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然博物馆主体钢结构完工 高低起伏现“蜀山”

成都日报 2020-06-01 07:14

1

成都自然博物馆主体钢结构封顶

昨日上午,随着最后一片重达30.1吨的屋面网架吊装完成,成都自然博物馆主体钢结构全面完工,工程进入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阶段。

成都自然博物馆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将助力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再添一座地标性文化场馆。

难度大

200余名建设者

挑战异型钢结构工程

昨日上午10时许,成都自然博物馆主体钢结构最后一片重达30.1吨的屋面网架起吊。塔吊的长臂上垂下长长的钢索,将钢结构网架缓缓提升到高处。地面上,人们翘首仰望,高达40米、重达9200吨的钢结构工程,是这座地标建筑的主体,也是难点所在,而最后一块网架的位置,位于建筑的顶点。

“自开工以来,项目施工过程中克服了市区场地狭小、连续雨季施工、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交叉施工等多种挑战,在今年1月顺利进入到了地上钢结构施工阶段。”中铁建工集团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党支部书记夏清说,“随后,我们迎来了最大的挑战,为了表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蜀山造型,成都自然博物馆六个不规则单体的屋面网架采用了大跨度异型多折面结构,这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夏清介绍,钢结构工程的折面网架达到78米的最大宽度,需要焊接球网架分片共36片,总重760吨,展开面积9000余平方米。网架分片大小不一,小的20.21吨,最大的37.2吨,面积最大可达370平方米。钢柱最大倾角达到33度,对安装精度和钢构件加工焊接精度的要求非常高。面对吊装难度大、体量大、构件多、布置复杂等情况,200余名建设者连续作业60天,顺利完成1500余吨屋面钢结构地面预拼装和吊装。

2

鸟瞰建设中的成都自然博物馆

蜀味足

灵感来源于

成都平原周围的雪山

为什么成都自然博物馆的屋顶高低起伏?原来,根据设计方案,成都自然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将体现出“蜀山”的造型,灵感来源于成都平原周围的雪山。成都自然博物馆将用山峰岩石的形态与蜿蜒参差的裂缝肌理表达出板块的运动与地质的变迁,以此来致敬蜀山;用内部空间的天桥和长廊象征蜿蜒盘旋的蜀道意境,以此追忆蜀道;将理水引灌的古代智慧引入博物馆的室外园区,用弯曲的水流和倒影水池体现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用蜀山、蜀道、蜀水的意象展现成都平原地域特色。

接下来,成都自然博物馆将进入装饰装修施工阶段,中铁建工集团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经理肖蕾说,“装修装饰施工也是一块硬骨头,仅挂件定位精度误差就要求控制在3毫米之内。为保证装修效果和装修质量,我们坚持样板先行,目前已经完成了砌筑、石材幕墙等样板制作。”

肖蕾介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成都自然博物馆建设项目今年2月28日开始复工,3月10日全面复工,开工即决战,全力完成2020年下达的各项任务。

看历史

将展现中国西南地区

自然演变史

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是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成都理工大学在校区内共同策划、筹备、建设的一所自然博物馆,是四川省、成都市重点工程,将打造成为城市重要的文化地标,助力成都推进“三城三都”建设。作为成都市文博类建筑中的又一精品工程,成都自然博物馆将在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期间为来自全世界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中国西南地区自然演变历史的窗口。

成都自然博物馆位于成华区成都理工大学西侧,总建筑面积5052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其中展厅17005平方米。建筑空间划分了展示区、教育区、公众区、业务区、行政管理区等功能区。成都自然博物馆规划有五大展厅,分别是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恐龙厅、生命探索厅、缤纷生命厅,同时配设临时展厅、4D影院、学术报告厅。届时,观众将在这里一睹亚洲最大恐龙合川马门溪龙化石。

成都自然博物馆以科普教育为主要目的,是集标本典藏、科学研究、展览展示、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大型自然博物馆。按照成都自然博物馆展陈大纲,馆内将会以文化教育为主线、科普教育为核心、地学展陈为特色、典藏建设为基础、应用技术为纽带,围绕“认识地球家园,探索自然奥秘”的主题,对生命起源、地质作用、矿产资源、浩瀚宇宙等课题进行科普与展示。

“成都自然博物馆将对外讲述中国西南地区,从喜马拉雅山脉到四川盆地广阔地域的自然演变和历史进程,不仅填补了西南地区综合类自然博物馆的空白,更是国内博物馆系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都城投集团所属统建城开公司工程技术部部长陈丹说,“在成都的城市发展战略中,文化IP是一块不可或缺的拼图。”

本报记者 汪兰 摄影 胡大田

原标题:高低起伏现“蜀山”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