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点燃科技创新的澎湃引擎

成都商报 2020-06-03 07:16

1

5月29日,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卫星全直播互联网平台——直播地球APP正式发布 活动主办方供图

6月3日,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在成都举行。而科技创新,早已是成都近一年来的热词——

5月29日,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卫星全直播互联网平台——直播地球APP正式发布,成为卫星互联网正式纳入国家“新基建”战略以来,国内首个全新发布的卫星互联网产品;

5月18日,成都高新区企业迈克生物发布公告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直接化学发光法)和IgM抗体检测试剂盒(直接化学发光法)取得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新冠核酸和抗体试剂盒双证的企业;

4月16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敲钟声,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登上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第一只川股……

从规划到政策再到人才,成都科技创新结出的累累硕果,正揭示了成都的一条开源之路。源泉打开,动能澎湃而来。

引擎的澎湃动能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100家 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一路疾行

回顾这一年,科技创新这个引擎带给成都的澎湃动能,不言而喻——

2019年,成都增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36家,总数突破410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收入突破9300亿元,同比增长11%;新经济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新经济活力指数、新职业人群规模均居全国第三。成都独角兽企业实现了从0到6的突破。

疫情更是一块试金石,在大国战“疫”的背后,成都协同作战的轴线非常清晰——疫情期间,高通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装置、京东方智能体温预警解决方案、光启智能防疫头盔等战“疫”黑科技,皆是“成都造”。

正是有科技创新作为引擎支撑,成都经济在疫情下表现出了足够的韧性:成都是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快、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一季度GDP增速、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加速奔跑的背后,是顶层设计的站高谋远。今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4月,四川省科技厅、重庆市科技局签署协议,双方将以 “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在刚刚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是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成都在快速行动,协同规划西部(成都)科学城,提出构筑以位于天府新区的成都科学城为创新策源,以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为产业创新承载的“一核四区”发展格局。

引擎的适配软件

创新是成都城市基因 政策为科技创新赋能

有了合适的软件,引擎才能高效地运行。创新的基因、灵活的政策,正是成都发动引擎的“软件”。

对成都来说,创新,早已植入了城市的灵魂与底色。从蜀守李冰兴筑都江堰,到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早发明和使用雕版印刷术的地区之一;从发行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到1980年新中国第一只股票“蜀都大厦”在成都诞生。活泛的“脑洞”,在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上不断闪现。

回到当下,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让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这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也是这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切口。

让企业创新无“后顾之忧”的秘诀,在于政府 “搭台”。台,如何搭?成都有妙招。

创新,需要空间。根据计划,成都今年将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根据主导产业定位,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市场化运作的高品质科创空间1000万平方米,通过“给平台”“给奖补”“给机会”全方位推动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

天府海创园项目一期主体结构建设已完工,预计今年9月建成投运;成都芯谷高品质科创空间项目开工,总投资184.5亿元的26个重点项目动工……放眼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高品质科创空间硬件载体正加紧施工,创新资源正加速聚集。

创新,还需要资金。成都在创新赋能产业功能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等方面出台12项政策措施。

在财政科技投入上,2019年,成都市科技局引导组建了总规模28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和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总规模65.02亿元的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参加科技与专利保险的科技型企业投保金额231.87亿元,为成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引擎的点火阀门

人才新政引凤来翔 “成果转化”敢为人先

引擎,最终要靠人来发动。人才,正是科技创新引擎的点火器。

成都一系列人才政策“筑巢引凤”次第出台——除了以“人才新政”引来35万青年人才落户、实施城市猎头行动计划外,更为软件人才量身打造了“蓉贝计划”,并面向全国全球高校科研院所、青年创客等科技人才提供创新创业资助……

而高校原创性的技术成果,唯有与市场需求发生“化学”反应,才能碰撞出更大的创新“火花”。

在要素资源整合上,去年成都开展上千场(次)“校企双进”系列活动,帮助畅通校企资源和信息对接渠道,推动优质项目和创新平台向产业功能区聚集,赋能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校企双进”带来的成果,从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兵公布的一组数据中可见一斑:从2017年7月揭牌成立至今,研究院已签约及落地产学研项目15个,总投资达2.15亿元;与地方大型企业合作6项,合作资金超过2300万元……

事实上,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成都一直敢为人先——率先在国内开展技术经纪职称制度改革;“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作为典型经验被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并在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复制推广。

招揽人才、整合要素资源、“混改”破冰……这一系列举动,内在逻辑皆是重构动力体系,让科技创新成为成都的动力引擎。

从成都展现出的经济韧性,我们看到一座城市不懈的上下求索之路。拨开成都温润闲适的面纱,科技创新的钢筋铁骨显露无遗。引擎已点燃,在做强增长极,进而形成动力源的路上,成都,一路疾行。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彭祥萍

原标题:成都,点燃科技创新的澎湃引擎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