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城出发,站上与未来相见的最前沿
成都商报 2020-06-04 07:31
终于,在延期四个月之后,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于6月3日召开了。
原本定于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的这场大会,具有顶层设计层面的意义。大会释放重磅信息,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城,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城,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学城。
科技创新乃国之利器。一部波澜壮阔的世界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辉煌灿烂的科技创新进步史。从硅谷到筑波,从德国慕尼黑科学城、英国苏格兰科学城到新加坡科学城,无不是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区,对城市和区域产生着重大深远的辐射影响。
再把目光拉远。迄今为止的五次世界科学中心大转移,深刻改写了全球竞争规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面临世界科学中心的新一轮转移,接力跑将落棒谁手?放眼中国创新版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深圳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其定位无不是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在新一轮科技创新中的“领跑”姿态十分鲜明。
四城之外还有谁?今年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明确支持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无疑,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上的中国西部科学城,汇聚了“科学第五城”“第五动力源”的最强呼声。
如此重大的国家使命,如此难得的历史机遇,如此非一般的战略定位,让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甫一亮相,就聚焦了全球目光。由两院院士领衔,对标国内外科学城先进经验,科学城总规划面积361.6平方公里,由“一核”即成都科学城,与“四区”即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共同构成。其目标,就是“构筑增长极、形成动力源”。
此“城”非彼“城”。与一般的工业园区或者高科技园区不同,这里,承载着基础性战略性前沿科学研究的责任,是原创性创新、基础性创新的策源地、发生地和集聚地,其孵化的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类型,都将代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和最高水平。
城市发展的第一引领是创新,第一奥义是集聚。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不仅将建设全国重要的创新驱动动力源、全国重要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全国一流的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地,也将建设全国领先的创新创业生态典范区。这里聚集的,将不仅是人、是物,更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这次大会上,与《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同时推出的,还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18条”以及人才新政“2.0版”。一套组合拳,为高校院所建设最前沿的科研平台提供大力支持,为创新企业配置最优质的资源要素,为创新人才提供最优越的发展环境,为创新成果构建最高效的转化体系,为创新产业营造最友好的金融生态。
科学城的建设,不是一般人想象的招才引智那么简单,而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非常复杂的城市重构,必须以整体观、系统性的思维,用城市文化说话,用城市生活方式说话。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为切口,成都将打造最活力、最创新的城市场景,以此铺开,实现城市发展动能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在城市竞合中从被动跟跑到主动领跑的历史性转变。
悠悠三千年孕育了成都最美城市烟火气,而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无疑是这烟火气之上,深吸天地灵气的一颗最“仙”明珠。在这颗明珠的映照之下,成都正站上城市与未来拥抱的最前沿。□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评论员 刘琴
原标题:从科学城出发,站上与未来相见的最前沿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