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的“成都场景”

成都商报 2020-05-26 07:34

  

4月29日,成都在绿道上发布100个新场景100个新产品

刚刚过去的春天,世界骤变。线上与线下,场景与互动,成为发烫的热频词。

产品,应新场景而生;舞台,由城市搭建——“2020成都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首场发布会”的聚光灯下,时间属于成都“80后”创业者付强。聚焦疫情之下家庭场景中的新产品FITURE家庭科技健身设备,向摄像头另一端的全国网友推介。

不用提前邀请客户到场、预约媒体报道,2个小时吸引超536万人次在线观看,点击量超2000万人次,现场达成1600余单、近9亿元意向订单。

进入3月,成都按下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快进键”。3月31日,“2020成都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首场发布会”在全国率先举行,为成都36.6万家新经济企业提供舞台,危中寻机。这场发布会约定:年内还有9场系列活动,将累计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

从企业级场景到产业级场景,通过三年布局,成都正将整座城市打造成一个宏大的新经济场景矩阵,承载企业的机遇和城市的雄心,在变革时代乘势而上。

寻找“场景”

疫情是一块最好的“试金石”

5月中旬召开的成都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与往常不同。在会场通道入口,不少人留意到了实时显示入场人员体温数据的大屏幕——“诺小方红外热成像测温仪”。这正是四川谛达诺科技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基于疫情中的智能医疗场景研发出来的新产品,瞄准城市企事业单位、园区、商场场景下的即时体温检测。

1月27日上午,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就举行了农历鼠年的第一次工作会,着手研究并发布新的新经济场景,以帮助受疫情冲击的成都新经济企业快速回血。

放在全国疫情吃紧的背景下,鲜有城市彼时已经着手为新经济企业疫后发展谋篇,并明确提出要在疫情中寻找“场景”这一概念。反观成都,疫情期间,发布了两次《成都新经济企业疫情防控能力清单》,为新经济企业特殊时期创造新场景提供了沟通渠道、对接机制和机会。

于是,不少“成都造”的新经济故事广为流传——智慧医疗场景下,成都博奥晶芯率先研发出全球首款在一个半小时以内同时检测19种病毒芯片系统,成都老肯医疗为武汉火神山医院批量供给医用空气消毒设备。

也有抓住“宅经济”风口的,比如,驶入生鲜配送赛道快速和当地200多个小区合作的四川新希望鲜小厨,以及仅在除夕当天流水就达到20亿元的《王者荣耀》。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首席顾问陈序也提到,FITURE家庭科技健身设备,利用了人工智能算法,这是典型的硬件+平台模式,将大数据应用到在线场景的好创意。

疫情就像“试金石”,越是逆势,成都新经济企业反而越能精准找到那个最有潜力的场景,大展身手。

对城市而言,重压之下,新经济带来的新动能浮出水面,城市经济显露韧性。

数据统计更加直观。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5.5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但在同期公布一季度数据的7座新一线城市中,回落幅度最小。更值得关注的数据是,今年1~2月,成都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逆势增长16.6%、18.9%,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3%。

“独角兽”从0到6

城市“机会清单”下的蛋

成都在疫情大考中的表现,绝非一日之功。企业对疫情的敏感度,更是来源于过去三年里城市密集打造的“场景”。

相较于传统的给优惠、给补贴,成都提出不同的思路——供场景、给机会,让有能力抓住机会的企业脱颖而出。2019年,成都先后发布四批次“城市机会清单”,共计1500余条供需信息。用成都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卢铁城的话说,发布清单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成都打造为“遍地都是机会、随时充满机遇”的“机会之城”。

场景本身,已成为全国城市竞相发展新经济看准的发力点。今年3月末,仅两天内,上海、成都不谋而合同时出招。3月30日,上海出台《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其中提出,上海将在未来推出“100+”应用场景,集聚用户流量,催化在线新经济发展。3月31日,成都举办“2020成都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首场发布会”,宣布将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天府绿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东部新区建设等,都可以是新经济的场景。

成都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解释,从给土地转向给场景,从给优惠转向给机会,政府不直接指定倾向性的产业路线,而是以新思维和新应用场景,引导市场优秀的要素聚集到新经济领域和新产业赛道。换言之,城市机会清单,就是把城市的机会发给企业,让企业在场景中获得最佳发展机遇。

滴滴出行2019年发布的全国夜间出行需求榜单上,成都夜间日均呼叫订单量仅次于北京。事实上,不仅是滴滴,成都的网络零售额持续领跑中西部,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消费指标始终全国领先。为何?“因为我们为这些新东西提供了落地的应用场景。”成都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解读,这类场景,不光是物理载体的概念,它更多的是制度、技术、模式、业态整合融合落地的概念。

一组数据更加直观。历经三年创新开拓,成都独角兽企业从0到6,新经济企业从18万家增至36.6万家,获得风险投资从40亿元增至520亿元,新经济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王者荣耀、哪吒等成都造新文娱产品引爆全球,新经济活力指数、新职业人群规模均居全国第三,为成都连续12个季度保持8%左右经济增速提供了强劲动能。新经济,已成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推动者。

场景矩阵

“新经济元年”许下的诺言

要探寻成都发展新经济的“初心”,不得不将时间轴拉回到被视为成都新经济元年的2017年。那一年,成都从科技、发改、经信等部门抽调骨干,在全国率先设立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都市新经济委的后缀,是“委”而不是“局”,亦有深意。“局”,是一个单项职能部门,而“委员会”具备平台性的综合协调职能,可以横向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与新经济的特质相互匹配。

周成是成都市新经济委政策法规处处长,此前任职于成都市委统筹委。在他的记忆中,无论是新经济,还是新经济委,于当时而言都是新的课题,都是在“无人区”探索。

为何要勇闯“无人区”?深处内陆,远离海运优势的成都,难以享受沿海沿边的红利,不得不长期依靠承接沿海地区产能转移寻求发展。从自身发展看,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成都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容量受限的双重压力。要实现后发赶超,就必须寻找到新赛道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在此背景下,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成为成都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抉择、寻求制胜的关键一子。成都在全国首创提出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加快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在成都市新经济委内部有这样一种共识,即新经济是新动能的一种具体外在表象,而不仅仅是某个先进的新经济产业,它不仅有产业属性,还有社会属性。正因如此,“场景营城、产品赋能”,成为成都发展新经济最大的两个抓手。

成都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说,从企业级场景到产业级场景,成都新经济的终极目标,是将城市打造成更宏大的新经济场景,承载企业的机遇。“通过三年布局,成都已经站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形成了整座城市的场景矩阵,系统作战。”

对城市而言,新经济更是已成为高品质生活的创造者。

5月7日,成都市凝聚社区发展治理新优势激发办赛营城新动能工作会议上,场景的概念,从产业逻辑应用到了社区治理——成都提到,传统社区空间正向融地域、生活、情感、价值等于一体的“场景”延伸,场景营造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物化空间,也是社区发展治理的未来方向。

锦江公园首个慢行街区示范段上,遥望着339电视塔的望平滨河路,咖啡香久久不散,来网红店打卡的年轻人络绎不绝。身处其中的成都人,已悄然发现用场景营造释放企业活力,以新经济转化城市动能,改变城市生活形态、塑造城市气质。

相比三年前的“新经济发展大会”,成都新经济已经发展到另一个新的起点:场景营城,赋予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新动能,也为这座管理着超2000万人口的公园城市打开优雅时尚生活气息和文化气质的新侧面。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奕 邹悦 摄影 吕国应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