产成为共享田园新农人,则可让农村向城市看齐,也让城市人解了“乡愁”。

这是郫都区集成多项改革成果,统筹推进资源开发、景区打造、林盘保护、产业发展等多项任务而推出的“共享田园”发展模式,也是郫都区“力争率先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区”目标的有力注脚。

2019年12月,成都市西部片区被列入国家公布的11个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名单,旨在通过各地的改革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改革措施和典型经验。

作为乡村振兴力争“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同时也是农业农村改革勇立潮头的郫都区,再次亮出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该区迅速研究出台了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实施方案,响亮地提出“力争率先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区”目标,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按照成都市高质量发展和公园城市建设要求,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锐意改革创新,围绕七大融合试点,实施八项重大工程,努力建成改革创新展示区、城乡融合先行区、公园城市示范区,向成都乃至全国人民交好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方向

七大试点

聚焦全方位“融合”

党中央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那么,融什么?怎样合?

郫都区认为,推进城乡融合并非“浅尝辄止”的观光体验,还需要通过土地、农房、资产、生态等生产生活要素互补、互动、共享,共同构筑一个深度融合的生态链。

从“共享田园”模式,郫都区推进城乡深度融合的思路可见一斑:网络平台上线了“新农人、耕种服务、乡村民宿、乡村美食、乡村活动、乡村特产、鲜蔬配送”等功能模块,棋田、先锋、安龙、广福、战旗5个试点村提供可个性化土地认养方案。与之前大多“浅尝辄止”的农村休闲旅游不同的是,通过农用地认养,城市人群可深度参与到乡村生产生活,而乡村也能更精准、更有效地服务城市,实现区域内特色农产品和优质旅游资源串联成势。同时,采取跨区域多村共营方式,搭建特色农产品、优质旅游资源的协同发展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为乡村导入更多人流。

这样的深度融合,在此次郫都区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深化:方案中明确的试点任务,将统筹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价值融合、要素融合、数字融合、就业融合、居住融合、收入融合,各项融合试点任务互为衔接,相得益彰,将实现城乡要素高效配置,打造改革创新“集成展示窗口”。

以“产业融合”为例。瞄准城市多元化消费需求,郫都区将创新农商文旅体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农业、商贸、旅游、康养、文创、体育、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针对小清新、小受众发展“微度假”,探索创新城乡共建共享机制和互利共赢模式,重点推进友爱农科村18个村连片、三道堰青杠树村17个村连片、战旗五村连片、金沙五村连片等区域农商文旅体协同发展,积极创建天府旅游名县;针对城市居民消费模式变化趋势,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交易平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产供销有机衔接机制,重点推进社区支持农业(CSA)、商超直供等模式,提高农产品电销、直销比例和“无接触”配送能力。

在“要素融合”中,郫都区将充分发挥农村土地三项改革等国家、省、市改革探索的基础,试点健全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城乡资源配置。

值得期待的是,郫都区还将有序构建“产业功能区+特色镇(街区、景区)+新型社区(林盘聚落)”三级城镇体系,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规范发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重点推进“乡村振兴博览园+安德川菜小镇+安龙、广福、先锋”“影视文创产业功能区+团结影视文创小镇+学府社区、石堤村”“文化时尚功能区+奥莱小镇+顺安村、春台村等建设”,塑造绿色廊道、融合产业、历史文脉、消费场景交互融合的空间结构。

落地

八大工程

诠释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数万市民在新开园的“天府水源地·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体验到了久违的田园生活。在金黄的麦田中骑行,在幽静的林盘绿道中散步,在村庄里摸鱼、摘菜、观看民俗表演、品尝农夫坝坝宴……在田野中探寻传统农耕文化,尽情享受自然之美。

这是城乡深度融合碰撞出的火花,也是郫都区着力推进的方向。在该区的改革实施方案中,8大重点工程、25项试点任务构成了整个城乡融合改革试验的路径,将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走廊建设工程、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工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城乡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城乡劳动力资源协同开发转化工程、城乡生态价值提升转化工程、城乡公共服务协同提升工程,做优做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按照“示范先行”的思路,郫都区将以成灌高速、成灌高铁、国道317线、蜀源大道和清水河为轴,建设5条城乡融合示范走廊,集成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搭建、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等7项试点任务,汇聚安德川菜小镇、印象春台、实力田园等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推进沿线村(社区)建立健全治理体系、加快呈现公园城市形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打造集特色产业发展、大地景观再造、消费场景多元、改革要素集成等为一体的城乡融合发展集中展示核心区。

瞄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向转化”,郫都区将创新探索的“双平衡机制”引人注目。

在投入产出平衡方面,探索土地出让与生态改善配套捆绑交易、建设,将土地增值部分收益定向用于生态项目建设,引入市场主体开展商业开发,以商业收益反哺运营维护,形成土地增值与生态投入良性互动机制;在消费场景营造中平衡管护费用,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以绿道、林盘、湿地等生态资源为载体,有机植入生态、生活、文化、商业、消费场景等多元叠加的复合空间,促进生态资源多级多元转化为生态、美学、人文、经济、社会和生活价值。

同时,该区还将大力实施城乡治理能力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协同提升工程,创新“打平伙+九大碗”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村委主导、群众主体、乡贤带动、大师出智、各方出力共办“一桌席”,做好强堡垒、建新村、美环境、树新风、善治理、优服务、育产业、壮集体、鼓腰包“九道菜”,实现共建共享。

本报记者 陈泳 文/图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