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携手 如何下好国家战略“先手棋”?
成都日报 2020-06-01 07:19
推进交通设施同城化,提升成德眉资城市间交通密集度 本报资料图片
围棋中的“先手”,是指在一场局部战斗之后,能够首先腾出手来,在另一块大场先行落子,先手的一方往往占据一盘棋的主动权。
在国家战略加持下,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已被视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要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同城化进入“深水区”成为必然。
今年3月,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发布《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力争到2022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7万亿元。经过3年努力,成德眉资将协同打造形成若干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四城携手,共画一“圈”。伴随着成都东部新区的拔地而起,未来城市雏形被清晰勾勒,其中,“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是五个新定位之一。下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手棋,成都东部新区可以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提供怎样的努力?
两周来,《成都经济观察》已借5位本报首席观察员的专业眼光,分别聚焦成都东部新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本报再次聚集5位本报首席观察员,看看向未来而生的成都东部新区,如何下好这个“先手棋”?
关键词1 合作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主席兼首席专家杨继瑞:
合作共赢的同城化协调发展
成德眉资同城化不仅仅是构建成都都市圈的“先手棋”,更是四川和成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成德眉资同城化在唱好“双城记”,建优“经济圈”中的特殊功能不可替代。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主席兼首席专家杨继瑞表示,通过区域一体化发挥组合优势,抱团携手、集成协同是“经济圈”建设的大势所趋。因为,没有成德眉资同城化,成都极核与重庆极核携手同行的能级不够,就不能共同作为撑起“两中心两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他指出,首先,成德眉资同城化还在路上。虽然,成德眉资同城化的战略共识已基本达成,相关工作也有序推进,但同城化毕竟是一个过程,目前进入了同城化协调难度大的“深水区”,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二,成德眉资同城化作为四川和成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还有一个全盘布局跟进的问题。比如,成德眉资同城化的互联互通,打通交界地带的“断头路”,构建空港物流、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的“三张网”,特别是成都都市圈交通网络公交化、通勤化和便捷化需要投资和建设时间。第三,成德眉资毕竟是四个行政区划不同的城市,构建同城化相应的体制机制非一日之功。因此,成都都市圈与重庆都市圈能否紧密携手同行,唱好“双城记”,成德眉资同城化就是在四川行政区划内的一种先行先试和率先探索。
基于这些现实情况,杨继瑞进一步指出,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过程中,坚持合作共赢,始终是成德眉资焦点。世界级城市群和国内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城市群竞合关系的实践告诉我们,新时代城市之间的关系,一定要以合作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才能实现“双赢”和“多赢”。“在成德眉资同城化过程中,要形成成都都市圈建设过程中‘你追我赶’生动活泼的同城化场景。”
下好这个“先手棋”,可以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怎样的力量?“这枚‘先手棋’,使四川和成都可以在省域范围内先行先试行政区与经济区的适度分离。”他建议,在此探索和实践中,把握好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的“脉动”,特别是其中的难度、堵点和热点,以问题导向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以为唱好“双城记”和建优“经济圈”的川渝合作探路,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优选路径。
关键词2 创新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四川)自贸区综合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霍伟东:
推动要素流动资金融通社会融合
设立成都东部新区,可以为成德眉资同城化提供哪些支撑?作为“主干”的成都,要与其他兄弟市州实现协调发展,东部新区可以有哪些先手棋?上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四川)自贸区综合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霍伟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成都东部新区要注重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要素流动资金融通社会融合,助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他从四个方面给出了建议。“在要素流动方面,要全面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和共享。”他分析说,一是整合成德眉资四个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逐步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网和移动终端,实现可视化、实时化,相互发布需求建立成德眉资同城化人才需求库。二是成德眉资共同推动柔性引进高端人才,从高享受工作地点和引进地点优惠政策,实现高端人才共享。
在经济整合方面,要深化各城市间产业协作。成德眉资应以现有产业合作为基础,如汽车、电子信息、重大装备、轨道交通等产业合作,借助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中欧班列和南向班列、国际空港等平台,推进成德眉资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方面不断深化分工与协作。
在资金融通方面,一是整合成德眉资金融信息、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等资源,创新建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成德眉资的各类主体提供信用信息、融资信息、数据分析等多项服务。二是推进成德眉资区域内企业跨地区融资成本趋同,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
在社会融合方面,一是要推进交通设施同城化,目前,成德眉资城市间交通密集度和质量有待提升,与现代化都市圈有较大差距。因此需加快推进城际铁路、跨区域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城市主干道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推动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的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向德阳、眉山、资阳延伸,从而全方位实现交通设施同城化。二是着力推进成德眉资“一卡通”;积极推动成德眉资客运联网售票,实现注册用户、线路及票务信息共享,并探索推进铁公、铁空等旅客联程联运;支持成德眉资地区开行公交线路或公交化运营的客运班线。全方位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协同发展。三是在医保信息系统建设、异地就医结算服务、药品耗材集中招采、医保基金监管联动、医保职工缴费年限互认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全面推进医疗保障同城化。四是成德眉资共同推进建设教育、医疗、社保等同城化协同机制,并统一市场监管、开放政策等。
“总而言之,要通过在体制机制上打破成德眉资固有行政与经济区划,探索形成区域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以飞地经济模式创新在成德眉资区域一体化内的投资与分享,解决成都都市圏产业的经济地理空间布局,更好地服务国家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布局。”霍伟东表示。
关键词3 重构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陈光:
形成三个经济地理层
在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陈光看来,从世界城市演进方向看,一个重要规律是——最终形成地理相邻、某种程度上分离、又在某种“功能链”上连成一片的城市区域,呈簇团化、集群化、点轴式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都处在这一过程中,而城市集群化发展成功关键在于,核心城市规模、质量和辐射能力以及节点城市和通道建设的桥梁、支撑和流动效率。”
对于成都东部新区如何更好地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陈光建议,要树立区域协同发展新理念,而区域协同发展需聚焦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以及“中心城市”反哺周边地区、主动支持周边地区发展,这样“中心城市”才能行稳致远。“‘中心城市’优势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周边和纵深地区人口、市场及资源‘腹地作用’,解决区域协同问题,要努力破除行政区划障碍和利益藩篱,试点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当分离,尝试以跨区域共建项目为单元的考核办法及‘产业配套度’‘区域协同度’为考核新指标。”
同时,陈光表示,要重构经济地理发展新格局,即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框架中,形成“核心区”“协同区”和“辐射区”三个经济地理层,而成都、重庆是新经济地理版图“核心区”;“成德眉资”是广义的“协同区”;成都平原经济区8个城市都可作“辐射区”。“每一个区域都要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发展需求,同时建议制订《“十四五”期间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产业布局协同化、政策管理精致化相结合。”
“成都东部新区的建设将增强成德眉资同城化的产业支撑。”陈光分析建议,要顶层设计、省级部署、中心城市牵头、相关协同区参与,共同拟定《“十四五”期间成都东部新区和协同区产业发展规划》。除此之外,陈光认为,“成德眉资同城化”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是应有之意,防止中心城市连线上的“中部塌陷”、强化“成都东部新区”、资阳、沱江流域等节点建设亦是应有之意。“要突出‘节点’城市建设避免‘中段塌陷’现象,需从全省角度支持资阳建设成都平原经济区东部重要铁路枢纽,统筹成南达万高铁、成自宜高铁、成渝中线高铁、成渝客专4条出川铁路大通道在资阳交汇融合,高标准规划建设成都东部新区资阳协同区和临空经济区,打造沱江流域绿色生态文旅发展轴。”
关键词4 协同
人民日报社会版主编李智勇:
借势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
“有没有观察过树叶的构成?一个‘树叶组’中,每片树叶的长势都是错落的,这叫‘叶镶嵌’结构。拿大家熟悉的三国历史,关张赵马黄,再加一个诸葛亮,在巴蜀集团中的分工是不一样的,张飞善冲锋,诸葛用奇谋,马超懂骑兵,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然后优势互补,形成人才镶嵌结构,力量就出来了。”人民日报社会版主编李智勇说,“城市的协同发展,也是如此。”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工程和实施四川省‘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要建设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产业互补、分工协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成都东部新区要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也应在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上做文章。”李智勇指出。
在他看来,成德眉资要实现产业协同,应坚持优势互补、共建共享。要统筹都市圈整体利益和成德眉资四个城市的发展目标,突出增强成都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和充分发挥德眉资三市特色优势,推动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没有中心城市功能,难以整合力量,这叫帅旗一竖,三军知进退;没有各自优势,犹如有两支弓箭兵而无刀盾兵,重复建设且功能欠缺,也不能形成战斗力。”
他特别指出,成德眉资可以借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建设势能、天府新区建设势能、成都东部新区建设势能,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也就是,实现成德眉资产业协同,应以临空、临港、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抓手。
“三军分工互补体系不是机械建立,而是通过具体战役磨合。新的产业升级机遇和挑战摆在面前,这就是整合的好机会,以战带练,既整合队伍,又取得战果。”
实际上,李智勇已经注意到,今年3月正式对外发布的《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就指出,要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协作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经过3年努力,成德眉资将协同打造形成若干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在这一清晰的目标下,成德眉资同城化产业协作将迎来新阶段。”
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加速重构。“成德眉资加强产业协同,有助于在成都都市圈形成产业一体化,从而更好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于成都东部新区而言,应充分发挥其新区优势,为成德眉资产业协同发展作出示范。”将眼光放得更开,李智勇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都围绕“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打造产业集群高地,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建言献策。他告诉记者,“创新大脑、强壮筋骨、畅通血脉,构筑更富活力、更为强健的有机共同体,聚力打造产业创新高地、产业集群高地、产业要素配置高地,同样也是成都东部新区构建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必须考虑、必须做好的命题。”
关键词5 破局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
软硬兼施方能融为一城
“成德眉资同城化,是成都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任何大城市,要想再扩张,首先必须是地域上的扩张,否则,地域容量太小,就会装不下扩张后的种种生产要素。这是世界各国大城市扩张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这样表示。
被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成德眉资同城化要如何实现?成都东部新区要建设成为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怎么才能走得更顺畅、更有效率?“我以为,应该也必须做到四个字:软硬兼施。”詹国枢指出,所谓软,指的是体制、政策以及观念。既然打算同城化,就要四城变一城,即,要对现有体制和政策进行适当变通、改革,甚至断然打破。四城之间,能够有一城相待的各种体制和政策,就要努力向着“一城”方向前进,要尽量做到无差别,成一体,像一城。
“软,也包括人心的接纳、包容和融和,即观念的改变。”他进一步指出,四城居民要逐渐做到淡化各自传统地域身份格局,其文化娱乐设施,各种文化活动,也要尽量将四城融为一城,当作一件事情来办。
“至于硬,则主要是指四城间的交通命脉。要大大加快融通力度,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是题中应有之义,势在必行之举。当前,要加大交通投资,加快施工进度,地面要拓宽,地下要拓展,让四城之间真正做到四通八达,物畅其流,血脉相连,人畅其行。今后,无论生活在哪里,就像住在一个城市里一样方便、快捷、舒适。交通便利了,各种流通成本就低了;四城融为一城,也就容易多了。”詹国枢如是说。
本报记者 李艳玲 孟浩
原标题:四城携手 如何下好国家战略“先手棋”?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