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成千万级IP 文化基因融入巴蜀儿女血液
华西都市报 2020-06-08 08:02
李敬泽做客名人大讲堂解读杜甫。
阿来做客名人大讲堂解读苏东坡。
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
2017年2月,四川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坚持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吸收外来,坚持把握导向、立足学术、着眼传承,率先启动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示范引领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2017年6月,经过调研摸底、市州申报、专家评审、工程领导小组审定,从全省各地推选的144名历史名人中,推出了首批10位四川历史名人。这些曾经生活在四川的历史名人,以他们的学识、节操和独有的精神,受到后人们的尊崇,并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巴蜀儿女的血液之中。三年来,围绕他们创新举办名人大讲堂12期,邀请李敬泽、郦波、于丹等名家深入解读首批四川历史名人,线上线下总观看量达1500万人次,成为千万级别的文化大IP。
加强研究阐释
推动文化研究“强”起来
发掘历史名人的文化研究是重中之中。建强研究机构,按照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标准,依托四川大学、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建成首批四川历史名人研究中心10家,通过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等方式,推动历史名人文化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聚强研究人才,按照巩固提升、新建培育的工作方式,依托名人申报地、文保单位和科研机构,建成首批四川历史名人研究会10个,聚集一批学识渊博、造诣精深的文化人才,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历史名人文化普及传承。做强研究成果,先后发布《大禹文化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研究》等160余项课题,编辑出版《四川历史名人经典研究文丛》(10册)和《四川历史名人研究新论》(10册),推出《三苏研究丛刊》《百年扬雄研究综录》等50余部学术著作。
加强保护利用
推动文化遗存“实”起来
如何丰富历史名人的文化遗存?让今人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他们的丰功伟绩。有部门加强文献整理,建好用好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杜甫草堂国家级古籍技艺传习中心等文献修复机构,让历史名人著作的孤本、善本、珍本“焕发生机”。立足原创、新创、精创,整理出版《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文献丛书》(20册)等一批文献资料。创建传习基地,按照巩固完善、优化提升、规划建设的思路,分类别规划建设历史名人博物馆,高标准巩固武侯祠、杜甫草堂、三苏祠等博物馆,高规格提升李白纪念馆、皇泽寺、杨升庵博物馆等,高标准规划扬雄博物馆、大禹纪念馆等,在科学保护历史名人遗址遗迹基础上,建成一批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和主题教育实践基地。
加强教育普及
推动文化普及“火”起来
推动名人文化进课堂,将大禹治水、李冰治水、诸葛亮治蜀等历史名人事迹纳入地方课程教材内容,在全省中小学广泛使用,并鼓励学校开设传统文化兴趣课、选修课,普及传习名人文化的时代价值。成都、泸州、眉山等首批历史名人申报地创建了一批历史名人主题特色学校,将历史名人文化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和网络课程体系。推动名人文化进校园,建好用好多元校园文化阵地,广泛开展以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讲座、经典诵读和主题实践等文化传承活动。东坡小学、草堂小学等学校将历史名人文化融入办校理念、校园活动、行为规范、阵地建设等,让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师生一种体验性、浸润式的文化熏染和生活方式。推动名人文化“研学”,依托名人博物馆、纪念馆、传习基地,建设青少年中华文化社会实践(实习)阵地,组织学校与其加强共建共享,创新开展系列“文教融合”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宣传推广
推动文化传播“兴”起来
各出版社推出了系列普及读物,结合少年儿童读者的认知水平和阅读特点,编辑出版《四川历史名人图画故事书》(10册)、《四川历史名人传记丛书》(10册)、《四川历史名人历史小说》(10册)、《四川历史名人与巴蜀名胜连环画丛书》(20册)等读物,有的已经在首届天府书展闪亮登场。组建由学者、作家、记者组成的创作团队,合力撰写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普及读本,传递历史名人文化的当代价值。构筑一批传习平台,创新举办名人大讲堂12期,邀请李敬泽、郦波、于丹等名家深入解读首批四川历史名人,线上线下总观看量达1500万人次,成为千万级别的文化大IP。组织高校、文博机构开展以首批四川历史名人为主题的系列文化讲座,“草堂一课”、中华优秀文化系列讲座之“四川十大历史名人”等一批文化传习活动形成影响,获得广泛参与和各界好评。丰富传播推广手段,以微视角为切入口,将生动的人物形象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创作推出“四川历史名人篇”系列微视作品,在腾讯、优酷、搜狐等新媒体平台推出,广泛宣传推广历史名人及其文化价值。按照删繁就简、突出主题、符合史实、画面精美的思路,制作推出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宣传片,在全省户外LED大屏、地铁车载电视、公交车载电视等平台滚动推送,产生广泛影响。
加强创新发展
推动文化传承“活”起来
将历史名人的生平融入文艺创作,深入挖掘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创作推出话剧《苏东坡》、川剧《诗酒太白》《落下闳》、歌剧《杨升庵》、交响乐组曲《少陵草堂》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规划创作一批名人文化主题影视作品,电影《鏖战定军山》、动画片《少年东坡》和首批四川历史名人系列纪录片等作品制作生产正有序推进。融入文旅发展,整合四川历史名人文化旅游资源,依托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等,精心打造历史名人文化深度游、揽胜游、专题游等文旅产品,推出“共饮一江水·问学苏东坡”等四川历史名人“研学游”路线,实现旅以文兴、文以旅传。融入文创研发,打通文物文博文创事业链产业链,鼓励引导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形成以杜甫草堂文创馆、武侯祠文创馆、三苏祠文创街区等为代表的文创产业发展业态,研发生产一批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图书、游戏、动漫、纪念品等优秀文创产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加强交流合作
推动文化名片“亮”起来
构筑学术研讨高地,围绕四川历史名人的思想、文化、功绩等,采取主题演讲、专家评论、座谈交流等方式,先后举办西道孔子·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扬雄高峰论坛、纪念杨升庵诞辰530周年全国学术论坛、第12届落下闳国际天文学研讨会暨首届落下闳文化论坛、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与李冰研究国际论坛、眉山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等20余场大型学术研讨会以及上百场小型学术会议、讲座,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理论成果。打造文化活动品牌,结合区域资源和文化特色,策划举办东坡文化节、诗圣文化节、李白文化节、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等一批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文化内涵、具有价值导向的品牌节庆活动。创新打造的“东坡文化节”,首次聚齐全国18个东坡遗址遗迹地城市代表和13省市72所东坡学校校长共商东坡文化传承发展大计,并邀请来自19个国家(地区)的海外嘉宾和苏学研究专家共同研讨东坡文化时代价值,成为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品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原标题: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成千万级IP 文化基因融入巴蜀儿女血液
编辑:谭希