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1000”——成都出台政策为科技企业和创业者“给机会”

成都日报 2020-06-03 16:41

为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推动实施中央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6月3日,在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

建立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制度;

持续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3年内翻一番;

……

成都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18条”从载体建设、主体培育、人才激励、环境营造、投入保障5个方面推出18条创新举措,综合运用搭平台、给机会、给资助、建机制等措施,全力激发和释放高校、院所、企业、人才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助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

为增强成都科技创新的空间承载能力,《政策措施》提出,“高标准规划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构建开放型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大力推进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建设”“高水平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加快工业互联网和城市物联网平台建设”等多条措施。

具体而言,按照“一核四区”空间布局,推动成都科学城与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联动发展,辐射带动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构建开放型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成都将实施补链强链专项行动计划——鼓励龙头企业以“众创、众包、众筹”等开放创新方式,整合集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和技术创新联盟等实施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支持制定国际标准,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单位(组织)每项标准给予100万元奖励。

推进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建设上,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依托产业功能区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及技术研发、检测检验、技术交易、创业孵化等科技创新平台,对国有企业在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于利润。

启动建设规模100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在科创空间布局建设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硬核科技“二次开发“实验室、中试共享生产线以及重点产业垂直孵化器等载体。支持高校院所、头部企业独立或牵头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和检验检测、成果孵化基地等功能性平台。大力吸引创新创业团队、科技型企业、创投机构、孵化平台等入驻科创空间,对符合条件的3年内每年给予不低于50%的场地租金减免。

为适应未来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成都将加快工业互联网和城市物联网平台建设。支持5G、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行业融合创新应用,加快建设成都5G智慧城,培育5G在垂直领域的特色场景,打造5G、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下一代规模互联网部署,推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壮大工业App,探索园区数字化资源共享模式,培育工业互联网优势平台。深化工业设备联网和核心业务上云,支持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培育科技创新主体

建设“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是开展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近年来,成都大力推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各类创新主体实现了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成都要如何进一步激活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源泉?《政策措施》提出了包括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支持大学在蓉创办专业学院培训基地、鼓励企业创办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建设“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支持企业创新产品首购首用、鼓励风险投资与科技企业合作、激励科技企业资产证券化在内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政策措施》提出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在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规划建设国际合作高层次办学集聚区,全力引进世界级大学共建特色学院和研究生院。

在鼓励企业创办研发机构方面,将对骨干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并在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享受科研事业单位同等待遇;支持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研发平台,支持中小企业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分别给予资金支持。

在支持企业建设“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围绕生产生活、城市治理等领域开展应用场景实测、商业模型验证、市场前景评估。对承担未来场景实验室项目的企业给予资助,并持续推出1000个示范新场景,对验证成功的项目纳入我市新经济创新产品目录。

同时,支持企业创新产品首购首用方面,持续推出1000个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建立创新产品政府购买制度,搭建创新产品交易平台,积极为科技型企业创造市场机会,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激励科技创新人才

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一座城市的未来关键在于“得人才”。近年来,成都新增落户人数位居全国城市前列,人才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力,《政策措施》中也明确对人才政策进行了升级,主要是将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鼓励大学生在蓉创新创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成都创新科技管理制度,将建立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度、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允许科研人员根据科研需要自主调整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明确了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可以到企业或其它机构专兼职开展创新活动,也可以在职创办科技型企业;强调了深化开展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加速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财政科技投入3年内翻一番

持续的科技创新投入是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的重要保障。《政策措施》明确,将持续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将财政科技投入纳入各级财政重点保障范围,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3年内翻一番。

同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强向上争取,强化资金统筹使用,重点保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宋妍妍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